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歷史探微13

(卡貝)

1834年,法國思想家卡貝(Cabet 1788-1856)因為政治理由,亡命

英國。在英國時,他受到歐文、聖西門、傅立葉等人的影響。回國後,

1840年出版「伊卡利亞旅行記」。書中。描述他夢想中的理想社

會。在伊卡利亞,沒有私有財產,因為伊卡利亞人認為地上所有的東

西都是共有物,與空氣、太陽一樣。因此,私有財產制度違反自然。

在伊卡利亞,由於財產共有,沒有貧窮人與有閒者,沒有犯罪也沒有

刑罰,沒有課稅也沒有警察,沒有紛爭、訴訟、不安、擔心。所有的

市民都是朋友、 兄弟,所有的人都過著幸福的生活,這裡簡直是地

上的天國。伊卡利亞的主要產業與歐文、傅立葉的未來社會一樣,是
    農業。伊卡利亞的市民都按照各自的需要,自由消費。

    卡貝模仿歐文,於1848年,到美國伊里諾斯州建設伊卡利亞。
結果,與歐文一樣,遭到挫敗。1856年,在失望中去世於美國密西

根州。

(布朗基的坐牢人生)

法國社會主義者布朗基(Blanqui 1805-1881)是法國大革命時的政治運動者巴貝夫(Babeuf 1760-1797)思想的後繼者。布朗基的前半

輩子是叛逆者,後半輩子則幾乎都在監獄中度過。1830年,他參加

革命被捕下獄,這是他第一次入監獄。1836年,他又因為製造火藥,

被捕下獄。1839年,他因為試圖顛覆政府,被被捕下獄。出獄後,成

為暴動的首領,又被被捕下獄。1879年,他被特赦出獄。總算結束他

的坐牢人生。這時布朗基已經74歲。剩下的人生只有1年半。1881

年,布朗基去世。從第一次入監獄,到最後出獄,總共48年,其中,

布朗基在監獄中度過365個月。在監獄外的時間只有12年。可是

漫長的監獄生活並沒有奪去布朗基的叛逆精神。

布朗基主張組織無產階級,發動武力革命,實行無產階級獨裁,廢除

人榨取人的現象。那麼, 實行無產階級獨裁之後,布朗基的未來社會

藍圖是什麼呢︖他主張是無政府狀態,不過社會維持良好秩序,雖然

國家已經沒有支配者。布朗基的未來社會與巴貝夫一樣,是絕對平等

的社會,是否定一切權力的平等社會。

(魏特林)

德國社會主義的先驅 魏特林(Weitling 1808-1871)的思想完全受

到法國社會主義的影響,很少有他自己的獨創。但是他是德國無產階

級最初的辯護者,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魏特林於1838年出版著作「人類的現在與未來」。他在書中預言以

自然法與基督教愛為基礎的共產主義社會即將到來。1839年,魏特林

因為被捲入布朗基的暴動,遭受當局追緝,而亡命瑞士。亡命期間,

魏特林於1842年出版著作「調和與自由的保障」。他在書中認為德

國未來將是共產主義社會,但是到共產主義社會之前,必須有革命獨

裁制度,作為過渡政權。魏特林主張必須剝奪社會寄生階級(資本

家、商人、僧侶、律師)的選舉權。由生產者組成中央管理機構,決

定工資與勞動時間。廢除私有財產與貨幣。人們拿勞動券(勞動券是

顯示他的勞動性質與勞動時間的證明書)到公共倉庫換取同樣價值的

物品。

(貧困的哲學家蒲魯東)

法國無政府主義者蒲魯東(1809-1865)中學畢業後,擔任印刷工。

有一次,蒲魯東印刷了同鄉傅立葉的著作,而開始關心社會問題。蒲

魯東問:「為什麼社會有這麼多的痛苦與貧困︖人類必須永遠如此不

幸嗎︖」蒲魯東一輩子 在寫的是貧困的經濟學、貧困的政治學、貧困

的哲學。他自己也是一輩子貧困。他可說是名符其實的「貧困的哲學

家」。

蒲魯東於1840年出版著作「財產是什麼︖」這本書在探討私有財產制

度中,貧困的原因是什麼。在書的一開頭,蒲魯東就開門見山地說:

「貧困的原因是掠奪︕」

蒲魯東認為法國大革命的平等理念,只是擁護特定的市民而已。封建

特權的確消滅了,但是,由於法國大革命在法律上確認私有財產制度,

因此製造出另外的特權,也就是中產階級的特權。所有新的不平等都

是從這裡產生。

但是,蒲魯東並不主張財產共有。因為蒲魯東認為一旦財產共有,就

不只是共有財產,還限制了人格與意志,產生專制與壓抑。換言之,

「共有」違反了法國大革命的自由理念。

(赫爾岑)

俄羅斯思想家 赫爾岑(1812-1870)亡命巴黎時,看到歐洲中產階級

的低俗與墮落,非常失望。並且很慶幸俄羅斯還沒有被中產階級


支配。他覺得或許俄羅斯推翻專制之後,可以跳過中產階級社會,直

接到達社會主義。

(巴枯寧)

俄羅斯無政府主義者 巴枯寧(Bakunin 1814-1878)於1868年在柏

林招開的「和平自由同盟」大會演講。 巴枯寧說:「我非常討厭共

產主義,因為共產主義否定自由。我認為沒有自由,人就不是人

了。我不是共產主義者。共產主義集中社會所有的勢力,讓國家吸

收。這樣不可避免地,財產集中到國家的手中。然而我的主張剛好相

反,我主張廢除國家。我主張廢除國家的權威與保護。國家過去以道

德與文明為藉口,奴役、壓抑、搾取、掠奪人民。我反對任何種類

的權威。我主張應該廢除財產的個人繼承。……各位知道了我是集

主義者,而不是共產主義者。」

同年, 巴枯寧在俄羅斯地雜誌「人民的大義」裡登出他的文章「我

們的綱領」。內容是期待革命者能夠解放人民三件事。

第一是解放知性。只要有對神的信仰,與靈魂不死的觀念,就沒有政

治與社會的解放。

第二是社會、經濟的解放。廢除財產的個人繼承、解放女性。

第三是政治的解放。必須徹底破壞國家,以設立農民工會、勞工工會

的政治組織。

(列寧)
列寧(Lenin 1870-1924)的父親是教育者,母親是醫生的女兒。 列

寧的五位兄弟都是革命者。 列寧的哥哥還參加民粹派(narodniki

所計畫暗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1845-1894)的行動,被捕處死刑。

1887年,列寧進入大學法學系,但是因為參加學生運動,被退學,而

且被警察監視。這時候,列寧開始讀馬克思的「資本論」。

由於參加社會主義運動,列寧於1895年被捕,流放到西伯利亞4年。

1917年,列寧對蘇黎世的勞工說道:「不要被歐洲現在像墓場般的

寂靜所欺騙,歐洲正孕育著革命︕」但是,對列寧來說,俄羅斯的革

命比預料中提早來到。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四月時,列寧搭乘

由德國安排的「密封列車」回到聖彼得堡。

列寧認為國家是階級支配1工具,所以如果要解放被壓抑階級,就必

須以暴力破壞國家。換言之,無法避免要實行無產階級獨裁。

列寧去世後,史達林(1879-1953)與托洛茨基(Trotskii 1877-

1940)等人展開權力鬥爭。後來,托洛茨基權力鬥爭失敗,被驅逐到

國外,最後還被蘇聯特務暗殺。


托洛茨基與 史達林可說是列寧的兩個分身。一個是期待世界革命的

理想主義革命家,另一個是現實主義的行政家。當俄羅斯的革命處於高峰時,前者是主角。當俄羅斯的革命處於低潮,幻滅與絕望的情緒

瀰漫時,後者是大家的寄託。俄羅斯的革命就是由這兩股力量在先後

拉扯。

托洛茨基是始終如一的國際主義知性革命家,他雖然在與史達林 的

權力鬥爭中失敗,但是絕不損於他身為思想家的價值。

托洛茨基的著作「俄羅斯革命史」全三卷是非常有名的歷史書。托洛

茨基與列寧不同的是,托洛茨基的思考基本上是西歐式,非常理性主

義。列寧比較重視現實。

(儒教、佛教與玄學)

如果說漢朝是 儒教時代,隋唐是佛教時代,那麼魏晉南北朝似乎可說

是玄學時代。東漢末年,儒教的權威大幅墜落。知識份子開始尋找能

夠取代 儒教的新指導理念。他們追求「天人之學」,「易」、「老

子」與「莊子」的思想再度受到評價 。玄學就是由這三本書發展出

來的。從東晉到隋唐,玄學在知識份子與貴族之間,是一種共同的教

養。人生的最高價值不是政治,而是宗教、哲學、文學、藝術,在山

水隱逸被視為高尚。隱逸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一種樂趣。

但是,34世紀時,爆發八王之亂,西晉幾乎沒有統治能力。人民

生活塗炭,各地叛亂頻傳。少數民族的石勒與劉曜趁這個機會,擊敗

西晉的軍隊。317年,西晉王室不得不從中原逃到南方,這是前所未

有的大事件。東晉的知識份子開始反省西晉滅亡的原因。他們發覺西

晉滅亡的原因在於為政者脫離現實,沉溺於清談、老莊無為的思想,

再加上享樂的風潮蔓延。玄學變成了諸惡的根源,備受批評。

當時的學者孫盛說:「老子不像孔子是聖人,也不像顏回是賢人,頂

多是中賢。」孫盛還認為「老子」一書中,矛盾的地方太多,不值得

評價。東晉的知識份子王坦之也著有「廢莊論」,大肆批評莊子。

南北朝時,范縝的著作「神滅論」指出佛教是社會的禍害,批評當時

的佛教理論「神不滅論」,這是中國思想史上重要的論文。

(韓愈的思想)

韓愈反對當時佛教的盛行。他想回復儒教,作為社會的規範。819年,

唐憲宗想遣使到陝西鳳翔迎釋迦摩尼遺骨入宮供奉。韓愈奏上「論佛

骨表」勸諫。內容是說佛教為夷狄的宗教,在東漢明帝時傳到中國,

之後,中國就紛擾不斷。梁武帝還三次捨身崇拜佛法,結果餓死於南

京。韓愈以此為理由,主張教為破壞中國的善良風俗,帶給人民惡劣

影響。這個「論佛骨表」激怒了唐憲宗,把韓愈貶到潮州(廣東省)。

韓愈後來寫了三論文,讚揚儒教。三論文就是「原道」、「原性」、

「原人」。

「原道」的內容是說,老子主張的道德是拋棄仁義,如果實行老子主

張的道德,人類將會滅亡。因此必須實行儒教的道德。另一方面,佛

教禁止相生相養之道,主張拋棄君臣父子,追求清淨寂滅。儒教不像

佛教主張拋棄天下、國家,儒教的道是堯、舜、禹、湯、文、武、周

公、孔子、孟子一脈相傳。

「原性」的內容是說,人的精神活動可分成先天的性,與後天的情。

性的內容是仁義禮義智,具有這五者或有欠缺者,可分成上中下三品。

情的內容是喜怒哀懼愛惡慾7個。這7個能否適當活動,也可分成上

中下三品。上品是善,中品若施以教育,可變成善,下品則只是惡。

「原人」的內容是說,聖人是實施仁義的人,與天地同等。

(柳宗元的理性思想)

柳宗元與劉禹錫想要藉儒教從事政治改革。後來,政治改革失敗,柳

宗元被貶到邊境。柳宗元在邊境過了15年,建構以唯物主義為基礎

的理性思想。韓愈主張「天命論」,認為天有意志,操控禍福。柳宗

元則反對韓愈的看法,他認為天不會對人施以賞罰,功與過都是人自

己招來的。柳宗元否定宇宙的創造者與主宰者。他認為神與人格的天

都是虛構,都是愚弄人民的觀念。柳宗元還認為國家不是君權神授,

是憑藉人的暴力社會自然發生。王朝的命也不是符瑞(吉祥的徵兆)

等可以保證,而是出自於人民的意志。柳宗元親近佛教,主張儒教與

佛教融合。因為他認為佛教與「易」、「論語」等儒家思想有相通之

處。

(佛教與道教的興盛)

北周武帝採取反佛政策。但是隋文帝為了強化權力,保護、利用佛教。

隋煬帝也非常 保護佛教。他在洛陽創設翻經館,發展譯經事業。唐

太宗繼續發展譯經事業。尤其645年,玄裝從印度歸國,玄裝的譯經

事業獲得王室的支援,對後來的佛教界影響很大。

隋文帝信佛教,輕蔑道士。道教敵不過佛教,光是長安,寺院就有

120所,而道觀只有10所。

但是由於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把老子(李耳)當作唐室的祖先。這

是為了借老子來提高李氏的家格,將唐朝李氏的統治神聖化。道教因

而受到唐朝的保護。(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5年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