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東看得到世界(11)
為何年輕人的力量會爆發?他們在伊拉克戰
爭時,是10多、20多歲。他們上面的世代
經歷石油價格上漲的好景氣。可是,他們這
一代則是一出生就是黑暗時代。這種鬱悶
因為政權改變而一口氣發洩出來。
1990年的灣岸危機之後,伊拉克人就在聯合
國的經濟制裁下生活。更往前追朔,1980年
的兩伊戰爭之後,伊拉克人就在戰爭下生活。
換言之,伊拉克戰爭時10多歲的年輕人,出
生後就只知道經濟制裁與戰爭。
但是,他們上面的世代就不同了。1970年代
的伊拉克比日本還富裕,擁有汽車、豪宅以
及外國名牌。這種經歷過富裕生活的,在伊
拉克戰爭時,頂多只有40歲以上的伊拉克
人。
而且與高齡化的日本不同,伊拉克的年輕人
遠比中高年人多。換言之,人民之中,只知
道黑暗時代的伊拉克人的比例非常多。
伊拉克戰爭時,1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人口4
成以上,2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人口6成以上。
相反的,兩伊戰爭前景氣好的70年代,大學
畢業後就業的世代只有一成多而已。
年輕人多,意味對某一特定事件無法共有的
世代多。中東的最大事件就是阿拉伯對以色
列的戰爭。
值得注意的是大半年輕人不知道阿拉伯對以
色列的戰爭。埃及、突尼西亞的7成人口在
阿拉伯對以色列的4次戰爭後出生。沒有第
三次中東戰爭,阿拉伯慘敗記憶的人有8成。
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了迦
薩走廊、
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
原,阿拉伯大慘敗。而有實際經驗的人只有
人口的2成。
埃及人口的6成以上國民是在1979年,埃及
與以色列簽定和平條約之後出生。換言之,
他們一出生,埃及就與以色列處於和平狀態。
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和平狀態,以色列仍舊
繼續蹂躪巴勒斯坦,他們對以色列仍舊很氣
憤。
對這個世代而言,與以色列的關係上,記憶
最深刻的是1980年代末開始巴勒斯坦人的
對以色列軍丟石頭抗議運動。
不知道與以色列戰爭的世代,另一方面也是
目睹美國發動戰爭的世代。第一,他們目睹
在灣岸戰爭時,阿拉伯各國分成兩邊,一邊
支持美國攻擊伊拉克,
一邊反對美國攻擊伊
拉克。第二,支持美國攻擊伊拉克的沙烏地
阿拉伯允許美軍駐紮沙烏地阿拉伯。
另一方面,在「阿拉伯之春」發生之前,坐
在政府高位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的世代如何
呢?他們大多是1920至30年代出生的老人。
他們最血氣方剛的20多歲時,經歷了從英國
或法國的殖民地解放鬥爭,因此,他們以自
己對國家的獨立貢獻很大為榮。
這裡就產生支配者與大半國民之間認識上的
鴻溝。大半國民一出生就看到在中東的美軍,
而政府卻說:「我們把支配我們的外國趕
走!」因此,聽起來就像是在吹牛。
就這樣,阿拉伯各國的年輕人從小目睹灣岸
戰爭、911事件後美軍攻擊阿富汗與伊拉克,
以及以色列鎮壓巴勒斯坦。戰爭並不是與以
色列堂堂正正作戰,而是坐視阿拉伯各國被
美軍徹底擊毀。他們稱呼自己成長的時代為
「黑暗時代」。
同樣是中東,土耳其與伊朗就比較有份量。
阿拉伯各國被歐美視為「扶不起的阿斗」。
社會上蔓延挫折感。學者卡希爾稱此為「阿
拉伯的不定愁訴」。「不定愁訴」就是檢查
不出來是什麼明顯的原因,但是當事人覺得
有頭痛、失眠等種種症狀。
(待續)
2019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