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中國史雜記(1)
中國史雜記(1)
商朝最後一位王,也就是所謂的「紂王」,其實不是暴
君,而是熱衷祭祀的人。商朝可稱為「貝的文化」,周
朝可稱為「羊的文化」。商朝時從遙遠的海邊運來「子
安貝」,作為貨幣。3千年前,周朝消滅商朝,商朝人
成了中國古代的猶太人,散居四地,但是彼此間有聯
絡。他們從事商業,這就是「商人」這句話的起源。
猶太人在學術上成就非凡,同樣,商朝人的子孫中也
出現一些在學術上成就非凡的人。孔子和莊子都是商
朝人的子孫。
另一方面,周朝人的祖先與中國西北的遊牧民族淵源
很深,無論是血統或氣質,都有濃厚的遊牧民族色彩。
商朝人和「貝」關係密切,周朝人則和「羊」關係密
切。周朝太公望姜子牙的姓「姜」,無論是字形或字音,
都與「羊」相似。論語八俏第三有這麼一段話︰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
其禮。」
在魯國,人們已經不實施告朔之禮(在祖先的廟告訴
朔日的儀式),因此子貢主張廢除作為犧牲(祭品)的
羊,孔子則反對。
對古代中國人而言,「羊的文化」是表面,「貝的文化」
才是真心。現在的中國人也是如此。中國人的現實主
義是「貝」,儒教或共產主義之類的意識形態則是
「羊」。
今日的共產黨表面上堅持共產主義(羊的文化),真心
則是在經濟建設(貝的文化)。過去毛澤東全盤否定貝
的文化,往「大躍進」、「文革」等羊的路線邁進,結
果大失敗。鄧小平則於1978年採取改革開放路線,表
面上堅持共產主義,真心則是在經濟建設,結果大成
功。同時採取羊的文化與貝的文化是中國人的絕技,
舊蘇聯共產黨與北韓勞工黨都沒有這種絕技。
在日本,流民與移民概念不同。「流民」是因某種原因,
離開故鄉,在他鄉飄泊的人。「移民」則是為了工作,
以永遠居住為前提,搬到國外的人。然而在中國,流
民與移民的區別相當曖昧。兩者可合稱為「流動民」。
對中國人而言,人生是旅行,所有的人都是旅客。偶
爾移動到某地居住,可能只住數天或數月,或者住數
百年,子子孫孫傳下去。對於這種未來的事,誰也不
知道,誰也不在乎。
1862年,美國政府開始建築橫越大陸鐵路。許多中國
人前往參與建築。很多白人勞工與黑人勞工都因為傳
染病而死亡。另一方面,廣東與福建來的中國人勞工
卻一直很有精神地工作。中國人的祖先數千年來在廣
大的土地上四處移動,累積了保持健康的秘訣︰不喝
生水,也不吃生的食物。即使在夏天也喝茶,食物也
一定煮熟才吃。西方醫學直到1867年才有殺菌的觀
念,可是中國人在數百年前就實踐加熱消毒了。
此外,中國人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懂得形成互助團體。
無論是在國內或國外,中國人勞工單槍匹馬來到異
鄉,只要投奔同鄉團體,起碼吃飯沒問題。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流浪的英雄。例如晉文公(名重耳)
帶著家臣在外流浪19年,之後回國當王,並且讓晉國
稱霸諸侯。孔子因為對魯國的政治失望,便率領弟子
周遊列國14年。中國的流動民之中最為人熟知的是華
僑。現在華僑的總數約2千500萬至3千萬之間。
廣東省出身的羅芳伯(1738-1795)移居婆羅洲,並且
於1777年,著手建立蘭芳公司,並組織蘭芳大總制共和國。羅芳伯被稱大唐總長。
這比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還早12年。
蘭芳公司實施民主政治,持續了約100年。有學者認
為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共和國。
清末,到國外的漢人移民自稱為「唐人」。他們聚集的
地方稱為「唐人街」。他們稱自己的祖國為「唐山」,
而不是「清」。
今日美國的電腦產業都靠「IC」維持。「I」就是印度
人,「C」就是中國人。
許多中國大醫院的周遭有掛著「壽衣」招牌的店。北
京「友誼醫院」前面有許多家全年無休、24小時營業
的「壽衣」店。不懂中文的日本觀光客很奇怪︰「為
什麼醫院前面會有賣長壽衣服的店?」他們不知道「壽
衣」是給死者穿的衣服。如果日本的醫院周遭有許多
葬儀社,日本的病患會有何感想?可能病患都不會去
那家醫院吧!可是中國人,甚至住院病患,覺得這樣
方便而自然。日本人如果問中國人︰「你不會在意
嗎?」中國人或許會回答︰「你怎麼會問這個?葬儀
社在醫院附近是理所當然。」
日本人比較傷感(wet),認為死亡是神聖的事,中國
人則比較無情(dry),認為死亡是平常的事。死亡和
吃飯、睡覺、排泄一樣,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相當達
觀。中國人不認為死刑是一種特別的刑罰。中國是全
世界的「死刑大國」。中國一年有將近一萬人被處死
刑。中國常在運動場公開處死刑,許多民眾會前往觀
看。中國政府過去還會寄帳單給死者家屬,要求付子
彈的錢。中國政府還會取出死刑犯的內臟器官,作移
植手術。大部分中國人都贊成死刑,以及取出死刑犯
的內臟器官,作移植手術。他們認為死刑犯生前做了
許多壞事,取出他們的內臟器官,算是對社會的彌補。
日本人對恩惠的貸借關係很敏感。日本人在碰到朋友
時會說︰「上回承蒙你請我吃飯,謝謝!」即使「上
回」是數個月前的事。中國人則只有在對方請完吃飯
才道謝一次。如果對方為數個月前的事道謝,他心中
會想︰「他為什麼會為那麼久之前的事道謝呢?他是
否希望我再請他吃飯?」
「功德」這句詞彙是了解中國人恩惠感覺的關鍵字。
佐藤慎一郎的著作「大觀園的解剖」中,一位偽滿州
國的日本警察問一位中國人︰「你覺得日本人如何?」
中國人說︰「日本人在滿州有功無德。」日本警察問︰
「功是什麼?德是什麼?」中國人說︰「功是做了事
情,要求報酬。德是做了事情,不要求報酬。日本人
在滿州改善治安、建築道路、經濟建設等有大功,但
是日本人總是瞧不起滿人,甚至訴諸暴力,這是無德
的證明。」
功是透過職業、工作,貢獻社會。德是明知沒有回報,
仍然願意助人。
日本人,過去與現在,不區分功與德。日本人認為透
過職業、工作,貢獻社會,和慈善事業一樣是值得稱
讚的事。另一方面,過去的中國人對自己的職業、工
作,不一定引以為榮。官員和警察不斷榨取人民的錢,
他們如此做盡壞事,仍以為只要「積德」就可以彌補
一部分罪孽。戰後,日本政府對中國實施「政府開發
援助」(ODA),中國人看來,那是「功」,不是「德」。
因為中國人認為那是日本政府外交戰略的一部分。然
而如果日本的一般平民施「德」,則中國人會真心感
謝。例如,女明星十勝花子(1946-)推動在中國的貧
村建設「希望小學」運動,中國人便認為那是「大德」。
由於十勝花子並沒有對日本媒體吹噓她在中國的所作
所為,因此日本人都不知道她推動在中國的貧村建設
「希望小學」運動這回事。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4年6月好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