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歷史探微1
(黃宗羲)

黃宗羲(1610-1695)被稱為中國的盧梭。1644年,明朝滅亡。1649

年,黃宗羲到日本請求日本派兵援助南明朝廷,遭到日本政府拒絕。

1663年,黃宗羲寫出「明夷待訪錄」。「明夷」就是天快亮黎明的

時候。天亮時,漢民族的理想社會就會來臨。這本書有13章。有

「君主是什麼?」「臣是什麼?」「宰相的設置」「法是什麼?」

「學校」等,前面5章談政治的本質,最有名。他在「君主是什

麼?」裡,認為在原始時代,人們可以自由行動。後來有人出來,主

張犧牲個人的利益,以成全天下共同的利益。這就是君主權的起源。

因此在古代,天下是主人,君主只不過是客人。君主要為人民的福祉

服務。君主必須比天下人勤勞千萬倍。君主這個職位是人民賦予的義

務,擔子很重,必須自我犧牲。但是好逸惡勞,人之常情。誰能夠

「比天下人勤勞千萬倍,卻不能享受利益」三代(夏、商、周)之

後的君主都獨佔天下的利益,而將惡害推給別人,並且把天下視為自

己的財產,將其無窮傳給子孫。以前,天下是主人,君主只不過是客

人。現在君主是主人,天下是客人。天下之所以不安定,都是因為有

君主存在之故。君主得到天下之後,就傾全力搾取天下人,讓天下的

子女離散,以供自己淫樂。如果沒有這樣的君主,人們就可以自由行

動,追求自己的利益。

黃宗羲雖然極力批判君主,卻認為還是要有君主存在,不過他雖然認

同君主制,卻主張人民有反抗權。他寫道:「現在天下人憎恨君

主,認為他們是獨夫,然而有些無聊的學者卻主張天地間有君臣的大

義,連桀王與紂王那樣的暴君,湯王與武王都不應該討伐。但是我認

為討伐紂王的武王是聖人,主張革命的孟子也是聖人。」

不過,單單發動反抗權,依然無法解決問題,既然「好逸惡勞,人之

常情」,理想的君主,現實上不可能存在,黃宗羲便想出限制君主權,

來排除君主的恣意。

首先是強化宰相的權限。宋朝之後,隨著君主獨裁制的強化,宰相成

為君主的傀儡,到了明太祖時,就被廢除了。黃宗羲主張恢復宰相一

職,並且給予實權,以制君主。在決定政治事務時,君主、宰相、閣

員必須同席。

黃宗羲認為官員並不隸屬於君主,兩者分擔統治機構,是平等的關係。

君主與官員本來形同陌路,為了服務天下人民這個共同目標,才結合

在一起。天下至大非一人所能獨治,官員之所以出來做官,是為了服

務天下人民,而不是為了服務君主。我們是站在天下萬民的立場,如

果君主的態度不符合道,可以不聽從。

黃宗羲認為士大夫階級的輿論代表人民的輿論,必須獲得保障。他認

為學校不只有教育功能,還有政治功能。大學應該審議、決定朝廷的

儀式、法令的發布、老人與孤兒的救濟、軍事行動時招集將兵。大學

的校長與宰相一樣擁有政治權威。學校的審議、決定權甚至高於君主

權。黃宗羲並且主張用法律保障人民的福祉。他認為三代的時候有法

律,三代之後就沒有法律。黃宗羲認為不恢復三代的法律,只實行一

點點改革,無濟於事。只要有三代的法律,即使統治者不賢能,也不

至於釀成大禍害。黃宗羲認為確立法律的權威,可以用法律來拘束君

主的專制。

在「明夷待訪錄」中,三代不僅是往昔美好的時代,也是未來應該建

設的社會。孟子曾經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可見儒家

主張民本主義。可是宋朝以後,由於君主獨裁,民本主義遭到否定。

明太祖的「孟子節文」中,刪掉了「君為輕」就是明證。

「明夷待訪錄」一直到清末,都沒有受到重視。但是在清末的革命運

動中,革命黨人大量秘密印刷出版「明夷待訪錄」。「明夷待訪錄」

成為「中國的社會契約論」,被大家廣為閱讀。在民主主義的內涵上

「中國的社會契約論」雖然比不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但是「明

夷待訪錄」比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還早寫了一百年。這是中國人的

榮耀與民族遺產。

(三浦梅園)

三浦梅園(1723-1789)透過長崎,獲得西方的天文學與自然科學等

書籍。三浦梅園富有懷疑精神,他從小時候起,對自己沒有親手觸摸

事物,都持懷疑態度。例如為何火熱水冷人們說;「因為火屬陽、

水屬陰。」三浦梅園繼續問;「為何屬陽會熱,屬陰會冷」人們說:

「打雷是因為陰陽交戰。」三浦梅園問;「什麼是陰什麼是陽

後來三浦梅園發現人們以為他們知道天地的原理,其實他們什麼都不

懂。世人認為打雷時,本來就會發出巨大的聲音,地震時本來地就會

震動。用「本來」來解釋一切。三浦梅園認為必須先摧毀這個「本

來」才行。

三浦梅園認為當我們以自然為師時,釋迦摩尼與聖人都只是我們追求

學問上的同學而已。

(安藤昌益)

安藤昌益出生於1703年。他否定一切權力組織,主張以農業為基本

的無政府共產主義。安藤昌益認為農民是王侯將相、僧侶這些不耕作

者、貪食者的父母。安藤昌益主張社會上不應該有支配者與被支配者,

大家都應該去自己耕作。對他而言,農民是最理想的人。安藤昌益認

為農民士萬民
的「養父」,農民的階級卻位於武士之下。安藤昌益認為有力氣的人

不工作,卻支配、搾取耕作的人,這是禽獸的狀態。讓人們陷入這種

禽獸狀態的是聖人。這裡的「聖人」,包括日本的德川家康、豐臣秀

吉,以及中國的堯與舜,甚至孔子與孟子。與安藤昌益同時代的上衫

鷹山也在內。

安藤昌益本來已被忘記,但是加拿大的歷史學者Norman1909-

1957)寫出「被遺忘的思想家安藤昌益」後,人們再度注意起安藤昌

益這號人物。安藤昌益因為嚴厲批判德川家康的封建社會,知道自己

的知己必須等到百年之後才會出現,因此沒有出版他的主要著作「自

然真營道」。


安藤昌益認為一夫一妻最自然,一夫多妻與一妻多夫都是禽獸狀態。

安藤昌益並且指出蓄妾制度的起源是舜娶了堯的兩個女兒,因此聖人

把人推入禽獸狀態。關於這個問題,安藤昌益不僅將批判的矛頭指向

儒家,也指向佛教。因為他不只反對一夫多妻與一妻多夫,也反對獨

身主義。

安藤昌益對西方很感興趣,尤其是荷蘭,讚譽有加。安藤昌益認為荷

蘭商人以世界為舞台從事海外貿易,將利益的一成獻給國家。

(本多利明)


本多利明(1744-182118歲時稻江戶學數學與天文學。本多利明很

重視交通問題。他認為交通不發達,一部分商人就會壟斷利益,各地

的產業也無法興盛。要實行真正的仁政,就必須發達交通、流通產物。

不只是交通問題,日本當時處於鎖國狀態,本多利明主張應該開國。

本多利明主張應該製造官船,積極展開海外貿易。他還主張開拓北海

道、庫頁島、堪察加半島。當時許多人認為貿易會流失有用的商品,

對日本不利。本多利明則認為貿易對雙方有利。

本多利明還有一套人口論,他寫道:「若丈夫15歲,妻子 13歲,夫

妻每隔一年生下一個孩子,33年間就生下17個孩子,與父母一樣,

男孩到15歲結婚,女孩到13歲結婚,這樣下去,再33年人口就

會增加19.75倍,然而土地不可能在33年間生產出19.75倍的農作

物,因此為政者必須設立航海、運送、交易制度。」本多利明的這種

想法與馬爾薩斯類似,結論則與馬爾薩斯不同。對他而言,海外貿易

是能夠將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七色彩虹。

本多利明還認為英文的26個字母是西方文化興隆的基礎。不像日本

人必須學數萬個漢字。還有,西方人將學問公開,這是西方文化興隆

的源泉,不像日本人把學問當成秘傳。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的東王楊秀清的組織力與統率力勝過洪秀全,因此他是實際

上的領導者,不過楊秀清沒有受過教育,幾乎不識字。楊秀清的軍紀

嚴謹,違反禁令的人一律斬首。例如,楊秀清下令:「沒有允許,不

得進入民家。」違反這項禁令的人就斬首。左腳踏入民家,就砍掉左

腳,右腳踏入民家,就砍掉右腳。

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改稱天京。 太平天國把城內的住民,男

人編入男館,女編入女館。原則上不承認私有財產,糧食與日常生活

必需品由「聖庫」支給。城內廢除商業。

但是不久之後,天京城內的軍紀開始混亂起來,人們將讚美歌的歌詞

「靈魂升天」改成「功成名就」,「聖庫」制度消失,私有財產制度

復活。1856年,太平天國的領導層發生內鬨,東王楊秀清與北王韋昌

輝死亡,翼王石達開率兵離開天京。

領導者之一的洪仁玕曾經長期待在香港,目睹西方各國文明的進步,

是太平天國中唯一的「西歐通」。他認為應該引進西歐的制度、科技,

讓中國富強,他還把他的構想寫成「資政新篇」。裡面介紹世界各國

的情勢,建議鋪鐵路、設銀行、開發礦山。在當時開明的讀書人之間,

有人對「資政新篇」懷有期待,那就是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知識人

容閎。容閎於1860年拜訪天京,與洪仁玕見面。容閎的目的是要確

認太平天國是否真的能夠取代清朝建設新政府。容閎認為「洪仁玕的

見識比洪秀全卓越,並且很清楚歐洲列強之所以富強的關鍵在哪

裡。」容閎對洪仁玕提出軍事、學校、銀行等七項,洪仁玕深表認同,

並且建議容閎加入太平天國。但是容閎仔細觀察太平天國之後,發現

太平天國建設新政府的希望渺茫,便拒絕了洪仁玕的建議。容閎後來

成為曾國藩的幕客,活躍於洋務領域。

1853年,英國政府派駐華全權公使到天京,傳達英國將維持中立之

意,同時了解反叛勢力太平天國的真相與實力。特別是英國想知道太

平天國是否會承認英國從南京條約獲得的各權益。駐華全權公使把這

些內容的書簡遞交給太平天國政府,太平天國政府回函道:「汝英國

人不遠千里而來,歸順本朝,不僅天朝將兵欣喜雀躍,上天的天父、

天兄也必嘉獎汝的忠義,在此特發告諭,允許汝英國首領率領汝的人

民,依汝的意志願望進退出入,可助天兵消滅妖敵,或如常經營商

業,任憑自由。」

這裡所謂「歸順本朝的忠義」,是指耶穌弟弟洪秀全負有誅妖的使命,

是全世界的真主。而「任憑自由」的前提當然是要遵守天朝的規定,
\
絕對不允許違反天朝的規定,例如鴉片貿易、侵略行為。

最後英國總算覺悟太平天國不是自己的「兄弟」,而是「敵人」,清

朝才是「兄弟」。

太平天國與印度的Sepoy之亂、日本的明治維新,稱為亞洲近代史的

三大民族解放鬥爭。根據中國研究者的調查,太平軍士兵的遺體旁邊,

躺著印度人傭兵(Sepoy)的遺體。英國政府為了鎮壓太平天國,派遣

印度人傭兵(Sepoy)到中國。印度人傭兵逃走,向太平天國投降,

因為印度人傭兵知道真正的敵人是誰。

(幕末志士)

日本在幕府末年,志士活躍。什麼是「志士」「志士」是日本在幕

府末年,外國壓力越來越大,一些人感覺到國防安全,為了保持日本

的國家獨立,他們認為必須改變幕府體制,而四處奔走運動。這些人

就是「志士」。

據說當時沒有讀過會澤正志齋(1782-1863)「新論」的人,沒有

「志士」的資格。互不認識的志士見面時,只要知道對方讀過會澤正

志齋「新論」,就會互相信賴。因此「新論」可說是志士的聖經。

「新論」有下列一段話:「神州(指日本)是太陽升起之處,元氣開

始的地方,終古不變,為大地的元首,萬國的綱紀……而今西方蠻夷

脛足賤踏蹂躪各藩……

1842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慘敗,松代藩藩主就命藩士佐久間象山

1811-1864)負責海防。佐久間象山後來向藩主提出「海防八策」

第一策是在各藩海岸要地建築砲台。第二策是停止交易銅,以銅鑄造

大砲。第三策是學習西方建造大艦,運送江戶的米。第四策是設置取

締海運的官。第五策是學習西方建造船艦,成立海軍。第六策是廣

設學校,讓愚夫愚婦也能夠明白忠孝節義。第七策是賞罰分明,結合

民心。第八策是實行貢士之法。

1842年,佐久間象山拜將穿太郎左衛門為師,學習西洋砲術,發現必

須讀原文書才行,於是在1844年,開始研究蘭學(荷蘭的學問)。

他一天只睡23個小時,別人花一年才讀完的文法書,他只花二個

月就讀完。然後開始讀科學書與軍事書。為了知道夷情,佐久間象山

鼓勵弟子吉田松陰(1830-1859)偷渡到西方。佐久間象山認為拿破崙

與彼得大帝是理想的帝王。這點,橫井小楠則認為華盛頓是理想人物。

佐久間象山主要的目的是在萬國對峙之中,為了保持獨立,讓日本

「強兵」。橫井小楠主要的目的則是以「富國」來保持獨立。「富

國」的方法則是與各國和平貿易。

橫井小楠稱讚美國的共和政治,對他而言,理想的堯舜之治相當於美

國的共和政治,而堯舜相當於華盛頓。

「禮樂之邦」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慘敗給「夷狄」英國的消息傳到日

本時佐久間象山在一封信中,如此寫道:「中國的學者自以為自己

的考證學何等精密,結果證明全都是空談,缺乏實用性。最近中國在

鴉片戰爭中慘敗給英國,成為全世界的笑談,不是沒有原因。」

佐久間象山鼓勵弟子吉田松陰偷渡到西方,可是吉田松陰失敗了,佐

久間象山與吉田松陰受處罰,幽囚了很長的時間。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5年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