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和平的人(4)
幸好,經過數個月,幾個猶太人家庭陸續搬進來。此外,也有天主教團體的成員捐錢給他,解決了燃眉之急。而且搬進來住的人越來越多。在「和平村」,村民嘗試民主式的運作。可是他們最後發現「和平村」並不是理想國,因為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經常發生激烈的爭執,即使同一民族也會發生爭執。不過他們並不因此而氣餒。
「和平村」的孩子和鄰近地區的孩子,一起在村裡的「和平學校」上課。孩子們除了學習一般課程外,還要學習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教師當然是猶太人或阿拉伯人。
對孩子們最重要的是,一方面擁有自己的認同感,另一方面也尊重、理解別人的認同感。
Husserl說︰「這裡的孩子也會吵架,但是不是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吵架,只是孩子們之間的吵架。」
Husserl也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讓猶太年輕人扮演阿拉伯人,讓阿拉伯年輕人扮演猶太人,彼此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
現在「和平村」住有50個家庭,估計數年後,增加到140個家庭。「和平村」和鄰近地區的200位以上孩子,在村內的幼稚園、小學、中學就讀。Husserl於1988年被推薦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和平村」也好幾次被列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
Husserl於1996年去世,享年84歲。他埋葬在「和平村」,他的墓碑以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和英語雕刻。
★屠圖(Desmond Tutu)
出生於南非的屠圖,父親是教師。父親從小就教導他要尊重多樣性。屠圖後來成為教師,但是他不滿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讓黑人無法得到適當的教育,因此辭去教職,選擇聖職。在種族隔離政策下,南非各種族的居住地區、學校、結婚對象、職業和埋葬地點,都因種族之不同而不同。
最令屠圖心痛的一次是,有一天,他與妻子、孩子們一起去「黑人專用」的海灘遊玩時,么子發現附近「白人專用」的海灘有鞦韆。么子對屠圖說︰「爸爸,我想去盪鞦韆。」屠圖說︰「不行!不能去玩!」么子繼續說︰「可是那兒現在有許多小朋友在玩。」屠圖心如刀割,還是必須拒絕么子的要求。
在南非,黑人必須經常攜帶身分證。1960年,黑人反對這項措施,進行和平示威。結果警察竟然對示威隊伍開槍,造成69人死亡。大部分都是在逃跑時,被警察從背後開槍。
屠圖成為主教後,便拒絕攜帶身分證,以此抗議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屠圖並且呼籲西方各國對南非實施經濟制裁。屠圖於198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戴克拉克擔任總統之後,1990年宣佈解嚴,1991年宣佈廢止種族隔離制度。1994年,並且實施民主選舉。經過300多年白人的統治,1994年,南非終於選出首位黑人總統曼德拉(Mandela 1918-)。
南非成為民主國家後,面對一個困難的選擇︰對曾經在種族隔離政策上犯過罪的人,要追究到底,還是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新政府選擇更有建設性但也更困難的第3條路。為了達成和解,新政府成立「真實和解委員會」,聽取在種族隔離政策中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聲音。剛從大主教退休的屠圖,擔任「真實和解委員會」的委員長。
結果有2萬多南非人到「真實和解委員會」發表他們的證言,其中的10分之1有電視實況轉播。一般的法庭,被告為了逃避刑責,大都避重就輕或撒謊。但是在「真實和解委員會」,被告為了獲得自由,必須坦白。被害者也大多能原諒加害者。
屠圖說︰「人類是一家人。白人和黑人,富人和窮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佛教和印度教,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都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一家人,不是很棒的一件事嗎?」
屠圖的一句名言如下︰
當一切都顯示沒希望時,如果我們能夠帶給南非自由與正義,那麼,我們也能夠帶給西藏、緬甸和中東和平與正義。
If we could bring freedom and justice to South Africa when it looked so utterly hopeless ,then we can bring peace and justice to Tibet ,to Burma ,to the Middle East .
★ 艾斯樂
猶太人艾斯樂(Eisler 1931-)躲過納粹的大屠殺之後,不禁問︰「為什麼人對人要那麼殘酷?為什麼我們要走向殘酷、戰爭與破壞,而不是走向親切、和平與建設?」最後,艾斯樂得到的結論是︰社會經常選擇支配,而不是選擇協調。
艾斯樂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為猶太人Tennenhaus家的女兒。美國加州大學法學博士,也經歷了戰爭、逃難、移民、婚姻失敗、單親媽媽、中年危機等人生歷練。45歲以前,以律師身分從事女性權益與人權工作;46到56歲重新面對自己的內在需求,十年的研究時間出版了『聖杯與劍』。
艾斯樂發現人際關係有「支配型」與「協調型」2種。希特勒的德國(右翼國家)、史達林的蘇聯(左翼國家)、何梅尼的伊朗(宗教基本教義國家)、阿敏(Idi Amin Dada 1920年代-2003)的烏干達(部族主義國家),雖然各有不同點,但是共同點是「支配型」。
艾斯樂認為現在最接近「協調型」的是北歐各國。這些國家雖然不是完美,卻是全世界率先開設能夠學習和平學的學校,以及制定法律處罰虐待兒童的人。艾斯樂將她的研究成果寫在著作『聖杯與劍』裡。這本書於1987年出版,翻譯成22國文字,立刻成為各國暢銷書。
艾斯樂認為「協調型」的教育內容,是以非暴力來解決紛爭,以及多文化主義。
★ 達賴喇嘛
達賴喇嘛(1935-)2歲的時候,僧侶們到他的家拜訪,說達賴喇嘛是達賴喇嘛13世投胎轉世。達賴喇嘛就被僧侶們帶到拉薩的布達拉宮。4歲時,他被穿上僧衣,成為正式的達賴喇嘛。後來,達賴喇嘛回憶道︰「我在幼年時,幾乎不曾感覺幸福過。」
1950年,中國以「解放西藏,讓西藏現代化」為理由,派遣8萬軍隊進入西藏。1959年,3萬西藏人聚集在拉薩的宮殿前,要保護達賴喇嘛,並且進行示威抗議,要求中國軍隊撤出西藏。達賴喇嘛擔心中國軍隊會對示威群眾開槍,因此便決定離開宮殿,離開西藏。他趁著深夜,打扮成士兵,和高僧一起逃離西藏。經過2星期,抵達印度北部。因為主張非暴力抵抗,達賴喇嘛於198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待續)
理州上 2013年6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