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與德國(6)
猶太人詩人海涅(1797-1856)出生於
ghetto,他以為接受基督教的洗禮是進入
歐洲文化的入場券,於是基於實利的動機,
海涅接受基督新教的洗禮,並且將猶太人名
字改成德國人名字。他曾經想擔任公職,可
是由於他是猶太人之故,被排斥在外。另一
方面,他被猶太人同胞責罵是背叛者,最後
他很後悔接受基督新教的洗禮。海涅晚年
因病臥床8年。他告訴周遭的人,他有3個
無法迴避的災難:貧困、難以忍受的背痛以
及身為猶太人,其中最大的煩惱是身為猶太
人。
海涅想同化於德國,不被接受,又被猶太人
同胞責罵是背叛者,兩面不是人,後來只好
前往巴黎,並且客死異鄉巴黎。
19世紀中葉之後,德國發生工業革命,猶太
人扮演先鋒者的角色。為何猶太人能夠扮演
先鋒者的角色?原因如下:
1.自從中世紀以來,猶太人幾乎唯一的職業
是金融業與商業。經過長期累積,猶太人
蓄積了足夠的資本,能夠搭上工業革命的浪
潮。
2.由於猶太人自古以來被排斥於傳統工會與
舊生產體制之外,所以反而不受任何拘束,
可以開創新的產業。
一直到希特勒掌握政權的1933年之前,德國
80%百貨公司是由猶太人所擁有。法蘭克福
於1880年有210家銀行,其中的85%是由猶
太人所經營。1900年時,猶太人只佔德國人
口的1%弱,他們卻擁有平均德國人的6、7
倍財富。
1879年11月,自由主義者歷史學家特萊奇
克發表論文「我們德國民族的展望」中,
指出「猶太人是我們的不幸」。這句話成為
反猶太主義的象徵,一直線地通到納粹時代。
特萊奇克在論文中還如此寫道:「德國民族
爆發對猶太人的憤怒決不是沒有原因,這是
日耳曼民族感情對異質要素的自然反應。」
筆者認為特萊奇克對猶太人的憤怒是19世
紀以來,德國社會對猶太人在經濟上卓越表
現的忌妒。一向讓人瞧不起的猶太人怎麼會
享受比平均德國人還高的生活水準?
但是更深層的憤怒是對猶太人的恐懼。猶太
人對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再加上,從
1880年代起,被迫害的東歐猶太人不斷流入
德國。德國人擔心這會破壞德國民族國家的
認同。
特萊奇克寫道:「與猶太人相比,我們德國
民族的文明還很年輕,缺乏民族驕傲與獨特
性,因此長期來看,我們對猶太人無法抵
抗。」
德國民族缺乏自信,所以畏懼少數派的猶太
人。
筆者認為這個「畏懼」正是德國反猶太主義
的根源。
從歷史看,歌德、康德、費希特、黑格爾、
華格納、馬克思(雖然他自己也是猶太人)
等代表德國的文化人,一貫對猶太人心懷
憎惡與偏見。這與1870年代之後的反猶太
主義合流,讓特萊奇克寫出「猶太人是我們
的不幸」這句話。
納粹痛罵威瑪時代(1919-1933)是「猶太
人的天國」。的確,威瑪時代是猶太人在
政治上掌握重要位置的時代。這個時代也是
在德國民眾窮困、不滿、憤怒、屈辱感中,
希特勒展露頭角,往獨裁政權邁進的過程。
到德國任何一個小村,一定可以看見追悼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死士兵的紀念碑。雖然也
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紀念碑,但是卻小得多,
而且不顯著。我看到追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
死士兵的紀念碑,深深感覺德國民族對第一
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怨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簽訂的凡爾賽和約讓德國民眾充滿憤怒與屈
辱感。
(待續)
※我年輕的時候,喜歡留長髮,自以為很酷。
我坐在父親經營的醫院掛號處幫忙掛號時,
有一位病患透過玻璃居然叫我「小姐」。可
見我當時頭髮長得男女莫辨。
有一天,祖父呂來傳先生對我說:「理州,
你陪我去剪頭髮。」
我一聽,能夠陪祖父去剪頭髮,也是小小的
孝順,就欣然一起去。不料進了理髮廳,祖父
對理髮師指著我說:「他先剪!」我才知道
上了祖父的圈套。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這真
是一個溫馨的圈套。
2019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