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西洋哲學故事(5)

西洋哲學故事(5
亞里斯多德被雅典的民主政治嚇壞了,以為這種政體不足以治理國事。他一生渴望秩序、安穩與和平。他覺得,至少在他那個時代,絕不是可以做政治試驗的時代,只有一切政事都上軌道時,才可以稍談改革,在亂世時代,要從何改革起呢?亞里斯多德說︰「輕易地改變法律是一種罪惡。」又說︰「我們千萬不可忽視古人的經驗,像這種事情,如果真的有益,那麼,在過去的長時期內,古人早就該實行了。」他雖然是個保守主義者,但是對個人的價值卻非常重視。柏拉圖主張公妻制,又主張兒童公養。亞里斯多德對此批評道︰「在這樣的國家內,愛的真義將完全破壞。能激發自尊心和愛心的兩大因素——佔有和愛情——根本不存在。」亞里斯多德認為也許在遠古時代,確有共產社會,那時國家尚未組織,一家之事,就是全國之事,所以共產制度還可實行,但是在情形較為複雜的社會中,分工的結果,有的才能較高,工作能量較大,有的才能較低,工作能量較小,部落式的共產制度也就遭廢除了。亞里斯多德認為人世間的罪惡,並不起於私產制度,而是因個人而發生——人性本惡,一切罪惡都由本性而發,和財產有什麼關係?政治學不在於改造個人,而應依據人性去實行政治。大部分的人,天生就是愚笨和懶惰,不管實行什麼制度,這些人一定要處在最低層,生命一開始,命運就已經注定,有些人注定要服從他人,有些人則注定要領導他人
亞里斯多德厭惡手工業,他說,一切手工業專屬一群沒有心智的人,只配奴隸或雖然不是奴隸,但其心智已經喪失和奴隸相差不多的人去做。手工業可以使心智遲鈍,工作一久,就沒有時間參與政治,所以他主張只有悠閒階級才可以談論政治。
亞里斯多德是一位大男人主義者,他認為女人和男人的關係,就像奴隸和主人、勞力者和勞心者、野蠻人和希臘人的關係;女人是未完成的男人,在進化史上,女人的進化總是慢一步;男人天生就比女人高貴,女人只處於下等的地位,前者為統治者,後者為被統治者。女人意志薄弱,所以沒有單獨的人格,也不能營單獨的生活;她最適合的工作,只有靜居家中,管理家務
亞里斯多德認為最理想的政治,應使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裡。對於這個君王,法律只是個工具,不能限制他的行為。有才幹的人,不需要法律,他們本身就是法律。民主政治究竟不及貴族政治。民主政治的根本錯誤在於人類平等的假說上。民主政治的後果常常是有才能的人被民眾所犧牲,而民眾則被詭計多端的人所操縱。民主政治的致命傷就在這裡。所以選舉非由少數知識階級慎重處理不可。如果把民主政治和貴族政治聯合在一起,截長補短,那就百利而無一弊了。這種圓滿的政體便是立憲政府。
亞里斯多德的最大缺點,在於太富幻想,觀察不徹底。其實這不只是亞里斯多德的缺點,所有的希臘思想家都有這個毛病。以個人對世界啟蒙的貢獻而言,恐怕再也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和亞里斯多德媲美。他以後的每一個思想家,都騎在他的肩膀上追求真理,誰能離開他獨自去打根基呢?一直到了文藝復興,新的儀器相繼發明,新的知識相繼累積,亞里斯多德的影響力才漸漸衰竭;但是歐洲思想史上,再也沒有第二個人控制人類心靈的時期,可與他共久遠了。
亞里斯多德的仇敵越來越多,無論是柏拉圖的繼承者,或蘇格拉底的辯論學派,或德膜斯底尼斯的跟班人,無不異口同聲,要求判亞里斯多德死刑或驅逐出境。西元323年,亞歷山大突然駕崩。全雅典人欣喜若狂,馬其頓派倒了,雅典宣佈獨立。馬其頓人紛紛逃走,只有亞里斯多德大膽的留下來。雅典的主教以否定祈禱和犧牲之價值的罪名控告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知道逃不掉審判,暴怒的群眾不可理喻,恐怕他們要用處罰蘇格拉底的手段來對付自己,於是只得離開雅典。不久,西元前322年,亞里斯多德便病逝。
第三章  培根
伊比鳩魯的快樂論,和以後的快樂論大不相同。伊比鳩魯所注重的不是感官的快樂,而是理智的快樂,凡是一切足以擾亂心智的事,他一律不取,他所注重的,乃是能夠引起和諧的、平靜生活的快樂。他不希望人追求庸俗的快樂,而要人們追求恬靜、安謐、心如止水的安寧狀態
羅馬帝國在不知不覺中落入教宗的控制之下。羅馬的教會本來由歷代的皇帝支撐,後來皇帝的大權逐漸被教宗侵奪過去。教會的權力逐漸擴大,教會的數目、財富也逐漸增加。到了13世紀,幾乎佔據了全歐洲土地的3分之1,無論富人或窮人,都必須捐贈財物給教會。教會運用教條的魔力,竟能統治歐洲大部分的人民達1千年之久。但是這樣偉大的組織,如果要永久存在,必須要有超越時空的共同信仰,否則就難以維持,教會的領袖知道這一點的重要性,所以特別創出獨斷教義以約束人心;從此以後,中世紀的歐洲人民,都被這個獨斷教義緊緊束縛住了。就在這個束縛之內,一班經院派的哲學家,也只能在理性與信仰之間繞圈子,總逃不出這個範圍之外,難怪他們不能產生偉大的哲學系統。13世紀初,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努力翻譯亞里斯多德的著作,影響所及,動搖了整個基督教世界,但羅馬的教會,因為有阿奎那這一班人,很技巧的把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搖身一變,成為中世紀的基督教義,所以教會的勢力,仍然繼續保持下去,不受一絲傷害。這時候的哲學家早已看出,這不是什麼偉大的智慧,只是一些精緻而又空泛的技巧罷了。
此外十字軍東征,打通了東西交通,東方的奢侈品和異端邪說,漸漸流入歐洲,從此歐洲的獨斷教義的根本遭受了打擊,造紙術從埃及傳來,昂貴的羊皮已被紙所取代,從此受教育的機會已不限於教士階級;印刷術又自東方傳來,用來表達思想,既方便,又快速。勇敢的水手,利用指南針航行全世界,發現了新大陸,打破了人對於地球的錯誤觀念;同時,科學家利用望遠鏡觀察星象,也改變了人對於天體的無知思想。
煉丹術萌生了近代化學,占星術蛻變成近代天文學。這個復興運動發端於培根,最後,天文學由哥白尼(1473-1542)、伽利略(1564-1614)二人集其大成。人不再去崇拜未知的境界,而是要去征服,衝破束縛後,生命的腳步增快了,人的思想自由了!這樣的一個時期,當然要有一個大天才綜合全部精神,造成一個偉大的思想系統,培根就是背負這樣一個使命而來的人。他彷彿告訴世人說,歐洲已經跨入新時代了。
培根於1561年生於倫敦。那時新大陸已經發現,歐洲各國的商業重心,已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培根12歲時,就進入劍橋大學著名的三一學院。他在那裡讀了3年。他最厭惡亞里斯多德的哲學系統,認為哲學應該力求實用,哲學家應該利用智慧為人類圖謀幸福,如果只作經院式的辯論,有什麼用處呢?他在16歲的時候,就被選派為英國駐法公使中的一員。1583年,他被選為議員。他的演說引人入勝,每一個聽眾都在擔憂他隨時會說完。到了1618年,57歲的培根榮陞為司法總長。
(待續)
理州上  20128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