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西歐文明的世界支配(2)
當時歐洲的富裕家庭用餐時不能沒有肉豆蔻、薑、辣椒醬、肉桂。這些東西都是從摩鹿加群島和Sunda群島(這些島嶼都在現在的印尼)運來。因此對歐洲而言,與亞洲的貿易非常重要。
歐洲當時出口到亞洲的商品少,可是從亞洲進口的商品多,因此歐洲必須拿金或銀來支付給亞洲。然而歐洲幾乎不生產貴金屬。只有少部份的金由非洲經埃及送到歐洲。
15世紀末期,由於土耳其人擴大征服地區,亞洲與歐洲的貿易呈現斷絕狀態。亞洲的香辛料和明礬無法出口到歐洲,歐洲的經濟幾乎陷入麻痺狀態。必須要有更多的金和新的海上航路才行!新的海上航路就是繞過非洲抵達亞洲,或者繞地球一周也行。
從10世紀開始,地球上最具支配力的國家是中國。中國的造船技術全世界最優秀,而且也知道利用羅盤。1405年,明朝永樂帝派鄭和率領3萬7千人分乘317艘巨大的船下西洋。鄭和搭的那艘船有9根船桅,船身長130公尺,寬55公尺。最小的船,也有5根船桅,船身長54公尺,寬20公尺。
但是明朝寧願把精力擺在防禦北方蒙古人的侵略,而不願繼續發展海洋經略。1433年,明朝皇帝甚至下令禁止人民出海,違反者最重可處死刑。於是,中國的對外貿易就此中斷。15世紀末期,明朝皇帝並且下令製造2根船桅以上船隻的人處死刑。
15世紀初期,歐洲人就知道地球是圓的,一部分人還思考從大西洋一直往西航行,可以抵達中國。1410年,法國的一位占星術師兼神學者在他的著作「世界的模樣」中,主張歐洲與印度之間的海洋並沒很大。他寫道:「如果順風的話,數天就可以橫越。」據說,後來哥倫布(Columbus 1451-1506)非常沉迷於這本書。
到了15世紀中期,歐洲人開始對非洲的探險感興趣。雖然葡萄牙的「航海王子」Henrique(1394-1460)為了想獨佔新航路的利益,一直保持沉默。可是紙包不住火,法國和英國都已經派出船隻前來探險。航海探險需要花錢。葡萄牙政府便允許Henrique自由買賣奴隸。1450年時,每年奴隸的數目為1千人,10年後,增加成3千人。葡萄牙人用黃金或加那利群島的大貝類在非洲交換黑奴。早在很久以前,非洲的伊斯蘭世界就已經存在買賣奴隸的制度。
1450年代開始,義大利的企業家也對新航路感興趣。他們想追求更便宜的亞洲香辛料。他們雇用了一些航海者,其中後來最有名的是26歲的哥倫布。
據說哥倫布是猶太人。他的祖先原本住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因為於1391年被驅逐出境,只好亡命到義大利的熱那亞。哥倫布10歲的時候,就擔任臨時漁夫,第一次出海到科西嘉島。
1474年,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天文學者Toscanelli(1397-1482)寫信給里斯本的一位聖職者。Toscanelli認為往西方航行的確可以抵達亞洲(擁有豐富的黃金、真珠和寶石)。而且這條航路比其他任何航路還短。Toscanelli推估從加那利群島到亞洲的距離為7百海里。哥倫布在7年後,聽到這封信的內容。
拜印刷術發明之賜,許多書很快普及。其中包括1477年於義大利博洛尼亞出版的Ptolemaios(2世紀的古希臘天文學者)的著作「地理學」。哥倫布也讀了這本書。哥倫布還讀了馬可波羅(1254-1324)的「東方見聞錄」以及曾經到亞洲旅行的英國人Mandeville(1300-1371)的「旅行記」。
1481年,哥倫布聽到Toscanelli寫的那封信的大致內容。便寫信給Toscanelli,詢問更詳細的情形。Toscanelli回信了,不但詳細說明,還附了一張地圖。根據Toscanelli的說明,從歐洲到亞洲只要花數日。由此可見,即使Toscanelli的想法太誇張,但是歷史上真正發現往西航行可到達亞洲的人應該是Toscanelli。哥倫布是這個想法的實踐者。
1484年,哥倫布開始向葡萄牙王Joao二世(在位1481-1495)請求出資金讓他往西航行,前往亞洲。Joao二世將哥倫布的計畫交給咨詢委員會審查。咨詢委員會認為哥倫布推估的距離有問題,因而否決哥倫布的計畫。哥倫布只好於1485年失望地離開葡萄牙。
1486年,哥倫布透過友人介紹,謁見Isabel女王與Fernando國王。兩王同樣將哥倫布的計畫交給咨詢委員會審查。這個咨詢委員會花了5年審查,最後的結論是「不行!」理由是:哥倫布的計畫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只會傷害西班牙宮廷的威信。委員會認為航海的距離起碼是哥倫布所說的三倍。
好在哥倫布的兩位支持者努力勸Isabel女王,女王終於回心轉意。哥倫布與西班牙宮廷達成協議。哥倫布獲得「大西洋大提督」以及「他所發現土地的副王」稱號。所需費用的八分之一由哥倫布籌措。在航海中所獲得的利益,包括金、銀、真珠,哥倫布可以獲得十分之一。之後所進行的貿易利潤,哥倫布可以獲得八分之一。
(待續)
理州上 2011年7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