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君士坦丁堡的淪陷(1)

君士坦丁堡的淪陷(1)
背景: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因為君士坦丁堡舊名「拜占庭」(西元前7世紀時,希臘人在此建殖民都市),因此東羅馬帝國也稱為「拜占庭帝國」。它的版圖大概是今日的土耳其與巴爾幹半島。拜占庭帝國在宗教上以希臘正教為國教。並且認為與羅馬的天主教相比,自己的希臘正教才是正統。在文化上,拜占庭帝國維持了古希臘學問的傳統,他們的公用語是希臘語。拜占庭帝國持續了大約1千年才滅亡。
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us 在位527-565)時,是帝國全盛期。為了徹底實行法治主義,查士丁尼大帝命人編纂「羅馬法大全」(又名『查士丁尼法典』),並且從中國獲得蠶卵,興起養蠶和絲織業。在宗教上,他將首都的總主教置於皇帝權之下,確立皇帝教宗主義。可是查士丁尼大帝去世後,國家財政急速惡化,北義大利被倫巴第族奪走。到了七世紀,伊斯蘭帝國的阿拉伯人又奪走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和亞美尼亞。
到了八世紀時,拜占庭帝國的希臘正教與西方教會的對立越來越嚴重,終於在1054年發生「東西教會的分離」。加上800年時,天主教教宗Leo三世(在位795-816)為法蘭克國王Karl(在位768-814)戴皇冠,承認他是羅馬帝國皇帝。拜占庭帝國皇帝終於放棄統一東、西兩羅馬帝國的夢。
西方於13世紀初發起第四次十字軍(1202-1204)時,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還被十字軍佔領,建立拉丁帝國(1204-1261)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伊斯蘭教徒佔領。拜占庭帝國不得不遷都小亞細亞的尼西亞。1261年,拉丁帝國滅亡後,拜占庭帝國才得以還都君士坦丁堡。
14世紀,拜占庭帝國各地內亂頻頻發生,帝國越來越衰弱。威脅拜占庭帝國的塞爾柱土耳其雖然於14世紀之後衰退,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故事開始:1400年降誕祭當天,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在位1399-1413)在宮殿宴客。賓客是拜占庭帝國皇帝Manuel二世(在位1391-1425)。當時在西歐,雖然有一些人認為Manuel二世是不折不扣的羅馬人皇帝,不過多數人還是稱呼他為「希臘人皇帝」。Manuel二世的身份雖然如此高貴,但是當時迎接他的英格蘭人卻不免以同情的眼光看他。因為拜占庭帝國正被異教徒(伊斯蘭教徒)包圍,而Manuel二世正是來英格蘭請求援救拜占庭帝國。在一些刻薄的人看來,此時的Manuel二世簡直和上門乞討的乞丐沒有兩樣。
拜占庭人長久以來雖然以身為基督徒的身份,對西方的十字軍戰士擁有同樣的感情,但是他們基於政治經驗,認為應該對異教徒寬大,容忍其存在。因此對西方人進行的「聖戰」,拜占庭人認為那既危險也不現實。
但是雖然拜占庭帝國皇帝想要抑止十字軍戰士的狂熱,伊斯蘭教徒卻不領情。另一方面,十字軍戰士對拜占庭帝國皇帝的冷淡態度非常憤慨。
東、西羅馬帝國之間的教會本來就對立,誰也不服誰。現在再加上政治對立,情況越來越嚴重。對拜占庭帝國的為政者而言,帝國的生命若想延續下去,無論如何都必須得到西方的援助。如果希臘正教會必須向羅馬天主教會屈服,才能得到西方的援助,那就應該屈服。但是,天主教的君主們一直把拜占庭人視為「離教者」,他們會來救拜占庭人嗎?他們或許會把拜占庭受到土耳其人的侵略視為對「離教」理所當然的懲罰。
在拜占庭帝國,為政者與知識份子雖然贊成東、西兩邊教會合同,但是修道士和下級聖職者卻堅決反對。他們以自己的信仰與各種傳統為榮。他們忘不了在拉丁帝國支配下時,父祖所遭受到的苦難。而這些修道士和下級聖職者的想法,比為政者與知識份子,更能夠影響民眾。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皇帝都很難大膽去和東方教會合同。
14世紀末期,君士坦丁堡已經成為一個充滿憂愁瀕臨死亡的城市。12世紀時,君士坦丁堡郊外有100萬人口,現在只剩10萬人,而且還在繼續減少。
拉丁帝國最後一任皇帝時,因為太窮,便將首都的大部份聖遺物賣給聖路易王。之後還以兒子當抵押品,向威尼斯人借錢。還拆掉屋頂的鉛板,換錢。他的任何一位後繼者都沒錢修復屋頂。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新任蘇丹(皇帝)Murat二世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勢力變強大了。
拜占庭帝國皇帝Manuel的長子Johannes8世認為只有向西方求援,才能救拜占庭帝國,便無視亡父的忠告,決定與羅馬天主教會合同。因為只有羅馬天主教會能夠整合西方各國的武力,來解救拜占庭帝國。
在許多西方歷史學家看來,拜占庭人拒絕與羅馬天主教會合同,是頑迷固陋的自殺行為。可是在修道士的影響下,純樸的民眾認為一切未來自有神會安排。他們深信自己的教義、典禮和各種傳統。他們認為放棄這些東西,就是一種罪。拜占庭人認為現世只不過是通往永世的序幕罷了。此外,他們還具有宿命論的傾向。如果有什麼災難降臨自己,那一定是神對自己犯的罪所施予的懲罰。還有,他們也是悲觀論者。長久生活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潮濕陰鬱的風土中,他們失去希臘人原本陽光開朗的個性。甚至在拜占庭帝國的最盛期,人們還在擔心這麼好的時代會持續多久?他們認為拜占庭帝國終究會被異教徒支配。他們也認為與「異端」的西方合同,無法帶來救靈,也無法改變命運。
此外,一些為政者也懷疑東、西兩邊教會的合同,可能產生的效益。他們認為西方不是沒有能力派足夠的兵力來抵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就是根本不願意派軍前來援助。尤其一些聖職者認為「合同」只不過是造成更嚴重的「分離」。
任何一位拜占庭人都認為把自己的身體交給異教徒(土耳其人),會嚴重損傷自己的自尊心;但是把自己的靈魂交給羅馬人,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不過,如果走上前者的路,能夠避免後者的命運,那也算是不錯的選擇。他們認為拜占庭帝國與其緊貼在西方世界的邊緣,倒不如在伊斯蘭的統治下,維持統一的民族過活,比較能夠保持希臘人本來的狀態。
拜占庭帝國最後一位偉大的宰相說:「蘇丹的纏頭巾比樞機主教的四角帽還好!」當時拜占庭帝國的哲學家Bessarion(1403-1472)到義大利求援,連他都覺得君士坦丁堡的氛圍很「奇怪、愚蠢且偏狹」。拜占庭帝國Johannes5世於1373年承認蘇丹的宗主權,每年納貢。而且Johannes5世的兒子Manuel還必須送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宮廷,當人質。
1452年夏,一位匈牙利技術者烏魯半到君士坦丁堡見拜占庭帝國的末代皇帝Constantinus11世(在位1448-1453),說他能夠鑄造大砲。但是Constantinus11世付不起對方要求的酬勞。烏魯半只好轉而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推銷他的點子。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立刻接見他,並且提出種種詢問。烏魯半說他可以製造出爆破巴比倫城壁的大砲。蘇丹答應付他所要求的酬勞,並且願意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材料。
(待續)
※祝所有的父親父親節快樂!
理州上 2011年8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