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元朝二三事(2)

元朝二三事(2)
成吉思汗認為征服地的人民,除了擁有專門技術的職匠外,幾乎都沒價值。因為那些職匠可以幫他製作衣服、道具、馬具和武器。因此一旦佔領城市,他就把那些職匠帶回蒙古,其他住民殺光。
後來,契丹人出身的大臣耶律楚材勸他不要殺人民,讓他們安定生活,每年可以收到租稅。成吉思汗聽了耶律楚材的建議,從此才不殺征服地的人民。
成吉思汗在世時,沒有確立王位繼承制度,讓後世為王位繼承問題爭吵不休,甚至互相殺戮。成吉思汗去世後,誰來繼承王位呢?長子朮赤被認為不是成吉思汗的「種」,不太受擁戴。成吉思汗最喜歡的是么兒托雷。可是,庫烈爾台會議召開之後,決定第三子窩闊台(元太宗)為繼承人。窩闊台繼承成吉思汗的遺言,展開滅金行動。他與宋聯手攻擊金。1234年,金國的末代皇帝哀宗自殺,金國滅亡。
成吉思汗有四個兒子。長子朮赤被封到最遠,南俄羅斯欽察汗國。次子察合台被封到西遼花拉子模的故領。三子窩闊台被封到最近,奈曼族人的土地。至於么兒托雷,成吉思汗將他放在身邊,並沒分封他土地。或許成吉思汗想讓他繼承蒙古老家也說不定。
可是,成吉思汗去世後,三子窩闊台成為「大汗」,除了擁有奈曼族人的土地之外,還擁有蒙古本部、中國、滿州等土地,最豐厚。相反的,么兒托雷所得卻最少。然而族人們都知道托雷是成吉思汗最鍾愛的兒子,因此托雷自然廣受眾人同情。
1225年,南宋第四任皇帝寧宗去世,養子理宗繼位。窩闊台向南宋理宗提議軍事同盟,共同對付金國。南宋理宗很高興地答應了。後來世敵金國果然被滅亡。但誰都知道主要的出力者不是南宋,而是蒙古軍。現在南宋與可怕的蒙古帝國當鄰居了!想當年,北宋與金國聯盟,共同挾擊遼國時,遼國曾經派使節到北宋朝廷,告訴北宋皇帝唇亡齒寒的道理。金國比遼國還要可怕,遼國存在的時候,北宋的安全沒有問題,可是一旦遼國滅亡了,北宋就危險了。因此,北宋不如與遼國聯盟,共同對抗更可怕的金國。可是北宋為眼前的利吸引,還是與金國聯盟,共同挾擊遼國。最後果然被金國侵略,喪失了北半的國土。
這回歷史重演。當金國聽到南宋要與蒙古人聯盟,共同對付金國時,趕緊派使節到南宋朝廷,告訴南宋皇帝唇亡齒寒的道理。可是南宋仍舊決定與強大的蒙古人聯盟,共同對付金國。
不過在與蒙古軍共同作戰時,南宋發現蒙古軍的強大。理宗的時代,宰相是史彌遠。當時由於與金國連年戰爭,南宋的財政惡化,政府只好不斷印紙幣,造成通貨膨脹。政府只好繼續增印紙幣,造成惡性循環。
當時的官員分成進步與保守兩派。民間朱子學昌盛,年輕學子都崇尚朱子學。他們認為政治就是要跟隨學問的真理而行。他們認為學問高的人,施政也一定行。不認同這種想法的學者,就是一無可取的俗物,就應該被排斥。皇帝理宗也認同這種進步派。
史彌遠去世後,理宗親政。他想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重用朱子學的泰斗真德秀與魏了翁。真德秀晉見皇帝時,講授必須先正心誠意,然後向皇帝推薦自己的著作「大學衍義」。可是民眾左等右等,等不到政府實施新政策。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物價越來越貴。不久,真德秀病死,魏了翁也離開政府,理宗想實施的政治改革一件也沒做就落幕。理宗的理想挫敗後,居然自暴自棄地轉向奢侈。
當時,南宋的首都臨安府盛行學生運動。當時學生運動的兩樣「武器」和現在一模一樣,是靜坐和罷課。有時候維持治安的捕快會使用暴力。從寧宗晚年起,學生運動越來越激烈。有一次,臨安府縣官因為下令對學生實施杖刑,學生們便發起罷免縣官運動。政府不得不罷免那位縣官。學生們食髓知味,便越來越囂張。一有什麼事,就以「集體退學」來威脅政府。
到了理宗的時代,學生運動更加猛烈。學校的教師都希望被學生們認為是進步派,因此對學生運動百般姑息。
理宗改革失敗後,認為往昔史彌遠擔任宰相的時候比較好,便任用史彌遠的姪子史嵩之擔任宰相。史嵩之不是學者,因此學生們一開始就對他沒有好感。史嵩之的父親去世時,史嵩之沒有充分服喪,就回朝廷繼續宰相的工作。這讓學生們逮到史嵩之「不孝」、「無恥」的把
柄。144位太學生,加上數百位京學學生連署向皇帝上書,要求罷免史嵩之,理宗怕事情鬧大,不得不聽從學生們的要求,罷免史嵩之。
還有一次,一位學生在宿舍突然去世,縣官覺得事有蹊蹺,便派人去宿舍調查,學生們卻認為這是對他們的侮辱,群起抗議,並且把那位縣官揍了一頓。最後,那位縣官被調職了事。
繼史嵩之之後,丁大全擔任宰相。丁大全認為以往政府太放縱學生了,所以學生們才會越來越囂張。丁大全便大力取締不法學生。六位太學生上書皇帝,批評丁大全的作風。丁大全斷然剝奪六位太學生的學籍,並處以流刑。學生們稱六位太學生為「六君子」。六位太學生出發前往流刑地時,連太學的教師都前往送行。丁大全很憤怒,就把「學生應該專心於讀書」的訓誡,刻在石碑上,立於校園。就在這時,傳來蒙古大軍入侵的消息!
(待續)
理州上 2011年6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