梵諦岡(2)
大家雖然知道新教宗已經選出了,但是還不知道新教宗是誰。下午6點40分,大教堂中央的陽台的窗戶打開了。一位樞機主教的代表說︰「我們已經選出新教宗,他是約瑟夫‧拉正格樞機主教,教宗名是本篤16世。」廣場立刻響起如雷掌聲與歡呼聲。就這樣,第265任羅馬教宗本篤16世誕生了。1927年出生,當時78歲。他是前教宗John Paulus二世最親近的樞機主教,據說在教義上超保守。他反對同性戀和激進的女性主義,主張羅馬天主教教會至上主義。
廣場的天主教徒反應如出一轍,他們說︰「無論誰當新教宗,都是神的意旨,我們都跟隨他。」
本篤16世的故鄉在德國南部,靠近奧地利的小村馬魯庫特爾。本篤16世擔任新教宗後的三個月,有3萬人造訪這個小村。大多是從義大利、波蘭、墨西哥等天主教國家來的觀光客。村裡的販賣店擺滿了各種與新教宗相關的商品。
當你於星期日早上在羅馬市中心時,你會看見從四面八方來的人群往同一個方向前進。他們的目的地是梵諦岡的聖伯多祿廣場,因為每個星期日,按照慣例,教宗都會在正午時,在教宗宮殿的四樓,打開窗戶禱告,這稱為「正午的禱告」。
果然接近正午時,聖伯多祿廣場的群眾抬頭往教宗宮殿看。一到正午教宗宮殿的四樓的窗戶準時打開,穿著白色教宗服的教宗出現了。聖伯多祿廣場的天主教徒與觀光客響起如雷掌聲與歡呼聲。大家趕緊用數位照相機和有攝影功能的手機拍攝教宗。在「正午的禱告」時,教宗以稍帶德語口音的義大利語佈道,最後以法語和英語對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說︰「歡迎到此!」群眾的興奮達到最高潮,高呼︰「教宗萬歲!」12點半左右,「正午的禱告」結束,觀光客蜂擁到廣場周遭的紀念品販賣店。只聽店員對上門的顧客大聲喊︰「這裡有念珠!」「這裡有教宗的照片!」……
梵諦岡的面積比東京迪斯奈樂園還小,只有44公頃。羅馬教宗除了星期日「正午的禱告」之外,會現身的時候是星期三上午10點起的一般謁見。教宗首先在聖伯多祿大教堂前的台階舉行彌撒,佈道之後,再乘坐教宗專用車,繞廣場一圈,向信徒揮手致意。然後進入梵諦岡內的保羅6世廳,謁見信徒團體的代表。
梵諦岡於1929年,由當時的教宗Pius11世與義大利的獨裁者墨索里尼政權簽訂拉特蘭條約,而成為國家。根據拉特蘭條約,不但教宗對梵諦岡有完全的支配權,義大利國內的學校還必須施行天主教教育,而且義大利政府還必須付聖職者薪資。不過這最後一項於1985年義大利政府與前教宗John Paulus二世簽訂新條約,廢除了。
1304年,教宗去世,「conclave」因為教會派與國王派對立,經過了10個月,還無法選出新教宗。雙方妥協之後,產生了不是樞機主教的法國人新教宗Clemens5世(在位1305—1314)。由於Clemens5世之所以能夠當選新教宗,法國國王Philippe4世(在位1285—1314)居功厥偉,教宗Clemens5世便對他言聽計從,甚至到法國後,就不回義大利了。義大利喪失了對教宗的影響力,義大利信徒因而期待教宗能夠回羅馬。好不容易教宗Gregorius11世(在位1370—1378)時,回羅馬。羅馬市民盛大歡迎,可是回羅馬的第二年,Gregorius11世就去世了。繼任教宗Urbanus6世(在位1378—1389)雖然推動改革教會,但是個性暴躁,連高位聖職者,他也照罵不誤。一些受不了的樞機主教就另外選出新教宗Clemens7世。天主教會居然出現了兩位教宗!真是前所未有。Urbanus派有英國、德國、北歐等,Clemens派有法國、蘇格蘭、薩丁尼亞(現在的南義大利)等。這種兩位教宗的現象一直持續到1417年。「教宗」都是義大利人,住在梵諦岡;「對立教宗」的國籍除了義大利之外,還有法國、希臘、西班牙等,居住的地方也換來換去。
到了15世紀,出現「文藝復興教宗」。第一位「文藝復興教宗」是Nicolaus5世(在位1447—1455)。他召集許多學者到羅馬,並且購買大量書籍,創立梵諦岡圖書館。
教宗Leo10世(在位1513—1521)是個非常奢侈浪費的教宗。他38歲被選為教宗時,高興地說︰「這下子,我可以好好享受這個神賜給我的教宗寶座了!」他在就任時的典禮花掉了教宗政府財產的七分之一。此外,他還在宴會、觀劇與打獵上一擲千金。教宗政府終於破產了。他為了償還向銀行借的錢,便大賣「贖罪符」,以及販賣樞機主教的職位。
馬丁路德於1517年將指責教會的95條質問狀貼在城門口。教宗Leo10世於1520年將馬丁路德剝奪教籍。馬丁路德則在民眾面前燒毀剝奪教籍書狀,並且寫出宗教改革三大文書,指出教宗「反基督」。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否定當時社會體制中的一切特權,包括教會的特權。當時的教宗Pius6世與法國革命政府斷絕外交關係。法國則開始迫害聖職者。教宗Pius6世甚至考慮發起十字軍,征討法國。1796年,拿破崙率領法國軍隊,佔領教宗領,並且於1798年,廢除教宗Pius6世,宣佈建立羅馬共和國。教宗Pius6世有教養,外貌又帥氣,深受羅馬市民愛戴,因此,在拿破崙命令下,教宗Pius6世不得不乘坐馬車離開羅馬時,羅馬市民在雨中,跪在地上送行。教宗Pius6世被軟禁在法國南部,於1799年在失意中去世。
樞機主教們選出了新教宗Pius7世。他對拿破崙一直隱忍,等待時機。果然後來拿破崙失敗,Pius7世於1814年光榮回到羅馬。Pius7世還慈悲地向英國請求讓流放到孤島的拿破崙能夠回來,並且歡迎拿破崙的母親和兄弟到羅馬居住。
相當於梵諦岡憲法的「基本法」第一條明記︰「羅馬教宗擁有一切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可說梵諦岡是以教宗為頂尖的獨裁體制。
當外敵入侵時,為了讓教宗安全逃離,梵諦岡有一條秘密通路。這條秘密通路不是建在地下,而是建在梵諦岡通往外界的城牆上,因此可說是一條「空中逃命路」。
梵諦岡政府有九個部。其中「列聖部」很受信徒注意。「列聖部」的工作是決定誰可以當「聖人」。要成為「聖人」,必須先成為「福者」。為了冷靜審查,通常在去世5年以上後,才審查是否有成為「福者」的資格。但是本篤16世在前教宗John Paulus二世去世一個多月,就集合聖職者,說︰「無法等5年了,現在就開始審查。」據猜測,可能是本篤16世知道信徒之間有很多希望前教宗John Paulus二世早日成為「聖人」的聲音。
殉教者或能成為信徒模範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人」,因此審查非常嚴格,有時要花數十年,甚至超過100年來審查。要成為「福者」,除了殉教者之外,若能證明可以發起「奇蹟」,也可以。最後由教宗下判斷。從「福者」成為「聖人」,必須有另外的「奇蹟」。梵諦岡對「奇蹟」的定義是「醫學上無法解釋的現象。」
(待續)
※今天雖然是國慶假日,但是我的讀書報告卻不打烊,免得「存貨過多」,不過我還是要說一聲:祝我們的國家「生日快樂!」
理州上 2011年10月10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