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伊斯蘭的世界地圖

伊斯蘭的世界地圖
911事件」發生後,媒體便經常出現「伊斯蘭基本主義」一詞。但所謂「基本主義」(The Fundamentals),其實是基督教世界的用語,卻不知何故,總和信仰狂熱的刻板印象糾纏不清。
19世紀末,美國基督新教的保守派人士反對現代主義、自由主義神學,斥責因科學思想而勃興的實證性聖經考據學。1895年召開的神學研討會上,他們提出5項神聖不可侵犯的信條︰聖經全文神聖;字句永無謬誤;耶穌是童貞的聖母所生;耶穌為人類代死贖罪;基督復活並將以肉身再度降臨;基督為神,能行神蹟。
1909年起,這些保守派神學家連續出版了12本小冊子宣揚上述信條,統稱為「基本主義」。
其實「伊斯蘭」(Islam)的原意為「對唯一真主阿拉絕對服從的人」,這名稱是由salam(和平)衍生而來。
以埃及著名的恐怖組織「穆斯林兄弟會」為例,事實上其成立宗旨乃遵循穆罕默德「互相扶助」的教誨,主張充實教育、醫療、福利等設施,以建立理想的伊斯蘭社會為目標。其成員的生活相當清貧。所謂的「基本主義」之所以能受到伊斯蘭信眾的愛載,全是由於這些不為人知的行止所致。
伊斯蘭激進團體所發動的恐怖活動可分2種︰1種是為抵抗外敵入侵所發動的恐怖活動;1種是具有反政府運動性質之恐怖活動。
與巴勒斯坦問題相關的恐怖活動,屬於前者。在古代,征服者會強迫被征服者接受新的曆法。本身擁有獨特曆法的伊斯蘭國家,即使清楚曆法具有這種政治意涵,還是接受以耶穌誕生為開端的西曆,並且穿上西裝,也不得不接受資本主義。激進派視採行這種政策的政府為叛教者,因而從事反政府恐怖活動。對他們而言,民眾之所以生活困苦
,完全是政府背離伊斯蘭教義之故。美國一方面是伊斯蘭世界的侵略者——以色列的盟友,一方面又在伊斯蘭國家培植叛教者組織政府,因而被視為惡魔的化身。
「可蘭經」中記載亞伯拉罕與其子以實瑪利為了奉祀阿拉,在麥加建立神殿「天房」。而亞伯拉罕為舊約聖經中的重要人物,因此伊斯蘭教在創立之初,便與猶太教的關係密不可分。伊斯蘭教的阿拉與猶太教的耶和華,原為同一個神祇。「阿拉」即是「神」的意思,在阿拉伯語中,基督教、猶太教的神都稱為「阿拉」。
伊斯蘭教徒批判猶太教,認為猶太教徒自認上帝的選民,並認為只有自己得以進天國,有獨善其身之嫌;至於基督教,伊斯蘭教的批評則為︰雖然基督教承認唯一真神的存在,但將耶穌解釋為真神的兒子,則大謬不然。先知穆罕默德便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每當涉及伊斯蘭的戰事發生,一定會出現「jihad」這個字眼。其實,「jihad」的原意並非「聖戰」,這個字是由阿拉伯語中的jahada(努力)衍生出來的。那麼,努力之目的何在?當非戰不可的時刻來臨,奮起而戰可謂遵循神的旨意,是正當的行為。不過,伊斯蘭世界內的戰爭並不能稱為「聖戰」,只有在抵抗異教徒的侵略時,才能使用這個詞彙。
「主權在民」一詞在伊斯蘭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因為主權在阿拉。在伊斯蘭世界,如何忠實地奉行阿拉的教誨,凌駕於一切價值之上。
在伊斯蘭教的教義之中,死亡並非人生的終點,不過是進入等候阿拉審判的狀態而已。而裁定究竟是上天堂享受極樂之福,還是下地獄受業火焚身之苦,則是根據每個人在世的所作所為。
沒有遺體便無法接受最後的審判,因此除非遭受事故,遺體遭到火化便意味在審判之日降臨前墜入地獄的意思。所以,穆斯林極度排斥火葬。在阿拉伯語中,火即是地獄的同義詞。
對穆斯林而言,最不可原諒的是,對真主抱有懷疑。因此伊斯蘭教不允許以科學的方式解釋神不可思議的力量。宇宙是在大爆炸中產生、人類的祖先是猿猴等理論,對伊斯蘭教而言是斷難接受的異端邪說。他們認為這些理論不過是通識教育中的一些假設罷了。別說穆斯林,就連基督徒也有相當多人不相信演化論。看來科學之相悖於信仰,似乎是一神教共通的現象。
1989年,伊朗精神領袖何梅尼以褻瀆先知穆罕默德為理由,下令追殺「魔鬼詩篇」的作者魯西迪(Rushdie)及相關人士;將該書翻譯成日文的五十嵐一教授,便因此於1991年在筑波大學校園內慘糟割喉喪命(中文版於2002年出版,此時追殺令已取消)。
沙烏地阿拉伯及卡達曾禁止進口日本卡通「口袋怪獸」及遊戲卡,因為伊斯蘭教不承認演化論,因此不能接受卡通中的角色可以經由演化升級。
穆斯林在齋戒月必須禁食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的期間,從日出到日沒之間,除了孕婦、病人、旅行者、在戰場的士兵之外,所有穆斯林都必須禁食、禁飲。照規定不准任何東西進入體內,連抽煙、吞唾液、打針都在禁止之列。另外,在齋戒月也禁止魚水之歡,不准吵架。
由於「可蘭經」禁止收取利息,所以阿拉伯的銀行基本上只是幫人保管現金,沒有利息。
1977年,埃及總統沙達特歷史性地訪問以色列,並在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說,呼籲雙方陣營徹除心防,努力解決彼此的誤會。翌年在美國總統卡特的居中協調下,以埃雙方於大衛營達成協議,並於1979年,簽署和約。雖然只有埃及一國,但以色列終於在阿拉伯國家中獲得承認。為表示禮尚往來,以色列也將西奈半島歸還埃及。
但也因為與以色列締結和約,埃及被烙上阿拉伯世界叛徒的烙印。1981年,埃及總統沙達特在閱兵遊行中,遭到軍中反對者的暗殺。另一方面,代表以色列與沙達特簽署和約的拉賓總理,也在1995年遭極端主義學生刺殺身亡。這2人的死,象徵阿拉伯與以色列對立之深,也告訴全世界,和平之路有多麼漫長艱辛。
1998年,賓拉登發表聲明:舉凡美國公民,不論軍民,舉凡美國的盟友,不論身在何處,身為穆斯林都有將之殺害的義務。
菲律賓的人口之中,穆斯林僅佔4.3%,天主教徒則佔85%,但穆斯林卻要求獨立。印尼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穆斯林人口。掌握印尼政權長達30多年的蘇哈托總統,積極推動一連串為伊斯蘭教量身打造的政策——成立伊斯蘭銀行、推廣伊斯蘭教育、編纂伊斯蘭教法,政府及軍方的領導階級,也多為穆斯林。蘇哈托總統本人也前往麥加朝聖。但是蘇哈托於1980年被人揭發其家族企業非法斂財,迫使蘇哈托總統下台。
印度在10世紀末快速地伊斯蘭化。伊斯蘭統治者對佛教不寬容,在13世紀初,伊斯蘭軍襲擊印度密教最後的聖地威克拉瑪西亞寺,為數眾多的僧侶慘遭殺害。甚至有人說,正是因為這次的大屠殺,才造成佛教在印度消失。
凡是阿拉伯人,都有一個長長的名字。姓名的最前面是自己的名字,接下來依次是父親、祖父、曾祖父的名字,只要報上名來,便可以知道那個人的家世。命名時最受歡迎的是伊斯蘭教聖人的名字,因此同名的人非常多。最受歡迎的名字當然是先知穆罕默德。翻開阿拉伯的電話簿,名叫穆罕默德的人數實在驚人。
(全文完)
理州上  20132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