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儒教3千年5

「論語」中有「君子不器」這句話。有人說這是儒教輕

視技術的證據,因此儒教是造成中國現代化遲緩的罪魁

禍首。儒者寧願擔任管理職,也不願擔任技術人員

在中國,學者對儒教是否為宗教一事爭論不休。有人說

儒教重視祭祀,而且有「天」與「天命」等神學概念

所以儒教是宗教。也有人認為儒教是倫理道德思想,而

「論語」先進篇中有「未知生,焉知死?」,證明

教不是宗教認為儒教是宗教的人,稱儒為「儒教」,

認為儒教不是宗教的人,稱儒為「儒學」

日本雖然有湯島聖堂(東京孔廟)在祭祀孔子,但是

日本的學者大多認為儒教不是宗教日本的學者雖然



稱儒為「儒教」,但是這裡的「教」是「教育」或「教

訓」的意思,不是「宗教的意思

前一陣子,有人主張「儒教圈繁榮論」。意思是說,經

濟發展順利、治安良好的國家都是儒教圈。例如,南韓、

台灣、香港、新加坡這亞洲四條龍都是儒教圈。100

儒教被認為是阻礙現代化的罪魁禍首,如今鹹魚翻

身,儒教被認為是現代化的大功臣。四條龍的前面,還

有一個領頭的日本,也是儒教圈。

新加坡曾經由政府主導發起以「重新評價儒教」為題的

運動新加坡政府認為新加坡在引進歐美思想的過程中,

自由主義出現後遺症,尤其青少年的行為越來越惡劣

必須用儒教來導正

明末的李卓吾(1527-1602)倡導「童心說」。李卓吾

認為雜七雜八的知識以及許多傳統習慣,扭曲了人心。

所以我們應該盡量避免這些影響,回復到純潔的童心。

李卓吾以童心為標準,判斷事物。例如,漢朝的司馬相

如年輕時很心儀大富翁的女兒卓文君。可是司馬相如很

窮,養不起卓文君。兩人結婚後,就開了一家酒店,由

卓文君為顧客倒酒。司馬相如則負責洗碗盤。司馬相

雖然很會寫文章,但是品德不太好。不過卓文君卻鍾情

司馬相如,不顧一切跟隨他。這就「童心說」的標準來

看,卓文君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子。

唐朝滅亡之後是五代。五代時有一位人物叫馮道(882-

954)。馮道分別在五個朝代擔任宰相。就儒教的立場,

一個人不應該服侍兩個朝代。王朝滅亡時,忠臣最理想

的做法是殉節而死。即使沒有殉死,也不能在下一個

朝擔任官職。然而,馮道卻分別在五個朝代擔任宰相。

所以,馮道當然被批判為「沒有節操」。司馬光在「資

治通鑑」中,就嚴厲批判馮道是「不知廉恥的人」。

但是李卓吾卻為馮道辯護李卓吾認為王朝滅亡時

如果為了殉節,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人民會蒙受大災難。

馮道在政權交替的時候,讓過程和平進行,使人民不致

於蒙受大災難。五個王朝雖然先後滅亡,可是沒有發生

首都攻防戰。這都必須歸功於馮道。為馮道辯護,自然

就會變成反儒。儒教不太重視商業活動,也不喜歡

「俠」,李卓吾則為商業活動辯護,也高度讚美「俠」

的精神。儒教主張男女有別李卓吾則主張男女平等

士大夫瞧不起「水滸傳」、「三國演義」,李卓吾則

對這兩本書予以高度評價。「水滸傳」是以叛亂為題材

的小說,政府常常沒收書店的「水滸傳」,予以燒毀。

政府也以「危險思想」為理由,燒毀李卓吾的著作。

李卓吾乾脆將他的一本著作取名為「焚書」。後來

李卓吾被逮捕,並且在監獄中自殺。

日本的幕府末年志士吉田松陰對李卓吾非常傾倒

中國歷史上,對儒教嚴厲批判應該是從李卓吾開始

清末的譚嗣同1865-1898)發表論文「仁學」。數千

年來,被儒教視為金科玉條的「三綱五倫」的道德,譚

嗣同嚴厲攻擊,認為是「慘禍烈毒」。在五倫之中

嗣同只認同「朋友」。在「仁學」裡,譚嗣同如此寫道

在五倫之中,對人生最有益無害的是朋友。」譚嗣同

認為在五倫之中,君臣、父子、兄弟、夫婦都不是站在

平等的立場,只有朋友是平等的立場。

「仁」是儒教的主要道德譚嗣同主張的「仁」,與

「俠」相近,和墨子的想法很像。

譚嗣同將「仁學」的原稿交給梁啟超梁啟超亡命日本

,在日本出版「仁學」。因為當時譚嗣同雖然已經被

處死刑,但是「仁學」若在中國 出版,恐怕會連累

譚嗣同的家人,而且在日本出版時,不是以譚嗣同的本

名,作者是「台灣人所著」。因為台灣當時已經割讓給

日本,清朝無法處罰台灣的住民。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前往日本公使館。他不是為了

逃命,而是為了將「仁學」的原稿交給梁啟超他認為

自己雖然會死但是要將自己的理想流傳後世當他要

前往日本公使館時他的朋友們告訴他:「現在出去太

危險了,萬一被抓到,一定會被處死刑。」譚嗣同回答

道:「中國之所以積弱不振,是因為沒有人為革命流血

之故,我如果被逮捕、被處死刑,就成為第一個為革命

流血的人。」然後出去,果然被逮捕,7天後 被處死

刑。這正是「俠」的行為。事實上,儒教之中也含有

「俠」。

「論語」為政篇有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嚴復曾經到英國留學。他認為秦始皇以來,所有中國的

皇帝都是竊取國家的大盜。不可思議的是,這位發表如

此過激意見的嚴復,在辛亥革命,中國變成共和國之

後,反而變得保守化了,反對五四運動等,完全失去往

日思想先進的面貌。

日本明治維新,新政府成立時發表的五條誓文當中,有

「破除舊來的陋習」。這裡的「陋習」是指儒教與佛教。

可是,明治政府後來又決定恢復儒教,並發布「教育敕

語」。教育敕語」中有「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

愛,夫婦相和,朋友互相信任。」這顯然是儒教的道德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1610-1695)嚴厲批判專制

體制。他30多歲時,明朝滅亡,他曾經到日本求援,

想恢復明朝,可是被日本政府拒絕。他寫了「日本乞師

記」、「海外慟哭記」黃宗羲主張民權優於帝權,以

及主張個人自由。到了清朝末年,革命派的人主張重新

評價黃宗羲,讚揚黃宗羲是「中國的盧梭」。不過,

黃宗羲比盧梭早生約100年。

黃宗羲的思想可說是「新儒學」。儒教之中,本來就有

批判精神民主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思考黃宗羲巧妙地

將這些先進的要素抽出,發揚光大,這可說是「新儒

學」。

另一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在著作

「黃書」中,主張政治不應該是皇帝的私有物,國家

應該以人民為主體,在天下實施公理。

王夫之比黃宗羲還沒有名氣。曾國藩後來將王夫之的遺

著出版,世人才知道王夫之這號人物譚嗣同後來深受

王夫之的影響

清末的改革運動者,「發現」黃宗羲與王夫之這兩個思

想家後,非常高興,將這兩人當成是改革運動的支柱。

二次大戰結束時,蔣介石對日本採取「以德報怨」。

但是「論語」憲問篇如此記載或曰:「以德報

,如何?」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

德。」

有人認為蔣介石對日本採取「以德報怨」是基於儒教精

事實上孔子並不贊成「以德報怨」

「以德報怨」這句話讓人想起新約聖經中主基督耶

穌教誨門徒「如果對方打你的右臉,就伸出左臉讓他

打。」

無論是「以德報怨」,或是主基督耶穌的教誨,都是高

道德,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宋朝學者羅大經認為「以德報怨」是佛教的理想,在現

實社會中根本行不通,還是孔子的主張比較近人情。

釋迦摩尼誕生時孔子早已去世因此孔子生存時

教還沒傳入中國

(全文完)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