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從神之國到地上之國2

1374年某一天,佩脫拉克的父親發現佩脫拉克的頭伏

在堆滿古書的書桌上,已經去世了。這真是令人羨慕的

死法。在做最喜歡做的事情時,不知不覺,沒有打擾任

何人,靜悄悄地離開人世。佩脫拉克之所以埋首於古書

是因為他想拿回失去的時代、拿回失去的人性。

佩脫拉克開拓的古典研究,到了15世紀時,出現了許

多人文主義學者。光就佛羅倫斯而言,就有薩盧塔蒂

Salutati 1331-1406)。薩盧塔蒂是佛羅倫斯的書記

長官。薩盧塔蒂認為人的天職不在另一個世界(指天

國),而是在地上建設更美好的社會。他有一位朋友,

想成為修道僧,薩盧塔蒂寫信給他,讚美現實生活的美

好,他如此寫道:「我的好友啊!不要相信逃離群眾、

不看美好的事物,躲在修道院裡,是完美的路。你難

道以為孤獨且不工作的保羅,會比努力工作的亞伯拉

罕,還受神喜歡嗎?逃離這個世界的你,能夠做的大概

是從天國墜落到地上吧!但是留在這個地上的我,能夠

做的,卻是整顆心從地上昇華到天國。」

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比哥(Pico 1463-1494)認為神

將人放在宇宙的中心。人類可以向下沉淪,變成下等動

物,也可以向上提升,接近神的境界。人類以自由意志

形成世界。

比哥的這種思想是多麼棒的禮讚人類。文藝復興期,人

文主義者的理想是完全發揮人類內心的一切潛能。

16世紀初期,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開始衰退文藝復興

的中心從義大利移往西歐

文主義者伊拉斯謨(Erasmus 1466-1536)生於荷蘭

的鹿特丹。他一生充滿不幸,少年時代就失去雙親,他

體弱多病,尤其是腎結石糾纏他一輩子。由於體弱多病,

他不敢去旅行,怕感冒。睡眠問題常常困擾他,因為他

半夜一旦醒來,就再也無法入眠。

1517年,伊拉斯謨的名聲達到高峰,他被稱為「北方

人文主義的王者」。外國的君王、有名的大學競相邀約

他,但是他都婉拒了,因為他不喜歡被拘束,失去自由。

與他最親近的好友是英國的莫爾1478-1535)。莫爾

就是「烏托邦」的作者。後來,虔誠的天主教徒莫爾因

為反對英王亨利八世離婚,觸怒亨利八世,而於1535

年被亨利八世處死刑

伊拉斯謨雖然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卻無法容忍羅馬教宗

與教會的腐敗,而提出嚴厲批判,為馬丁路德的宗教改

革做了準備。後來人們說:「伊拉斯謨生的蛋,由馬丁

路德孵化。」

伊拉斯謨寫了一篇「訴求和平」,大致內容如下:「大

多數的民眾都厭惡戰爭,期望和平,只有將自己的榮華

建築在民眾的不幸之上的少數人希望戰爭而已。這一小

搓邪惡的人的意見,比大多數善良人還優勢,這樣合乎

義嗎?

英國思想家培根(Bacon 1561-1626)是文藝復興時代

最有學問的人,他的文學造詣也很高,甚至有專家認為

莎士比亞與培根是同一個人培根在1620年出版的著

「新工具論」中,寫了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

量。」培根認為知識是獲得力量最有效的手段。培根還

認為知識必須對實際生活有用才行。


基督新教的英文是protestant」。這字是從

protest」(抗議)而來。德意志皇帝查理五世

Karl 51500-1558)為了壓抑日漸增大勢力的新

教派1529年發布禁止新教令6新教諸侯與14

個都市便向皇帝查理五世 抗議protest)。從此,

基督新教就被稱為「protestant」。

中世紀時,犯錯者可以斷食或捐錢給教會,就算贖償完

過錯。也可以參加十字軍,就算贖償完過錯。後來演變

成用金錢買贖罪券。販賣贖罪券成為教會的財源。

教宗利奧10世(Leo101475-1521)非常浪費。他

想建聖彼得大教堂,需要大筆資金,便叫人販賣贖罪券

贖罪券販賣隊來到德意志時,無知的農民爭相購買,馬

丁路德(1483-1546)看不下去,便在當地教會門上貼

95條論綱」,列出反對贖罪券的95條論點

內容大致如下:「主基督耶穌說:『你們當悔改!』如

果贖罪券真的能夠救贖人,那就不需要信仰,也不需要

悔改了。只有神才能寬恕人的罪。因此,靠著贖罪券可

以從一切苦罰中獲得解放的說法大錯特錯。」

馬丁路德只是反對贖罪券而已,既沒有否定教宗的權威,

也沒有否認羅馬教會。然而意外的是,「95條論

綱」引起廣泛的共鳴。不到半個月95條論綱」就

傳遍整個德意志,連馬丁路德自己都覺得很驚訝。這麼

一來,羅馬教會就不能置之不管了1519年,羅馬教

會請大學神學教授埃克Eck 1486-1543)與馬丁路德

公開辯論馬丁路德在反駁埃克時,就順勢批判了教宗

與羅馬教會。人文主義者胡騰Hutten 1488-1523)等

人則表示支持馬丁路德

胡騰在他的詩「教宗朱利葉斯二世時代的諷刺」中如

此寫道:

同胞們,拿出勇氣來!

我們是靠誠實的生活,進入神之國,

我們只靠自己的行為,進入神之國,

不是靠一點也不神聖的教宗

羅馬教會一開始覺得這是小事一件,現在才知道事態嚴

重,便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將剝奪教籍令拿去給馬丁

路德,馬丁路德立刻把剝奪教籍令燒毀,表示反抗的態


事實上,在馬丁路德之前,就有人批判羅馬教會。英國

牛津大學教授威克里夫(Wycliffe 1328-1384)批判羅

馬教會的教義主張聖經是信仰唯一的來源,而著手翻

譯英文聖經。捷克布拉格大學教授胡斯Hus 1369-

1415)受到威克里夫的影響主張改革教會,卻被認為

是異端,而遭到焚刑。但是同情胡斯的捷克民眾非常憤

怒,發起了內戰,史稱「胡斯戰爭」。

馬丁路德思想的特徵是敵視知識,只重視信仰。馬丁路

德認為神的話語遠高於人類的理性馬丁路德一開始與

人文主義者關係良好,但是由於馬丁路德敵視知識,只

重視信仰之故,最後與人文主義者分道揚鑣馬丁路德

執著於奧古斯丁Augustinus 354-430)的原罪觀念,

這當然與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者以自己為中心認為發揮

自己的個性是人生最高的目標,的觀念水火不溶。

在宗教改革的前夕,伊拉斯謨在國際上的名聲達到高峰。

馬丁路德便靠近伊拉斯謨,認為如果能夠與伊拉斯謨組

成同一戰線,力量就會倍增。但是討厭爭鬥的伊拉斯謨

眼看馬丁路德與羅馬教會的爭鬥越來越激烈,便退到一

邊,做一個宗教改革運動的旁觀者。不,不只作為旁觀

伊拉斯謨後來還與馬丁路德交鋒伊拉斯謨於

1524年寫出「自由意志論」,馬丁路德於1525年寫出

「奴隸意志論」,兩人展開論戰。伊拉斯謨認為人類的

意志是自由的,人類既可以邁向永遠的救贖,也可以離

叛救贖。良心的存在便是以自由的意志為前提。伊拉斯

謨的這種想法是一種神學的理性主義

馬丁路德則採取「原罪說」與「預定說」。「預定說」

就是認為人的行為都由神事先預定好了,人再怎麼努力,

都無法逃離這個預定。馬丁路德認為重要的是信仰,不

是自由意志。

對我們現代人而言,這種神學上的論爭不僅無聊,而且

沒有意義。不過伊拉斯謨與馬丁路德都是16世紀的

,所以會為這種無聊的事,爭辯得面紅耳赤。

這場論爭最後以虎頭蛇尾結束

馬丁路德認為天主教的神父與修女不結婚是一種偽善

他就於1525年與當過修女,並從修道院逃出的卡塔琳

.博拉結婚。

(全文完)

贖罪者理州上 2015年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