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歷史和解之旅(6)

歷史和解之旅(6) (人間地獄盧旺達) 在非洲的盧旺達,1959年由多數族群胡圖族推翻了執政的圖西族國王;1962年告獨立,成立盧旺達共和國。 1962年獨立後,盧旺達充斥着胡圖族和圖西族的衝突。在幾年內,數千名圖西族人被打死,還有近十五萬的圖西族人流亡到周邊國家。更嚴重的是先進國家不承認盧旺達有民族大屠殺,因為一旦承認,聯合國規定的「犯人道罪」,就必須負起處罰的義務。 電視畫面上出現口渴卻沒水喝的小孩哭泣的表情,這真令人心痛,因為不遠的地方就有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淡水湖。 (非洲要求賠償) 2001年,聯合國反人種主義世界會議在南非的德爾班(Durban)召開。推動者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前愛爾蘭總統羅賓遜和非洲許多國家,批判往昔的奴隸貿易是「犯人道罪」,要求西歐各國為此謝罪與賠償。對此,北歐各國表示支持。 西歐各國從事奴隸貿易是從16世紀到19世紀初。葡萄牙於1440年代在非洲的毛里塔尼亞開始了奴隸貿易。接著,荷蘭、英國、法國也紛紛加入。結果有1100萬非洲黑人被賣到美洲。 羅賓遜說︰「提出這麼久遠的事情,似乎很奇怪,但是我們認為應該將這個時代正式閉幕。而且這個時代的壓榨是犯人道罪,其影響現在還存在。我們應該考慮金錢賠償。」 然而,西歐各國卻強烈反對賠償,尤其是英國。英國政府認為︰「這的確是一場悲劇,但是當時的人卻不認為這是犯罪。以現在的價值觀套在那麼遙遠的過去,然後宣布這是犯罪。這樣很奇怪。」 西歐各國也不滿何以只以他們為標的?他們認為︰「在西歐還沒有從事奴隸貿易以前的1千多年,非洲就已經存在奴隸貿易。阿拉伯商人到非洲買奴隸,然後賣到全世界。事實上,從非洲賣到阿拉伯社會的奴隸數目為1400萬人,比後來賣到美洲的1100萬人還多!因此,尼日利亞應該向沙烏地阿拉伯要求謝罪與賠償。」 「經濟學人雜誌」的一位編輯寫道︰「如果說在奴隸貿易上,誰有資格要求賠償,那就是美國黑人的子孫,如果說誰必須付那筆賠償費,那就是當時將奴隸賣給白人的西非支配者的子孫。」 反人種主義世界會議的推動者最擔心的是,美國是否出席。一些美國黑人團體認為第一位美國黑人國務卿鮑威爾是最佳出席人選。但是布希政權認為,如果反人種主義世界會議以奴隸貿易問題為口實,批判猶太復國主義為人種主義,則美國將不出席。 1998年柯林頓總統到非洲訪問時,在塞內加爾的奴隸出口地發表演講道︰「克服奴隸制度是我們的歷史中最困難的一頁。」他在烏干達訪問時,也說︰「美國人獲得奴隸貿易的果實,是一種錯誤。」布希政權則很不滿柯林頓總統的這種「謝罪外交」。 有些人認為反人種主義世界會議不應該只把標的放在非洲,也必須批判印度的種姓制度,以及南美的黑人遭到差別的問題。但是印度政府卻強烈反對把種姓制度列入會議的議題。 烏姆杜爾曼戰役決定了蘇丹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就在烏姆杜爾曼戰役100周年紀念時,有記者問英國駐蘇丹的大使︰「要不要對蘇丹謝罪?」大使回答道︰「當然要謝罪,同時也要對英國為蘇丹建造道路、鋪設鐵路、設立學校、蓋醫院這些事也謝罪才行。」 對非洲各國而言,這種想法應該遭到譴責。 但是蘇丹在伊斯蘭政權成立後,也將1萬2千名黑人基督徒,當成奴隸賣掉。然而,非洲各國卻對此視若無睹。 (美國黑人的賠償)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1942年,美國政府將西海岸的12萬日裔美國人,以「敵性國人」為理由,強迫收容在內陸沙漠地區。後來在日裔美國人鍥而不捨的爭取下,布希政權同意謝罪與賠償(每人2萬美元)。 黑人看到這種情形,也躍躍欲試。1923年,佛羅里達州的黑人居住區,發生由白人發動的集體屠殺。70年後,佛羅里達州政府承認「沒有事先預防,有過失責任」,而對4位生存者,每人賠償15萬美元,同時也賠償遺族的子孫。 1980年代末,黑人成立「全美黑人賠償聯盟」,展開要求賠償運動。 可是黑人賠償運動卻有許多問題。首先,賠償的對象不是被害當事人,而是被害者的子孫。對一般白人而言,為什麼自己要對3代或4代以前的黑人奴隸賠償呢?祖先犯的罪,子孫必須世襲嗎? 還有,賠償對象的基準如何設定?如果是黑人與其他人種的混血兒,也可以是賠償對象嗎? (悲情城市) 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悲情城市」獲得1989年威尼斯影展「金獅子獎」。「悲情城市」是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的電影。國民黨不喜歡這部電影,可以理解;但是民進黨也沒有積極稱讚,就令人費解。朱高正說︰「大概是電影中出現台灣人對不會說台灣話的傢伙(認定對方一定是外省人)一律痛打一頓,顯示出台灣的偏狹排外意識。這點讓民進黨不滿意。」經歷過日據時代的許多台灣人,很懷念那個時代沒有扒手,治安良好。戰爭結束後,日本老師要返回日本時,學生和家長都送日本老師到車站,相當感人。 台灣之所以會發生「二二八事件」,一個原因是台灣人對日本有好感,而與日本抗戰了8年的外省人,則認為台灣人的這種感情是「認賊作父」,而看不起台灣人。雙方對日本的看法南轅北轍,毫無交集之故。 (李光耀看日本) 李光耀的回憶錄「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新加坡的故事1965-2000」出版了。在書中,李光耀認為日本在戰後的經濟發展鼓舞了他,他寫道︰「日本做得到的事情,我們應該也做得到。」 李光耀遇到的日本人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不是各界領導人,而是普通日本人。例如擦鞋匠、廚師或飯店的服務人員。他們對工作的敬業態度,讓李光耀深受感動。他喜歡的日本是職匠人的日本。 此外,李光耀也佩服日本人責任感強。日本企業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到新加坡投資。有一次該公司的一位日本員工因為錯估了成本,而讓公司遭到損失,那位員工愧疚而自殺。 李光耀寫道︰「我們對這件事感到震驚,因為新加坡人沒有責任感這麼強的人。」 李光耀也佩服1995年阪神大地震時,日本災民處變不驚的態度。李光耀寫道︰「當時日本完全沒有搶劫或暴動,這與1992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時,發生搶劫或暴動,截然不同。日本的公司努力提供災民食物、衣服和避難所,志工也陸續投入救災,連黑社會也助一臂之力。」 因此,李光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日本統治新加坡的所作所為,而對日本恐懼,現在則對日本人尊敬與崇拜。 不過,李光耀認為日本的問題在政治,尤其是日本無法妥善因應的歷史問題。日本如果無法好好面對過去,鄭重謝罪,其他國家就會認為日本是一個不認為過去的侵略是犯罪行為的國家。他們就很難贊成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 李光耀對日本首相海部俊樹於1991年在新加坡的演講予以肯定。海部俊樹說︰「日本對過去的行為,深切感到痛心……」李光耀寫道︰「那個演講的內容是出自內心,但是那只是謝罪前一步而已。」 (待續) 理州上 2014年1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