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西歐文明的世界支配(1)
最近讀了一本書「1492年—西歐文明的世界支配」。作者是阿爾及利亞出生,巴黎理工科畢業的Jacques Atrali,翻譯者是日本的齋藤廣信。2009年12月出版。大致內容如:
1492年左右,地球有三億人居住。其中一半在亞洲,四分之一在美洲,只有五分之一在歐洲。14世紀,歐洲被饑饉席捲。直到1436年為止,歐洲還有「吃人」的案例。之後,情況好轉。全世界任何地方在15世紀後半都回復人口的增加。在歐洲,15世紀中期人口頂多4千萬,到了1490年,增加到6千萬。1490年時,歐洲只有三個都市人口超過15萬人,巴黎、拿波里與伊斯坦堡。威尼斯與米蘭的人口達到10萬。
當時人們很迷信。在充滿知性的佛羅倫斯,偉大的哲學家甚至相信重大的事件必然在星期六發生。荷蘭的人文主義者伊拉茲馬斯(1466-1536)很害怕7的倍數之年。
羅馬天主教教會要求歐洲所有的君王,驅逐境內的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以及一切非基督教徒,將歐洲「純化」。天主教純化的瘋狂欲求於1492年達到頂點,而這年梵諦岡選出史上最墮落的教宗博爾賈(Borgia)。
曾經勇冠三軍的伊斯蘭到了15世界末期,領土只剩下西班牙南部的格拉那達(Granada)。格拉那達是貿易大城,非洲的黃金、亞洲的香辛料和比利時西方佛蘭德(Flandre)的紡織品都在這裡交易。
羅馬天主教教會與西班牙的兩王一直想將伊斯蘭人趕出格拉那達,讓歐洲完全「純化」。
15世紀末期的時候,散居在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總共約有2百萬人。在歐洲,猶太人最多的地方是西班牙,有約30萬人。他們偶爾會被屠殺或驅逐出境,但他們咬牙苦撐、茍延殘喘。
西哥德王於586年制定歐洲最初的排斥猶太人法律,命令猶太人改信天主教。這位西哥德王的繼承人於613年下令猶太人必須在改信天主教,或被驅逐出境之間作選擇。因此當伊斯蘭軍通過直布羅陀海峽時,猶太人把他們當成解放軍般熱烈歡迎。
當時西班牙是全歐洲對猶太人最寬容的地方。1150年,卡斯蒂利亞(Castilla)的Alfonso7世(在位1126-1157)還宣稱自己是「三個宗教之王」。因此居住在西班牙的猶太人還算能安居樂業,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許多都移民到西班牙。
不過歐洲其他地方仍舊排斥猶太人。1215年,教宗要求歐洲所有的君王將猶太人逐出社會生活。1248年,法王路易9世(在位1226-1270)下令燒燬巴黎所有希伯來語的文書,並且於1254年將所有的猶太人逐出法國。1290年,英國將國內的1萬6千位猶太人逐出英國。
1348年,歐洲蔓延黑死病。大家又找到迫害猶太人的藉口。巴黎、倫敦以及歐洲各地的市井小民謠傳猶太人帶來黑死病,或猶太人在井裡下毒,或猶太人喝小孩的血,更荒謬的是謠傳猶太人讓天主教改信猶太教,以奪去其靈魂。猶太人因此到處被處焚燒死刑或驅逐出境。
1390年,保護猶太人的卡斯蒂利亞國王去世後,當地猶太人就面臨悲慘的命運。1391年,各個城市發生屠殺猶太人的事。
面對這個變局,猶太人的反應各式各樣。有些人離鄉背井,有些人抵抗,有些人乾脆改信天主教。甚至在同一個家庭裡,有不同的選擇。例如,父母親改信天主教,孩子則仍舊信猶太教。丈夫改信天主教,妻子則仍舊信猶太教。
有些猶太人表面上改信天主教,實際上仍舊信猶太教。卡斯蒂利亞人稱這些猶太人為「馬拉納」(卡斯蒂利亞語,『豬』的意思)。西班牙以前對猶太人比較友善,現在則成為猶太人最壞的環境。
西班牙北部納瓦拉(Navarra)的女王於1412年下令,所有的猶太人必須遠離天主教徒,住在四周有圍牆,只有一個進出口的地方。任何猶太人都不能與天主教徒一起用餐、工作。任何猶太人都不能雇用天主教徒。猶太人女性必須穿沒有羽飾的長斗篷。猶太人男性不能將鬍子剃光。任何猶太人都不能縫天主教徒的衣服,不能牽天主教徒的騾馬。任何猶太人都不能販賣米、油、蜜和其他食物。告發者可以得到對該猶太人課罰款的三分之一。
1478年,教宗Sixtus 4世(在位1471-1484)對卡斯蒂利亞的Isabel女王(在位1474-1504)與亞拉崗國王Fernando,要求和歐洲其他地方一樣,也選出異端審問官,審問那些表面上改信天主教,實際上仍舊信猶太教的猶太人。於是,審問開始。幾個月之內,有5千位猶太人承認自己的錯,並且謝罪。其中7百位頑固的猶太人被處焚燒死刑。
這個時代發生一件影響深遠的事。那就是印刷術的發明。1434年,紐倫堡的一位印刷業者發明活字印刷機。1448年,又有人把木製的活字改良成金屬製的活字。1492年,歐洲印刷最多的兩本書是聖經與一本拉丁文法書(歐洲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採用這本書)。商人競相開設印刷廠。1480年時,歐洲有超過100所印刷廠。佛羅倫斯是印刷業中心,當時歐洲出版的書籍有七分之一在佛羅倫斯印刷。佛羅倫斯有150台印刷機。每年印刷4千種書。1491年時,歐洲有236個都市備有印刷廠。每年印刷4萬種書,1千萬本書。哲學書越來越普及,其中很多是批評宗教的書。這讓聖職者大失威嚴。
另一個促進讀書與知識的發明是「眼鏡」。眼鏡讓任何人都可以「活到老,讀到老。」讓知識可以大量累積。據說13世紀時,Roger Becon(1214-1294)發明眼鏡。這是否是史實,尚待查證。比較確定的是1285年,一位義大利玻璃技師以凸面玻璃製造出老花眼鏡。近視眼鏡則是在15世紀中期才出現。
當時全歐洲人口有6千萬人。其中能夠讀出自己名字的只有2千萬人。能夠閱讀書籍的不到50萬人。由於印刷術的發明之故,往昔被關在修道院和大學中的知識普及開來。富裕民眾的家中出現書齋。商人、航海者、地理學者、醫生、教師的思考比以前更自由奔放。
1462年,佛羅倫斯的最大財閥Cosimo I de’Medici(1389-1464)決定出錢翻譯柏拉圖所有的著作成拉丁文。Cosimo將這個翻譯工作交給以翻譯希臘作品聞名的Ficino(1433-1499)。Ficino的學生Pico della Mirandola(1463-1494)認為人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人必須為自己的命運負一切責任。他認為神對人這麼說:「我沒有將你創造成天上的或地上的,會死的或不會死的東西。我將你創造成引導你自己的主人。你要塑造你自己。」所以人有理解這世界的權利和義務。
全歐洲壓倒性多數是農民。在15世紀末期,他們的狀況已經多少有改善。領主制度瓦解,租稅和賦役減輕,大規模的侵略沒有發生,農奴制變緩和,穀物的產量增加,被棄置的農地再度開墾,都市與農村間的交易變多。15世紀初期,小麥的產量一公頃頂多4.4公擔(quintal 一公擔為100公斤),100年後,增加到6.6公擔。東方傳來的農作物也普及開來,例如,胡蘿蔔、花椰菜、萵苣、甜菜和哈密瓜。
這個時代奴隸很普遍。1444年,搭載非洲黑奴的運輸船首次進入葡萄牙的港口。西班牙塞維里亞的住民之中,十人有一人是奴隸。
「機械」這個語彙於14世紀後半出現在歐洲。法國國王路易11世(在位1461-1483)於1481年命工匠製造了一個小型時鐘。由於曲軸(crank
)的發明,碾磨穀物的機械、踏板式的絞車、利用水力的鋸子、抽水機的製造也成為可能。尤其在三個部門需要用到這些機械。紡織、礦場和武器。紡紗一開始用手動,1470年左右變成踏板式。
15世紀初期,出現「公司」型態的組織。許多股東出錢,有利潤,大家按照出錢的比例,分配利潤。而且股東可以轉賣自己出資的部份。任何人都可以隨時加入或退出這個事業。這儼然是證券市場。
15世紀的歐洲比以往任何一個世紀都更可稱為「海的世紀」。從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平原運送蔬菜到同樣義大利半島上的熱那亞,比從熱那亞用船運送商品到倫敦還花時間。歐洲任何一個充滿活力的都市都是港灣都市。財富、新潮的東西、變化與有創造性的東西都是從海上過來。航海者是年輕人成功的典範。造船是歐洲的第一產業。
里斯本在15世紀後半出現新型船caravel。它的帆是同樣大小船隻的兩倍。因此它可以在外海航行。
(待續)
理州上 2011年7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