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瑞士(4)
一位住在瑞士巴塞爾附近小鎮的23歲土耳其人奧艾茲貝就在住民投票中被住民拒絕。他憤憤不平地說︰「用小冊子選擇很奇怪,以照片和國籍能夠判斷出什麼?我們土耳其人會被拒絕歸化瑞士籍,是由於人種差別之故。」
奧艾茲貝20年前,3歲時,從土耳其搬到這個小鎮。專科學校畢業後,奧艾茲貝取得工作許可,2年前,在一家製藥公司擔任技師。對他來講,瑞士已經是祖國。他也有繳稅,並且擁有瑞士人女朋友。但是如果沒有瑞士籍,便沒有參政權,而且要到外國去,瑞士籍的話,往往不用簽證。這種情形下,奧艾茲貝自然想取得瑞士籍。
那個小鎮對奧艾茲貝能否取得瑞士籍,擁有投票權的居民約1700人。有43位想要取得瑞士籍的外國人。結果,包括奧艾茲貝在內,有22位外國人被拒絕。這22位外國人都是南斯拉夫和土耳其國籍。另一方面,通過的21位外國人之中,有20位是西歐出身者,剩下1人雖然不是西歐出身者,但卻是有名的運動選手,可望代表瑞士出賽爭光。顯然居民以國籍來判斷通過與否。
瑞士眾議員,同時是左派政黨「瑞士勞工黨」幹部的雪皮爾曼,從1950年代開始30年間,被瑞士當局竊聽電話、跟蹤。他的一切行動都被掌握。理由只是「雪皮爾曼是左派從政者」。雪皮爾曼並不是特例,瑞士政府從1950年代到1989年為止,沒有法院的允許,進行竊聽電話。並且對約90萬人監視行動。直到1980年代後半,才被發覺而遭到媒體大幅報導。
一開始,瑞士政府監視的對象為極左、極右的政治活動者、無政府主義者和恐怖份子,但是後來卻擴大到政治人物、新聞記者、大學教授、環境保護者、反核運動者、同性戀運動者、女權運動者。其中有一半是外國人。據說,從美國移居瑞士的喜劇泰斗卓別林也被竊聽電話。
1989年,事情曝光後,瑞士政府對監視行動採取限制措施;但是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後,限制措施便趨於緩和。
瑞士現在「新納主義」團體的勢力越來越大。在瑞士西部的小鎮努夏提爾,「新納主義」團體的男女2位成員,對外國記者說︰「我們是人種差別主義者。數年之後,一定會發生人種對立的聖戰。為了準備這場聖戰,我們正在鍛鍊身體。其他民族和我們白人截然不同,一定不能混血。如果和其他民族結婚,生下不同膚色的小孩,會被子孫怨恨。」
「新納主義」團體於1996年代之後,在瑞士各地舉辦搖滾音樂會,理著近乎光頭、手臂刺青的年輕人,口唱著︰「讓共產主義者和世界主義者吃子彈!」他們崇拜希特勒。他們還製作CD販賣,CD的歌詞是︰「把所有非洲人與猶太人的小孩,全部送進瓦斯室!」
瑞士政府面對毒品氾濫的社會問題,採取的解決方式,居然是合法給予毒品中毒者海洛因。1997年9月28日 ,瑞士政府舉辦公投,看看瑞士人民是否贊成這種政策。結果投票者中有7成贊成。
一開始,和其他國家一樣,瑞士也是嚴格取締毒品。但是發覺嚴格取締毒品沒有效果。1980年不滿100人的海洛因中毒死亡者,到了1991年,超過400人。而且由於中毒者輪流使用注射針,愛滋病患者增加,1985年,愛滋病患者之中有一半是毒品中毒者。為了防止愛滋病,瑞士政府於1980年代,給予毒品中毒者注射針。並且自1994年開始,試驗性給予毒品重度中毒者海洛因。由於公投通過,瑞士政府決定將這個政策延長到2004年。
瑞士政府還施行一項有趣的措施,那就是在蘇黎世、伯恩等都市,開放市內的公園給毒品中毒者,給予他們注射針與糧食。但是這項措施失敗了。因為歐洲各國的毒品中毒者,聽到這個消息,紛紛前來索取注射針與糧食。結果造成瑞士的犯罪事件增加。瑞士政府只好於1995年之後,陸續關閉公園。
根據2003年的統計,瑞士約3萬名毒品中毒者之中,接受「以毒攻毒」治療法的人佔3分之2,此外,1991年愛滋病患者之中,毒品中毒者男性佔36%,女佔40%,到了2003年,這個數字分別減少至17%與13%。這個政策顯然成功,即使如此,國際上仍舊對瑞士政府持批判態度,因為許多國家嚴格禁止海洛因。
從1998年初到7月,在瑞士南方的小鎮奇亞索,警方逮捕了從南斯拉夫非法入境的約5000位阿爾巴尼亞人。原因是南斯拉夫總統斯洛博丹·米洛塞維奇強力鎮壓阿爾巴尼亞裔住民。因為佔總人口9成信仰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裔住民興起獨立運動,而米洛塞維奇政權是代表信仰基督教的塞爾維亞裔住民。米洛塞維奇政權大肆逮捕、殺戮阿爾巴尼亞裔住民。施行所謂的「淨化民族」。而對阿爾巴尼亞裔住民而言,瑞士是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國」,因此自然紛紛逃到瑞士。
不久,蘇黎世街上到處出現巨幅海報,上面印著︰「阿爾巴
尼亞人」,然後下面還印著一個大大的「NO」,一看之下,海報的意思是︰「阿爾巴尼亞人,滾出瑞士!」若是如此,那就違反了瑞士憲法所規定的︰「禁止人種差別」。可是海報的上方還印著小小的字:「交流組織」。當時,蘇黎世市政府正在籌備蘇黎世市民與阿爾巴尼亞人的交流組織,因此這個海報算是反對交流組織,而不是歧視阿爾巴尼亞人,不算違憲。
這幾年蘇黎世的外國人越來越多,1970年,蘇黎世的外國人為7.3萬人,瑞士人為34.8萬人。到了1995年,外國人為10.1萬人,瑞士人為25.9萬人。許多瑞士人覺得外國勞工的增加,使得環境「惡化」,便紛紛搬到郊區住。急速增加的外國人,主要是南斯拉夫出身者。蘇黎世市政府為了讓蘇黎世市民與阿爾巴尼亞人彼此信賴,便努力讓雙方交流。前述交流組織就是其中一環。可是瑞士「國民黨」反對這種政策,主張廢除這項交流組織計畫,並要求公民投票。1998年,公民投票的結果,55.5%贊成廢除這項交流組織計畫。
1998年,南斯拉夫動亂以來,瑞士政府允許約5萬位阿爾巴尼亞難民居留瑞士,動亂結束後,瑞士政府開始要求阿爾巴尼亞難民返回南斯拉夫。為了鼓勵難民返回南斯拉夫,瑞士政府答應對該年年底前返回南斯拉夫的難民,1人給予2000瑞士法朗的補助款,小孩半價。但是願意回國的人很少,瑞士政府便宣布回國期限為2000年5月31日 ,到時若還沒回國,便強制送回。
瑞士政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向納粹德國大量購買黃金,並且還輸出武器給納粹德國。因此在1990年代後半,世界各國批評︰「瑞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共犯!」
(全文完)
理州上 2013年1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