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清朝二三事(3)

清朝二三事(3)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福建泉州人。鄭芝龍一開始跟著同鄉的李旦在日本九州的平戶做生意。李旦當時在平戶擁有商館(相當於現在的貿易公司)。每年在台灣、越南、菲律賓、中國、日本間來往貿易。1625年,李旦去世後,鄭芝龍就繼承他的事業,發揚光大。不久,鄭芝龍接受明朝的招撫,並升到「都督」的高位。當時在中國沿岸航行的船隻沒有鄭氏的令旗,無法通行。鄭芝龍每艘船,徵收3千金,所以每年有千萬的收入。很快就蓄積鉅富。鄭芝龍娶日本人田川七左衛門的女兒為妻。1624年生下鄭成功。鄭成功幼名福松,在母親身邊長大。七歲時,離開母親,到中國與父親居住。
不久,明朝滅亡。鄭芝龍在福州擁立唐王,被封為平國公。那時,鄭成功已經20歲。他跟著父親去謁見唐王,唐王很喜歡他,拍著他的背,說:「可惜我沒有女兒可以許配給你。」然後賜他朱姓,改名「成功」。「朱」是明朝帝室的姓,因此後人就稱他為「國姓爺」。西方人也稱鄭成功為「Kocksinga」或「Koxinga」。
不久,清軍就進攻到福建,逮捕、殺死唐王。善於隨波逐流的鄭芝龍,立刻投靠清朝。鄭成功說:「父親有教我要盡忠,可沒教我要服侍兩個君主。」鄭成功哭著苦勸父親,可是鄭芝龍心意已決。父子兩就這樣分道揚鑣。鄭成功以廈門和金門兩島為根據地,繼續抵抗清朝。
之後,桂王永曆帝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現在台南市有延平郡王祠,「延平郡王」這個名詞的起源便是在此。鄭成功曾經兩次反攻大陸(1658年與1659年),可惜都失敗了。這時,他看到台灣。
台灣在隋朝稱「流求」,隋煬帝曾經遠征。16世紀中期,台灣成為倭寇的根據地,中國人和日本人才注意到台灣。
西方人到亞洲後,葡萄牙人「發現」台灣時,不禁說:「福爾摩沙」(美麗之島)。不過第一個將台灣視為殖民地的則是荷蘭人。1624年,荷蘭人佔領台南安平,並且建築有名的赤崁樓。西班牙人也於1626年佔領基隆,並且在淡水建城。但是沒多久,荷蘭人就趕走西班牙人。
荷蘭人統治台灣,成績不錯。教化原住民,並且獎勵中國的移民,開墾台灣土地,還出口鹿皮、烏魚子到日本。
鄭成功反攻大陸失敗後,台灣荷蘭人的翻譯何斌拿著台灣地圖來見鄭成功。何斌勸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以物產豐盛的台灣為根據地,養精蓄銳,將來再找機會反攻大陸。1661年,鄭成功率領2萬5千精兵,渡過台灣海峽,在何斌引導下,將荷蘭人打敗。荷蘭人只好離開台灣。可是不久,鄭成功便去世,享年才39歲。
歷史上的人物,後世常因立場不同,而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評價。可是對鄭成功,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卻同樣給予高度肯定的評價。因為他自始至終持反清復明堅定立場,而且趕走荷蘭人,拿回台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去世後,並且成為神明,民眾為他建廟,香火鼎盛。就連日本人,也因為鄭成功是中日混血,而對鄭成功有親切感。人形浄瑠璃與歌舞伎的作者近松門左衛門(1653-1725)就以鄭成功的故事為題材,寫了「國姓爺合戰」上演,轟動一時。「國姓爺合戰」後來還拍成電影。日本人對鄭成功的故事可說耳熟能詳。
鄭成功去世後,長子鄭經繼任,與父親的部下陳永華努力開發台灣。
桂王永曆帝去世後,台灣依舊使用永曆年號的明曆。當時台灣印刷的明曆,現在還保存在日本、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牛津大學等地。
鄭氏之所以能在台灣抵抗清朝那麼多年,主要原因是靠國際貿易賺許多錢。鄭氏在廈門擁有5家商行(現在的貿易公司),在杭州也擁有5家商行。總共10家商行。
清朝若要徹底消滅鄭氏,就必須斷絕其經濟基礎的國際貿易。因此,清朝首先下令嚴禁中國所有的民船出海。接著又於1661年發佈「遷界令」。也就是南從廣東省起,北到山東省,沿岸的住民都必須往內陸搬遷17公里。這樣沿岸地區就空無一人,鄭氏便無法和他們貿易。這和後來拿破崙對英國下達「大陸封鎖令」是一樣的目前。然而,受「遷界令」所害的最主要是大陸沿岸的住民,他們很多人都因此而投奔台灣。「遷界令」的效果由此可知。
清朝於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後,開始正式對台灣的鄭氏動武。而且這年鄭經去世,台灣內鬨。只有12歲的鄭克塽繼任。1683年,清軍佔領澎湖島,台灣的鄭氏一聽到這個消息,不戰而降。就這樣,台灣首次成為清朝的領土。
1661年,清朝24歲的順治帝去世。繼任者就是才8歲,頂頂大名的康熙皇帝。輔佐幼帝的是鰲拜等四位大臣,以鰲拜最有權勢。鰲拜的隨從者們獨佔政府重要職位,反對者常常被迫害,甚至處死。鰲拜以為康熙皇帝還年幼,好欺負。這是他犯的一個致命的錯誤。因為康熙皇帝逐漸長大,也逐漸懂事。
康熙皇帝一邊裝出信任鰲拜的姿態,一邊訓練身邊侍衛練習摔角。1669年,鰲拜進朝廷時,康熙皇帝一使神色,身強力壯的侍衛們一擁而上,用摔角的手法將鰲拜壓制,五花大綁。康熙皇帝公佈鰲拜的30條罪狀,將他關入監獄。不久便死在監獄。16歲的青年皇帝除掉最大絆腳石,首次能隨心所欲施政。
1722年,康熙皇帝69歲,創下在位61年的空前紀錄。朝野上下熱烈慶祝。朝廷招待文武百官和平民共660人,舉行「千叟宴」。
可是死亡卻突然來臨。當年11月,康熙皇帝因重感冒,不治去世。繼任皇帝的是44歲的雍正皇帝。雍正是個殘酷冷血的皇帝。川陜總督年羹堯(1679-1726)是長久以來的雍正支持者。雍正能夠當上皇帝,年羹堯居功厥偉。然而雍正皇帝卻怕年羹堯能力太強、功勞太高。雍正皇帝一方面給予年羹堯許多恩賜,讓他沒有戒心,一方面計劃除掉年羹堯。1725年,雍正皇帝以年羹堯的上奏文中,顛倒使用成語為藉口,將他降職為杭州將軍。並且下令全國官員指出年羹堯的罪狀。全國官員一看雍正皇帝要整肅年羹堯,告發他的文書便如雪片般飛來。年羹堯被逮捕,押到北京,被控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潛越罪16條、專擅罪6條、殘忍罪4條、貪黷罪18條、侵蝕罪15條,總共洋洋灑灑92條罪狀。年羹堯本人,及其兄弟、子孫、堂兄弟、姪子16歲以上都處死刑。15歲以下成為奴隸。
處理完功臣後,接著,雍正皇帝開始整肅自己的親兄弟。有的處死刑,有的關監獄,有的剝奪爵位。只有異母弟的怡親王胤祥安然無恙,因為胤祥是一個忠實的雍正皇帝黨。雍正皇帝還禁止皇族與八旗領民擁有直接關係。
當時的清人相信到處都有雍正皇帝的線民。雍正皇帝也盡量讓大家有這樣的感覺。有幾個小故事可以生動地描述這樣的情形。其中之一是:
狀元王雲錦在新春過年時,與親戚朋友玩牌。突然找不到一張牌,大家只好停止玩牌,改喝酒。第二天,王雲錦進朝廷時,雍正皇帝問他昨天做了什麼事?王雲錦據實以告。雍正皇帝笑著說:「果然不愧為是狀元,很坦白。」然後從袖子裡拿出一張牌交給王雲錦。王雲錦一看,正是那張昨天遍尋不著的牌。
(待續)
理州上 2011年6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