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社會」中國與「文化社會」日本(2)
到中國觀光的日本人,可以發現上海、北京、廣州有許
多高樓大廈。從它們的高度與豪華的外觀看起來,不但
優於東京的高樓大廈,跟紐約的高樓大廈比,也毫不遜
色。但是一旦進入那些豪華的高樓大廈,就可看到地上
積水,或廁所沒有擺衛生紙,或灰塵積很厚,似乎好幾
個月沒有打掃的樣子。尤其到高樓大廈的後面,可以發
現到處是垃圾,彷彿是另外一個世界。
另一方面,到日本觀光的中國人發現雖然高樓大廈沒有
很多,卻都非常乾淨。許多人對日本廁所的清潔,印象尤
其深刻。中國人喜歡「大」與「整體」,日本人則偏好
「小」與「細部」。
在「南京大屠殺」問題上,中國人認為那麼明顯的大屠
殺,日本應該先承認、徹底反省再說。即使被殺的人少
於30萬人,大屠殺就是大屠殺,事件的性質不會因為被
殺人數的多寡而改變。日本人則認為被害者根本不到
30萬人,中國卻一口咬定是30萬人。而且中國用不可
靠的照片充當證據,所以「南京大屠殺」根本是杜撰的
事件。雙方毫無交集。
如果你們到中國大都市的熱鬧區,與日本大都市的熱鬧
區觀察,
會發現中國人穿的衣服顏色都很鮮豔,火紅、鮮黃……,
都是非常搶眼的顏色。當事者與周遭的人都不覺得有什
麼不妥。
不只是衣服顏色,中國人在生活上都追求「鮮豔、搶
眼」例如現在的中國,大家流行擁有個人的住宅。那是
富裕的象徵。許多人買的房屋不是裝潢好的,而是尚未
裝潢的房屋。買了之後,再裝潢別的房屋沒有裝潢的獨
特樣式。投下鉅款,製造屬於自己的「宮殿」。因此,
裝潢所花用的錢幾乎等於買房屋的錢。
另一方面,即使到東京的原宿、澀谷等屬於年輕人的地
區,人們也很少穿鮮豔顏色的衣服,日本人喜歡穿中間
顏色的衣服。日本人穿不太顯眼顏色的衣服,感覺很自
然,讓穿者有安心感。
日本人買房屋時,不重視比其他房屋搶眼,而重視自
己住起來舒適。更不會比賽誰的裝潢獨特。
中國人喜歡「鮮明」,日本人喜歡「曖昧」。
中國的「愛國」,對許多人而言,只是表面上的「愛
國」,心裡想的是另外一件事。例如,2005年「反日
示威」時,以「拒買日本貨」為口號的示威遊行結束後,
記者問一位參加者「今後不再買日本貨嗎?」對方回答:
「如果品質好,價格又便宜,仍舊會買。」
另一方面,一些日本的政治人物常常嘆息日本人缺乏
愛國心。真的是如此嗎?我不認為如此。的確,日本不
像中國,權力站在最前面,實施愛國教育。日本人不會
把「愛國」掛在嘴上,日本人也完全不實施
愛國 教
育。然而,這絕不意味日本人缺乏愛國心。相反地,
我認為許多日本人比中國人還有愛國心。
原本就喜歡「曖昧」、「模糊」的日本人,由於戰前
軍國主義的痛苦經驗,在談「愛國」時,就更加
「曖昧」、「模糊」了。
中國的年輕人在運動比賽時,拿東西丟擲對方的國旗,
或者在演奏對方的國歌時,故意吹起喇叭汽笛,製造噪
音,日本人沒有採取這種沒教養的行為,絕不意味日本
人缺乏愛國心。日本幼稚園、小學的種種活動,事實上,
就有實施愛國教育。日本報章雜誌的內容,事實上,
也包含許多愛國教育。日本的愛國教育並不採取「愛
國」這種明顯的政治形式,日本的愛國教育是由民間主
導,靜靜地進行。日本的「愛國」是文化概念。日本的
「愛國」與「愛自己」、「愛家人」、「愛學校」、
「愛公司」等是同樣性質。由於日本人喜歡「曖昧」、
「模糊」,所以人們再怎麼愛國,也不會說出來。總之,
日本的愛國雖然不像中國那樣鮮明,以及熱鬧地宣傳,
實際上卻很強烈。認為日本人缺乏愛國心,或愛國心薄
弱,那是不夠理解「日本」這個社會之故。
中國人本來在過新年時,沒有寫賀年卡的習慣,不過或
許是受到日本的影響,近年來,中國人也流行在過新年
時,寫賀年卡。但是,同樣是寫賀年卡,中國人與日本
人稍有不同。大多中國人寫賀年卡時,最先寫給剛認識
的人,然後寫給友人,然後寫給親戚,然後寫給家人。
換言之,關係越遠,越必須寫賀年卡。相反地說,關係
越近,越可以不必寫,或可以越晚寫。
日本人則是相反。越親近的人或越受到對方幫忙的人,
越必須寫賀年卡。因此,從這些人先寫。
在中國,與別人交往,不拘泥於形式,最重視實質。在
日本,與別人交往,形式比實質重要。
在日本,學校中的霸凌成為一大問題。中國近幾年來,
學校中的霸凌也成為一大問題。但是,同樣是霸凌,日
本的霸凌與中國的霸凌卻不一樣。中國的霸凌在結構上
幾乎都是「一對一」,或「複數對複數」。霸凌者與被
霸凌者因為時間、地點與事項的不同而改變。今天被
霸凌者,明天就變成霸凌者。「強者」上級生經常霸凌
「弱者」下級生這樣的「規則」並不存在。時常發生下
級生霸凌上級生的「反規則」。當被霸凌者無法忍耐而
展開報復時,報復的對象必定是霸凌者。
日本霸凌的結構則很多時候是「集體對個人」或「多數
對少數」。霸凌者與被霸凌者是相當固定的關係。霸凌
行為大多長期持續進行。」「強者」上級生
經常霸凌
「弱者」下級生這樣的「規則」存在於日本的霸凌。而
且,當被霸凌者無法忍耐而展開報復時,報復的對象很
少是霸凌他的人,而是尋找比他弱的人,甚至是自己的
好友而比他弱的人,加以霸凌。
當被霸凌者無法忍耐時,另一個選擇是自殺。最可悲的
是,自殺的少年都會留下遺書,其中一張遺書如此寫道:
「不要責備霸凌我的學生,是我不好。」
現在的中國,由於貧富懸殊之故,在北京、上海等大都
市常常可以看到無家可歸的街友。中國人認為這些街友
的存在是社會與國家的責任,不會認為是街友自己的責
任。成人如此認為,小孩也如此認為。生長在富裕家庭
的小孩,雖然會遠離街友,但卻絕不會憎恨、攻擊街友。
另一方面,日本的東京等大都市也可以看到無家可歸的
街友。他們住在車站裡或道路旁。他們成為街友的原因
很多,不過最大的原因應該是泡沫經濟崩潰等經濟因素。
然而,一些日本人卻把他們成為街友的原因歸咎於街友
自己。這種傾向尤其出現在日本的孩童。近幾年來,發
生有些日本的孩童對與自己毫無關係的街友,施加暴力
或殺害的事件。問那些孩童的動機,孩童的回答常常是
「我覺得街友很噁心!」或「發洩、發洩而已!」
一提到「天安門事件」,許多人就會想到是1989年中
國政府鎮壓學生的事件。事實上,還有另外一個「天安
門事件」。1976年4月5日清明節,許多民眾聚集天安
門,哀悼周恩來的去世,同時也為被免職的鄧小平打氣。
毛澤東與江青認為民眾是衝著自己而來,便發動民
兵,鎮壓民眾。當時表面上是毛澤東獲得勝利,可是在
民眾間,鄧小平的人氣卻高漲。1977年,鄧小平重返
政壇,成為中國最高的領導人。
然而歷史很諷刺,到了1989年,鄧小平的腳色完全相
反。當初他被毛澤東鬥垮,獲得民眾的同情。現在被他
鬥垮的胡耀邦獲得民眾的同情。而且在清明節之後,胡
耀邦去世了。學生與民眾聚集天安門,強烈要求恢復
胡耀邦的名譽。鄧小平便發動軍隊,鎮壓學生與民眾。
並且罷免趙紫陽。
這兩次「天安門事件」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民眾同情
被鬥垮的政治人物。這種同情弱勢者,叫做「打抱不
平」。在中國,「打抱不平」的情形也出現在日常生活
中。在大街上,如果有兩人大聲吵架,四周馬上會圍過
來看熱鬧的人。吵架時,如果其中一方氣勢變強,駁倒
對方,讓對方無法招架時,看熱鬧的人當中,一定會有
人出來阻止,其他人也會認為「不公平」。吵架雙方早
已預知會發生這種情形,因此為了不讓看熱鬧者指責,
即使擁有「強者」的實力,也不敢太過壓倒對方。夫妻
吵架時,也是一樣。如果是在公共場所吵架,而其中一
方太過強勢,就會有人出來阻止。日本的社會就很少有
這種「打抱不平」的現象。在日本的街上,有時可以看
到學生霸凌學生的情形,可是成人們看到了,往往視若
無睹,不去阻止。在中國,人們本能上就認為弱者是
「對的」,容易獲得同情。相反地,強者是「錯的」,
容易被指責。日本人剛好相反,認為弱者是「錯的」,
強者是「對的」。
2001年「911事件」發生時,中國政府雖然表示同情美
國,可是一部分民眾卻認為美國是「自作自受」。理由
只有一個:「美國是世界最強的國家」。
(全文完)
贖罪者理州上
2015年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