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東看得到世界(7)
2006年什葉派的聖地薩滿拉聖廟被炸破,什
葉派與遜尼派就互相殺戮。許多人害怕無差
別殺戮,紛紛逃到國外。2007年有超過200
萬伊拉克人逃到國外。國內成為難民也是這
個數目。伊拉克人每5人就有1人無家可歸。
在伊拉克的教派對立上,又火上加油的是
伊朗的存在。伊拉克的遜尼派懷疑伊拉克的
什葉派與鄰國伊朗勾結,企圖成立與伊朗一
樣的政權。「與伊朗一樣的政權」是什麼?
1979年,伊朗革命。親美國的皇帝被驅逐,
豎立伊斯蘭政權。1979年以前的伊朗,皇帝
推動西歐現代化。但是快速的現代化造成
貧富差距,並且讓外國資本為所欲為,以及
皇帝的獨裁與美國的干涉內政。伊斯蘭的
宗教領袖成為民眾不滿情緒的接受者。
前述什葉派認為只有穆罕默德的子孫才是
接班人。但是穆罕默德的子孫在9世紀時中
斷了。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宗教領袖。宗教領
袖何梅尼如此主張。何梅尼認為應該由伊斯
蘭法學者統治。在西歐現代化之下,即使
實施歐美式民主主義,社會仍然蔓延不公義。
為了撥亂反正,必須實施基於伊斯蘭價值觀
的政治。因此,必須將政治交給熟悉伊斯蘭
的伊斯蘭法學者。這是何梅尼的想法。
伊斯蘭教不只是宗教,也是法體系。可蘭經
與先知言行錄是社會規範。後來解釋可蘭經
與先知言行錄不斷累積,這就形成伊斯蘭法。
不只是伊拉克對伊朗有警戒心,整個中東
都是如此。最先公然表示擔心的是約旦國王
阿卜杜拉二世。
感覺到伊朗的威脅不只是約旦,還有波斯灣
的君主制國家。這些君主制國家不僅與伊朗
在宗派上不同,也在民族上不同。這些君主
制國家是阿拉伯民族,伊朗是波斯民族。
造成兩者之間更嚴厲對立的是1979年的伊
朗革命。反美的何梅尼,與親美的灣岸阿拉
伯各國對立。此外,伊朗革命是推翻王政,
樹立共和政。君主制的親美阿拉伯各國害怕
推翻王政的伊朗革命會波及自己的國家。尤
其最害怕的是像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等
國內有少數什葉派住民的國家。如果這些
少數什葉派住民受到伊朗革命的影響,發起
同樣的運動,那就糟了。
伊朗革命經過25年,大家都忘記伊朗的威脅,
居然成為事實。戰後伊拉克民主化的結果,
伊拉克出現什葉派政權。加上2011年,巴林
發生什葉派住民發動的反王政示威。
沙烏地阿拉伯等灣岸君主國認為這些一定是
伊朗在背後操縱。
灣岸各國的什葉派之所以對體制不滿,是因
為他們在自己國家內受到差別之故。他們
不一定贊同伊朗。
伊拉克戰爭之後,中東出現宗派對立的原因
還有一個是「民主化」。伊拉克之所以能夠
出現什葉派政權,是因為戰後舉行選舉之故。
國內佔多數的什葉派民眾投票給什葉派的
政黨或從政者。戰後,社會混亂,哪一個從政
者值得信賴,哪一個從政者的意見正確,無
法簡單知道,尤其政權交替,候選人都是從
國外回來的人,候選人是什麼想法也很難知
道,所以投票給在民族、部族、宗派上與自己
相同的人,比較妥當。結果人口多的民族、宗
派就會當選。在民族、宗派複雜的多元社會,
候選人為了獲得選票,時常強調民族、宗派
的不同。(理州註:就像以前台灣的民進
黨,為了勝選,努力強調本省人與外省人的
不同,因為他們知道本省人是多數,外省人
是少數。)這稱為「認同感政治」。結果選
舉的結果就是按照人口結構,少數服從多數。
這樣就會導致民族對立、宗派對立。
(待續)
2019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