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拿著手機的猴子1


拿著手機的猴子」(中公新書)是日本學


者正高信男的著作,部份精彩內容如下:


最近10年來,「窩在家裡」這句話非常流


有人估計「窩在家裡」的人全國超過


100萬人據說2%的國中高中學生拒絕上


「窩在家裡」最典型的是窩在自己的房


間裡鎖住門拒絕與外界有任何交涉三餐


也要家人拿到房間裡。過著晝夜顛倒的生活


白天睡覺,夜晚看電視或玩電腦。穿泡泡襪


的女學生、視若無人地坐在地上的女學生、、


一邊走路一邊吃喝東西的學生,本質上都與


鎖在自己的房間裡的人沒有兩樣。他們共同


的是,拒絕從「家裡」(也就是私人空間)


走到公共空間。這可稱為「家裡主義」。被


稱為是「窩在家裡」的人甚至認為家裡是


「家外」。他們認為只有自己的房間才是


「家裡」拒絕走出自己的房間。連父母親


都變成陌生人


另一方面穿泡泡襪的女學生所代表的一般


年輕人,在所有的空間,都當成自己的房間


都可以不受拘束,自由自在。他們進入


麥當勞等速食店,與同伴們大聲喧嘩,只顧


自己高興,無視店中其他顧客的存在他們


覺得其他顧客是桌子、椅子,只有自己與同


伴們才是人


「窩在家裡」的人與穿泡泡襪的女學生不同


的地方是對陌生人所居住的異界(就是大人


所認為的社會),感覺恐怖或是沒有感覺


前者是只能一個人用餐,後者是在電車中


也目中無人地化妝或用手機與友人交談


這兩者並非完全獨立,中間型還有無數存在。


最典型的就是「單身寄生族」「單身寄生


族」就是已經長大成人了,還無法離開父母


親,食衣住都必須依賴父母親的人


「窩在家裡」的人與「單身寄生族」都是日


本才有的現象。在美國不可能發生這種事。


因為美國的孩子一過了青春期,自己的零用


錢就必須自己打工去賺,甚至大學的學費也


要自己設法籌措父母親與孩子有各自的房


孩子就業後還與父母親住在一起,是無


法想像的事。日本的父母容許孩子依賴自己


甚至期待孩子依賴自己以溺愛孩子為樂


結果,無法自立的孩子就越來越多。現在


日本的問題是戀母情結越來越普遍


2000年我對東京近郊的幼稚園3歲至6


200位幼兒進行社會性調查。美國的共同


研究者也以同樣的內容實施調查。結果兩者


在社交性上沒有差別,然而,日本的幼兒不


容易生氣與害怕,和周遭的人和諧相處,


是理想的好孩子。的確熟悉美國幼稚園的


人都知道美國的幼兒都很粗暴,並且會害怕、


哭號。日本的幼兒則沉穩、面帶微笑。


但是我們不要高興太早。因為這裡可能有


拒絕前往「家外」的土壤


美國人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志,不要無條


件服從別人的喜好,實際上美國的嬰兒


出生2年後,就會對父母說:「NO!」


然而日本卻把教養孩子的重點擺在服從


滿足別人的期待上


美國人認為健全的衝突在社會性發達的過程


中是無可避免的日本的孩童如果不從順


日本的父母就會認為那是因為孩子還很幼稚


沒辦法。日本的父母在教養孩子時把重點


擺在「體諒別人」以及「坦率」上。如果問


美國的父母同樣的問題會得到在日本絕對


得不到的回答----「保持自尊心」、「正


義」。翻開日本的育兒書籍很容易看到


「把孩子教養成能夠體諒別人」的字句


同樣的美國育兒書籍很容易看到「把孩子


教養成能夠擁有自己的意志」的字句


(待續)


2018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