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黑暗的瑞士(2)

黑暗的瑞士(2
問題是,在瑞士政府決定不讓所有的猶太人入境時,瑞士政府是否已經知道納粹德國已經在大量屠殺猶太人?納粹德國從1941年夏天以來,便開始在波蘭等佔領區大量屠殺猶太人,1942年初,並且在奧斯威立等集中營用瓦斯毒氣大量屠殺猶太人。而瑞士政府於19428月決定不讓所有的猶太人入境。如果那時,瑞士政府已經知道納粹德國已經在大量屠殺猶太人,將猶太人趕回去是必死無疑的事,那麼瑞士政府犯下了何等嚴重的罪?事實上,瑞士政府在決定不讓所有的猶太人入境的半年以前,就已經知道納粹德國已經在大量屠殺猶太人。
19421月,一位納粹德國的軍伍長到瑞士的入境管理局要求亡命,瑞士的軍方情報機關從這位伍長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這位伍長在一年前於俄羅斯戰線,親眼看到納粹以行刑的方式,槍殺包括孩子在內的約500位猶太人。伍長又在另一個地方,看到納粹槍殺600位以上的猶太人。被害者之中,包括出生後3個月的嬰兒。
另外有一位亡命到瑞士的納粹德國兵也透露︰他在莫斯科南部親眼看到納粹親衛隊以卡車將猶太人運到森林中,並且命令猶太人挖掘深1公尺,長數十公尺的洞穴,然後要猶太人「像罐頭的沙丁魚一樣」重疊在洞穴裡,然後納粹親衛隊以自動手槍射殺這些猶太人。之後在這些猶太人的屍體上面,還運來其他猶太人射殺。此外,19425月,瑞士政府還拿到大量猶太裔波蘭人在貨車裡窒息死亡的照片。這張照片是瑞士駐德國領事取得之後,交給瑞士政府。之後瑞士政府將這張照片視為秘密文件,不輕易外洩。換言之,瑞士政府明明知道納粹德國已經在大量屠殺猶太人,還不讓猶太人進入瑞士!
1995年,瑞士總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瑞士政府採取一連串對猶太人不利的政策,而正式道歉。
1931年,西班牙廢除王制,成為共和國。可是1936年,佛朗哥(1892-1975)將軍發起叛亂,西班牙進入共和派與佛朗哥派的內戰,1939年,佛朗哥獲勝,從此一直到1975年,佛朗哥去世為止,佛朗哥一直在西班牙實行獨裁政治。在內戰期間,納粹德國不斷支援佛朗哥武器和士兵,讓佛朗哥獲勝。
另一方面為了打倒獨裁者佛朗哥,約20國,4萬名年輕人以「國際義勇軍」為名,前往西班牙,支援共和派。當時,文豪海明威也參加義勇軍,後來以這時的經驗寫成名著「戰地鐘聲」。
義勇軍裡也包含800位瑞士的年輕人,其中200人戰死。倖存的瑞士年輕人回到瑞士後,照理說,應該被當成英雄般歡迎,但是他們卻被貼上「罪人」的標籤。對瑞士而言,人民應該團結一致,共同對外,而這些年輕人卻跑到西班牙打一場與瑞士的國家安危完全沒有關係的戰爭。
80歲的摩廉尼出身於瑞士南部的義大利語圈。193616歲,高中生時,摩廉尼瞞著雙親,偷渡到西班牙,參加義勇軍。1938年,摩廉尼回到瑞士。可是回到瑞士第二天,摩廉尼就被警察逮捕,接受一個星期的審訊,之後被判55天的拘役。
瑞士政府對參加義勇軍的年輕人嚴厲處罰,停止他們數年的公民權,還禁止他們就業。
瑞士政府還於1939年承認佛朗哥政權,這是繼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之後,第3個承認佛朗哥政權的國家。另一方面,法國對回國的義勇軍熱烈歡迎,稱他們為「反法西斯的鬥士」。丹麥、比利時等其他歐洲國家也熱烈歡迎義勇軍回國。
出獄後的摩廉尼,人生之路相當坎坷,瑞士警察持續監視他,他無法就業,周遭的人也對他冷眼相看,想要租屋,房東卻以他是「罪人」而拒絕。直到40歲,搬到自由氣息濃厚的日內瓦,他才找到工作。
1938119,在慕尼黑,希特勒一行人經過街道,街道兩旁擠滿興奮的民眾,人人高呼︰「總統萬歲!」這時候在民眾的最前列有一位手持手槍的22歲瑞士年輕人巴波,打算在希特勒經過眼前時,暗殺希特勒。但是一直沒有機會暗殺希特勒。巴波只好離開現場。數日後,蓋世太保發現巴波持有手槍,便將他逮捕。巴波招供他來德國的目的就是要暗殺希特勒。194151425歲的巴波被處死刑。
巴波被逮捕後,瑞士政府不但沒有要求納粹德國釋放巴波,反而積極協助蓋世太保調查,並將調查結果交給蓋世太保,還在調查報告中加了這麼一句話︰「瑞士政府認為在德國犯下重罪的瑞士人,任憑德國處置。」
現年72歲巴波的弟弟說:「這無異是瑞士政府與納粹共謀殺害我哥哥!」
199811月瑞士舉行巴波追悼會,瑞士總統克堤表示︰「為當時瑞士政府的可悲行為感到遺憾。」
19383月,納粹德國併吞奧地利後,猶太人難民蜂擁而至瑞士國境。一開始,瑞士政府還允許難民滯留,可是1938818以後就停止發行滯留許可證。理由是︰1.會增加國內的失業者。2.防止瑞士猶太化。
可是為了逃離納粹的殘酷迫害,猶太人難民仍舊不斷蜂擁而至瑞士。當時有一位善良的瑞士警官格利尼卡卻違反政府的命令,發滯留許可證給這些猶太人難民。被他解救的猶太人難民多達約3000人。格利尼卡對猶太人難民說︰「你們把抵達瑞士的日期改為818以前。這件事不要對任何人說。」
然而卻有人於19391月密告警察︰「格利尼卡讓大量猶太人難民進入瑞士,他可能收取賄賂!」
19394月,49歲的格利尼卡被停職,而且還被告,罪名是︰「塗改猶太人難民抵達瑞士的日期,違法發行滯留許可證。」結果,格利尼卡被判罰款300瑞士法朗,還必須繳納1000瑞士法朗的裁判費。格利尼卡被停職後,朋友對他突然變得很冷淡。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鎮上傳言希特勒可能會侵略瑞士,而格利尼卡曾經幫助猶太人難民,是納粹的眼中釘,因此誰要是雇用格利尼卡,屆時一定遭殃。所以格利尼卡一直找不到工作。
1968年,發生了轉機。地方的報紙登出讚揚格利尼卡的文章。這篇文章居然傳遍全世界,被格利尼卡解救過的猶太人難民,從全世界各地前來向格利尼卡表達謝意。1970年,以色列頒勳章給格利尼卡表彰他的功勞。1971年聖誕節,西德總統還送格利尼卡一台彩色電視機。1972年,格利尼卡去世,享年81歲。
然而,瑞士政府的反應卻很慢,格利尼卡的名字傳遍全世界的1968年之後,雖然有許多有識之士好幾次請求瑞士政府恢復格利尼卡的名譽,但是都被瑞士政府拒絕了。
1990年代,瑞士的有識之士轉而主張︰「當年瑞士政府拒絕發滯留許可證給猶太人難民,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格利尼卡沒有義務遵守瑞士政府的這種命令。」
受到這個壓力,瑞士政府終於在1994年恢復格利尼卡的名譽。1995年瑞士法院宣佈格利尼卡無罪,瑞士政府必須賠償格利尼卡的遺族1000000瑞士法朗。遺族就用這筆錢創立「格利尼卡基金」,表彰和給予獎金對人道活動有貢獻的人。格利尼卡所工作的那個小鎮,後來也把小鎮的廣場取名為「格利尼卡廣場」。
(待續)
理州上  20131月好日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黑暗的瑞士(1)

黑暗的瑞士(1
一開始,問你3個是非題︰
1.瑞士曾經計劃發展核子武器,並且在阿爾卑斯山一帶計劃建設地下核爆實驗場。
2.瑞士曾經在政府援助下,綁架吉普賽人小孩。
3.外國人要申請歸化瑞士籍時,有時要實施公民投票,決定那位外國人是否適合歸化瑞士籍。
答案是3題都是(○)。
瑞士於2002年,經過公民投票,決定加入聯合國。不過還沒決定是否加入歐盟。
綁架吉普賽人小孩的組織叫「為了青少年」,這個組織現在仍存在於蘇黎世。1926年至1972年的46年間,這個組織綁架了超過1千位吉普賽人小孩,強制送入精神病院等設施。一部分的小孩送給瑞士家庭當養子。這個組織的歷任理事長都由瑞士政府的部長或曾經擔任部長的人擔任。瑞士政府給予這個組織補助款。因此後來有人批評這個綁架是瑞士政府主導的「事業」。
被綁架的小孩,從出生後數個月,到十多歲的兒童。由於有政府作後盾,各地方警察都全力協助。
吉普賽人起源於印度西北部,沒有固定的住所,被稱為「流浪之民」。據估計,歐洲有700萬至850萬的吉普賽人。瑞士政府於1998年,針對「綁架吉普賽人小孩」一事,承認錯誤,並且作成報告。
已經74歲的吉普賽人摩傑爾於1927年,1歲時被綁架,20歲時才生平首次見到親生母親。摩傑爾被綁架,在瑞士東部的農村當養子。小學4年級時,導師讓他看戶籍,摩傑爾才知道自己是養子以及自己的本名和母親的名字。由於自己是吉普賽人,所以常被同學霸凌,同學說吉普賽人有竊盜癖、骯髒、智商低、貧窮。20歲時,摩傑爾因為工作的關係,搬家。剛好搬到自己的故鄉。摩傑爾向當地鎮公所報戶口時,戶政機關的職員問他︰「為什麼不寫父母親的名字?」摩傑爾回答:「我不知道父母親的名字。」那位職員很同情他,便熱心地幫他找出母親的住所。當摩傑爾見到親生母親時,兩人緊緊擁抱,並且哭泣。
摩傑爾長大後,「為了青少年」還對他糾纏不放。當他在車站以搬運行李為工作時,有一天去領薪資,卻領不到,負責人告訴他「為了青少年」數日前派人來取走錢。摩傑爾便問「為了青少年」為何取走他的薪資,對方告訴他因為監視他需要經費,並且告訴他今後薪資的一部分要直接送交「為了青少年」。還威脅他,如果不送錢來,便要將他關進精神病院。
30多歲時,摩傑爾結婚,當他在一個小鎮準備買房子定居時,發現小鎮的居民正在商討如何趕走這個吉普賽人。那棟房子也在1969年時,莫名其妙地被燒燬。
現在瑞士有3萬位吉普賽人。其中3千人沒有固定住所。瑞士政府安排這些沒有固定住所的吉普賽人暫時居住的地方,大多在垃圾焚化場或廢棄物處理場旁邊。因為瑞士政府對吉普賽人有「吉普賽人很臭」的成見,所以安排他們居住在那種地方。
「為了青少年」設立於1912年,1926年,組織內部成立「援助流浪兒」單位,目的在綁架吉普賽人小孩,消滅吉普賽人及其文化。因為吉普賽人是劣等民族,他們懶惰而容易犯罪,必須將他們從瑞士社會清除。
「為了青少年」所綁架的吉普賽人小孩,從1926年到1959年,有416人,之後到1972年,有124人。被綁架的吉普賽人小孩,最幸運的是被送去農家當養子,不過他們大多像摩傑爾那樣,被農家視為廉價的勞力。
由於受到優生學的影響,歐洲國家曾經流行對劣等人實施不孕手術。根據奧斯陸大學羅爾漢生教授的估計,因為「智障」或「反社會」的理由,從1930年至1960年,瑞典有17500人,丹麥有11000人,挪威有17000人,芬蘭有4300人被強制接受不孕手術。至於納粹德國,到1937年為止,約20萬人被強制接受不孕手術。在美國,到1931年為止,有12000人被強制接受不孕手術。瑞士則有數百人被強制接受不孕手術。
瑞士受到到優生學的影響,認為吉普賽人是劣等人種,必須將瑞士國內的吉普賽人清除乾淨才行,因而有「綁架吉普賽人小孩」的行動。
瑞士的媒體開始批評「綁架吉普賽人小孩」這個問題,是在1972年,1973年,「為了青少年」解散負責綁架吉普賽人小孩的單位。瑞士政府並且於1980年代後半開始對2千多位被害人賠償。到現在為止已經賠償了11百萬瑞士法郎。1998年,「為了青少年」也聲明「我們對黑暗的過去,向吉普賽人道歉」。
電影「真善美」中,奧地利崔普上校(由克里斯多夫·普朗瑪Christopher Plummer飾演)因不滿納粹德國併吞奧地利,便帶著一家人逃離奧地利,前往中立國瑞士。這部電影是基於真實故事改編,一家人最後抵達美國,並組成合唱團。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瑞士,真如電影中所描述是「理想國家」嗎?
當時納粹德國發給猶太人的護照上,除了有納粹的標誌「鉤十字」外,還有一個大大的紅色「J」,「J」是「猶太人」的意思。而說服納粹德國在猶太人的護照上印上「J」的則是瑞士政府。
1938年,納粹德國併吞奧地利,猶太人怕納粹採取人種差別政策,便大量逃往瑞士。瑞士政府面對這個情況,不基於人道的考量,接受猶太人,竟然想把猶太人拒於門外,趕回去原本的地方。瑞士政府為了一眼就能辨別入境者是否為猶太人,就向納粹德國建議在猶太人的護照上,蓋上一個大大的紅色「J」。當時歐洲願意接受護照上印有「J」的猶太人入境的唯一國家是義大利。
19386月,納粹德國開始沒收猶太人的財產時,猶太人偷渡到瑞士的人就急速增加,最多的時候,1天超過1500人。瑞士政府便要求納粹德國設法阻止猶太人偷渡到瑞士,可是納粹德國對此相當冷淡。瑞士政府便透過在柏林的瑞士大使館,要求納粹德國在猶太人的護照上,蓋上一個大大的紅色「J」。但是納粹德國對此建議仍舊相當冷淡。因為若在猶太人的護照上,蓋上一個大大的紅色「J」,歐洲各國很可能不會接受猶太人入境,而將猶太人趕到其他國家是納粹德國的政策。不過,瑞士政府還是不斷要求。19388月,瑞士政府決定到瑞士的所有德國人必須取得簽證。往昔以觀光或商務為目的入境的德國人,不必取得簽證,今後不行了。這個決定是要逼迫納粹德國同意在猶太人的護照上,蓋上一個大大的紅色「J」,如果納粹德國同意,瑞士就會取消這個決定。當時,納粹德國希望能與瑞士繼續自由貿易,希望猶太人以外的德國人可以繼續自由前往瑞士。果然最後納粹德國同意了。
即使如此,瑞士還是為偷渡入境的難民頭痛。因為自從納粹德國佔領波蘭之後,波蘭國內的猶太人便紛紛偷渡到瑞士。1天超過20人。1942年,瑞士政府採取更徹底的政策。那就是將所有想要偷渡到瑞士的猶太人,全部趕回去原本的地方。如果是一再企圖偷渡的猶太人,逮捕後就交給納粹。
(待續)
理州上  201212月好日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不丹的魅力(2)

不丹的魅力(2
在不丹施行現代化的過程中,「近代不丹之父」3任國王吉米多杰旺楚克(Jigme Dorji Wangchuck)於1972年去世,16歲的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即位為4任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不丹現代化的看法與父親不同,他認為開發固然需要,但是不能犧牲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式。最具象徵的事是永久禁止登山。1980年代初期,不丹為了吸引觀光客,開放登山。不丹有數座7千公尺級的高山,從來沒有被登山者征服過,因此開放登山後,全世界的登山隊蜂擁而至。登山隊至少有10人,多的時候,達到20人,他們在不丹滯留期間為1個月至2個月,不丹的觀光收入因此大幅增加,高山成為不丹獲得外匯的觀光資源。然而這時碰到一個問題。不丹沒有像尼泊爾那樣專門為登山者搬運行李的挑夫(porter),不丹政府只好徵調農民擔任挑夫。可是登山時期剛好與秋天的農忙期一致,被徵調的農民便無法做自己的工作。農民便向國王請願,請願書中如此寫道︰「為了沒有工作的人(指登山者),我們無法做自己的工作。」國王立刻下令禁止徵調農民擔任挑夫。由於沒有了挑夫,事實上等於禁止登山。而且不丹人自古以來認為雪山神聖,不可冒瀆,登山者登山是一種冒瀆行為。因此不丹國會通過永久禁止登山條例。
不丹的現代化政策以人民的福祉和利益為優先,人民的教育和醫療完全免費。這樣的制度,不僅發展途中國,連先進國家都很難達到。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每年都會頒獎給全世界的領導人中對環境保護最有貢獻的人。2006年,WWF頒獎給不丹4任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不丹的地勢從海拔100公尺7000公尺,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種。不丹看到其他發展途中國為了開發,濫砍森林,便當成反面教師。現在不丹的森林面積佔國土的60%以上。不丹的法律規定禁止讓環境惡化或威脅野生動植物生態的工商業活動。4任國王曾對外國記者說︰「不丹人相信森林、河川、湖泊都有精靈,如果侵害精靈的氣,就會遭到報應。因此應該盡量避免污染湖泊、濫砍森林,甚至大聲呼叫。這不是出自於環境保護的意識,與迷信相近,但是人民相信這個而心安,無意識中也達到環境保護的效果。
不丹有一所叫「奇美.拉勘」的著名佛堂,參拜者絡繹不絕。但是到這所佛堂沒有公路,參拜者都必須徒步前往。有一次,國王打算前往參拜,道路局便想趁這個機會鋪設公路,讓國王可以坐汽車前往。國王聽到了,趕緊下令禁止。當國王前往參拜時,只坐汽車到幹線公路,然後徒步前往佛堂。
不丹的東北方有一個叫「布姆迪林」的地方,一種世界罕見的鶴每年都來這裡過冬。那裡的住民希望鋪設公路,讓生活更方便。國王知道了,便徒步前往「布姆迪林」,和住民直接對話。國王站在國家整體環境的觀點,希望「布姆迪林」能保持現狀,不要鋪設公路。但是國王答應在教育、醫療與通訊各生活領域,「布姆迪林」不會比其他地區落後。結果,住民不再要求鋪設公路。
不丹直到1983年才建設飛機場,直到1999年才有電視播放。不丹由於水資源豐富,水力發電成為不丹的最大產業,因水力發電而獲得的收入,佔國家歲入的4成左右。不丹的全發電量只有15%供國內消費費,剩下的85%輸出到電力不足的印度。
4任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最大的業績是民主化。不丹於1953年設立國會的時候,規定必須國王同意,國會的決議才有效。換言之,國王擁有否決權。然而,1968年,第3任國王吉米多杰旺楚克卻自己放棄這個否決權。國會成為不丹的最高立法機關。1969年,國王自己又提案︰「國會可以對國王提出不信任案,經3分之2以上通過,國王就必須退位,將王位讓給皇太子。」
面對國王的這種提案,國會猶豫不決。可是經過漫長的審議,最後還是通過。
1973年,國會提案廢除國王不信任案」的條項,回到1969年以前的體制。
國王針對世襲王制,說︰「不管一個人能力如何,只因其出生之故,就成為一國的最高領導人,這種制度絕對不是最好的制度。」
1981年,不丹全國20個縣設立縣發展委員會,開始地方分權化。1991年,全國200個村又設立村發展委員會,將地方分權化推廣到村。在國會議員選舉方面,每個村為1選區(人口少的村,數村合併為1選區)每個選區選出1位國會議員,總共選出120位國會議員。不丹全國的人口約60萬人,因此全國平均從4000人中,選出1位國會議員。這非常接近直接民主制。國王的意圖是想提高人民的參政意識。
1998年,內閣會議召開之前,第4任國王宣布解散內閣會議。內閣會議是由國王擔任主席。3天後,國王聲明放棄身為政府首腦的行政權,將行政權委讓給內閣會議,內閣會議由國會選出來的大臣所組成。國王並且提議國會3分之2贊成,便可罷免國王。
面對這個晴天霹靂的聲明,國會和內閣會議都不知所措。一位大臣向國王請願,希望國王至少能繼續擔任政府首腦。國王對那位大臣說︰「自從我即位以來,你一直最靠近我,可是你居然會說出那種話,顯然你對我多年來努力想達成的目標,一點也不了解,真是悲哀。」
關於罷免國王一事,國會議員請求國王收回提議,但是國王說這項提議是他多年深思熟慮的結果,是對國家有益的提議,因此無法收回。最後國會只好接受國王的提議。
2001年,不丹擬定憲法草案,其中規定不丹在立憲君主制下,基於選舉,成立兩黨制議會。國王65歲退休,但是經過國會4分之3同意,或公民投票過半數通過,便可解除國王職位。這份憲法草案分配給全體人民。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民認為這份新憲法沒有必要,他們希望能夠維持王制現況。國王告訴人民,世襲王制的潛在危險性。趁著現在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不丹應該將政治體制移往憲法、新體制,達到更繁榮、更安全的境界。為了說服人民,國王親自到各縣說明新憲法,並回答人民提出來的問題。
2004年建國紀念日,國王發布新憲法,而且事先沒有任何預告,突然宣布讓位給皇太子。
一位縣長將這個消息告知縣民時,由於內容太令人震驚,縣長一邊朗讀文件,一邊流淚。縣民們聽了也半信半疑,以為自己聽錯了。畢竟國王才49歲。
除了民主化之外,國王的另一個貢獻是國家安全。不丹南部是無人居住的森林地區。19世紀後半,尼泊爾人開始到那裡開墾、居住。一部分尼泊爾人取得不丹的國籍,但是大多數尼泊爾人卻沒有歸化的意願。移居的尼泊爾人越來越多,1980年代,不丹全人口中,尼泊爾人已經佔30%
不丹有一個前車之鑑,那就是位於不丹西方的小國SikkimSikkim不丹一樣,尼泊爾人也是逐漸移居。後來尼泊爾人的數目超過Sikkim人口半數時,就演出鳩佔鵲巢的戲碼。最後,Sikkim還於1975年被印度併吞。
由於有這個前車之鑑,不丹於1980年代實施全國人口調查,同時限制、監視新移民,將非法民驅逐出境。
最近受到國際注意的是4任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倡導的「國民總幸福」(GNH)。國王認為為了發展物質生活而損害傳統與心靈的平靜是得不償失。因此與其用GNP來衡量一國的進步,倒不如用GNH來衡量。
2006年,英國的萊斯特大學從GNH的觀點,發表「世界幸福地圖」,結果最幸福的國家是丹麥,其次是瑞士,第3是奧地利,不丹是第8名,也是亞洲最幸福的國家。不過,不丹政府於2005年進行民意調查,在問題「你現在幸福嗎?」中,回答「非常幸福」的佔45%回答「幸福」的佔52%回答「不太幸福」的佔3%不丹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可是他們的人民卻大多數覺得自己幸福,這點值得我們深思。
(全文完)
理州上  201212月好日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不丹的魅力(1)

不丹的魅力(1
1972年,不丹第3任國王吉米多杰旺楚克(Jigme Dorji Wangchuck)去世,16歲的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即位為4任國王。
不丹位於喜瑪拉雅山東端,夾在中國與印度之間。1971年,不丹才加入聯合國。不丹面積約46500平方公里,人口約60萬人(2005年),人口密度為1平方公里13人,相當低。首都辛布人口為98676人。國土的72%是森林,20%為終年雪所覆蓋,農耕地只有8%。然而不丹全人口的5人之中,有4人從事農業。8世紀後半,由印度傳來佛教。17世紀時,不丹才統一成為國家。1907年,不丹選出第1任國王烏顏·旺楚克(Ugyen Wangchuck 1862-1926),從此成為世襲王制。不丹人虔誠信仰佛教,全國有數千所寺院、僧院、佛堂,家家戶戶都設有佛壇。在全世界郵票收集者之中,不丹的郵票知名度很高。不過有一次,不丹發行佛像畫郵票系列時,卻引發國內反對意見。反對者認為郵票一定會被郵局蓋戳印,在佛像畫上蓋戳印,對佛大不敬。而且郵票貼在信封上,遲早會被撕破或丟棄,也對佛大不敬。結果,郵票雖然發行,但是在不丹國內卻不使用,也就是只讓外國郵票收集者購買。
不丹原來實施鎖國政策,從1970年代中期才開放外國觀光客入境。不過,那時候引發國內對是否允許外國觀光客到寺院參觀的爭議。反對者認為寺院是禮拜的場所,不是外國觀光客遊山玩水、拍照留念的地方。也有國粹主義者認為佛給人的恩惠並非無限,如果允許外國觀光客到寺院參觀、朝拜,外國觀光客就會帶走佛給人的恩惠,不丹人能夠得到的恩惠就會減少。結果,不丹政府決定禁止外國觀光客進入佛堂與拍照。
有些台灣人習慣看農民曆辦事,因為上面記載當天的禍福吉凶,適合做什麼事,不適合做什麼事。不丹人也有這種習俗,他們看的是「不丹曆」。不過「不丹曆」很複雜,專門的人才看得懂。
不丹政府機構的上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為早上8點到下午2點(沒有午餐時間),星期六則到中午12點。由於工作量很少,每一個政府機構都很悠閒。公務員大都遲到早退30分至1小時。因此實際的上班時間為4小時。
不丹人而言,工作擺第二,家裡有人生病,必須在家照顧時擺第一。如果家裡小孩沒人照顧時,不丹人常將小孩帶到職場。不丹人只有半天工作,因此工作只佔人生的一半,另外一半完全屬於自己。不丹幾乎沒有娛樂場所,也沒有電視、收音機和報紙。所以不丹人剩下的時間,都與家人相處或與朋友一起去射箭(不丹的國家運動),或聊天。
總之,不丹人最多的是時間。據說有一次,不丹的經濟部開會討論如何振興不丹的產業。談到要生產什麼物品可以輸出到外國。有一位官員說︰「不丹人最多的是時間,不丹人的時間,品質也不錯,而且也不需要生產成本,馬上可以輸出。」出席者搞不清楚那位官員是認真的或開玩笑。但是大家還是討論如何捆包、如何運送,結論是時間不適合輸出。
這個故事不知是杜撰還是真有其事,如果是杜撰,也可看出不丹人的幽默。
不丹有一則有趣的民間故事是這樣︰
黑雷老爺一天在田裡耕作時,發現一顆很大的土耳其石,自言自語說︰「有了這顆土耳其石,我不需再工作了,賣掉它,我就變成大富翁了。」黑雷老爺得意洋洋地帶著土耳其石到市場。中途遇到一位牽著馬的男子。男子說︰「黑雷老爺,你要去哪裡?」黑雷老爺說︰「我在田裡耕作時,發現一顆很大的土耳其石,現在正要拿到市場賣。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用這顆土耳其石和你交換那匹馬。」男子看了看土耳其石,發現的確很大而吃驚,自然不願錯過這個良機,便欣然同意交換。之後,他怕黑雷老爺反悔,便趕緊和黑雷老爺道別。可是黑雷老爺卻心滿意足地牽著馬繼續往市場走。
之後,黑雷老爺每次遇到什麼人,就和對方交換東西,由馬換成牛,由牛換成羊,由羊換成雞。最後他看到一個男子一邊高興地唱著歌,一邊走過來。黑雷老爺對他說︰「我可不可以用這隻雞和你交換一首歌?」男子豈有不答應之理,便唱了一首歌,換得一隻雞。
這位黑雷老爺簡直就是不丹人的寫照,樂觀、質樸且不願佔便宜。1774年英國人George Bogie到不丹旅遊後,被不丹深深吸引,如此寫道︰「不丹人信仰虔誠,沒有先進國家的惡習。不丹人從不說謊,有恩必報,而且社會上沒有偷竊的行為。」
不丹的農作物產量豐盛,從來沒有發生過饑荒。不丹也從來沒有成為殖民地過。因此不丹人沒有喪失過自尊心,但是一點也不驕傲。不丹的社會女權稍強。女性往往可以繼承財產。在家裡,通常女性擁有主導權,丈夫彷彿是妻子雇用的勞工。
不丹國王的住處雖然號稱為「宮殿」,但卻是一棟簡單的森林小木屋。最近,不丹經濟發展順利,首都辛布新建了許多個人豪宅。不丹人異口同聲地說︰「這些新富裕層的豪宅比國王的宮殿豪華多了。」國王坐的汽車是日本進口的「豐田」,國王當然沒有私人飛機。
2006年,美國「時代雜誌」選出在權力、能力和道德上正在改變世界的人物。其中1位是不丹第4任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時代雜誌」並且對他如此下評語︰「1998年放棄絕對的權力,去年並且公佈新憲法草案,新憲法草案規定國王可以被罷免。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正在製造前所未有的安靜革命。大部分的政治人物都貪婪、執著權力,因此總是讓人懷疑政治人物的動機。在這種情形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願意主動放棄自己的權力,對這樣的領導人該如何評價呢?」
(待續)
理州上  201212月好日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美國的性與暴力(6)

美國的性與暴力(6
路易斯安那州的密西西比河流域被稱為「癌症走廊」(Cancer Alley)。州都和該州最大都市的130公里間,設有超過130座石化工廠,平均每1公里就有1座石化工廠。這些石化工廠之所以集中在這裡設立,除了這裡接近墨西哥灣的油田地帶之外,這裡是黑人住的貧困地區,也是一大原因。企業只要對地區居民給予補助款和增加就業機會,就不會被反對。可是這地區最後卻成為「癌症走廊」。一般美國人每年被化學物質污染的量為10,這地區的居民卻高達4500。漢畢爾村落的癌症罹患率是全美國平均的18倍。
還有核能發電廠的廢棄物,以及核子彈試爆的放射性污染也是一大問題。美國政府向來把這些廢棄物,以及核子彈試爆,集中在西部沙漠地帶。1945年第一次核子彈試爆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帶實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的核子彈試爆在內華達州的沙漠實施。2002年,美國政府不顧居民的反對,於內華達州設立放射性廢棄物處理場。沙漠地帶的確人口密度低,問題少,反對力量也較小,但卻是印地安人居住的地方。自從白人來到北美之後,印地安人在白人的武力逼迫下,節節往西方敗退,西部沙漠地帶雖然不適合農耕,卻是他們最後的居住地。
納巴哈族的居住地發現了鈾礦,貧窮的納巴哈族便被雇用去採鈾礦,讓他們遭受放射性污染,嚴重傷害健康。由於印地安人的失業率高,因此只要美國政府或企業給予他們雇用機會和補助款,他們即使明明知道會嚴重傷害健康,也願意接受放射性廢棄物處理場,以及採鈾礦。
由於越戰的失敗,美國的對外軍事行動稍有收斂。但是1981年雷根當選美國總統後,美國的對外軍事行動又轉趨積極。美國的對外戰爭,與美國暴力傳統中的要素「私刑」相當類似。只要對共同體成為威脅的人物或少數者,容易成為「私刑」的對象。美國的對外戰爭,也有這種特徵,可稱為「私刑式戰爭」。「私刑式戰爭」並不是在美蘇冷戰之後突然出現,在美國與印地安人的戰爭時,就已經開始。
對殖民地時代的清教徒而言,與印地安人的戰爭就是對外戰爭。印地安人是清教徒建設樂園的障礙物,是必須排除的對象。
1890年,在南達科他州發生一個虐殺印地安人的事件。蘇族印地安人已經向合眾國陸軍投降,正往特別保留地移動,第七騎兵隊卻向他們開槍,虐殺了450位印地安人,其中包括230位女人和小孩。
美國首次展開「私刑式戰爭」是越戰。美國在越戰中的戰爭犯罪,最典型的是宋米村虐殺事件。1968年,美軍攻入宋米村,虐殺了450位村民,而且犧牲者大半是女人、小孩和老人。當時美國發表殺了128位遊擊隊員,假裝是正當的戰鬥行為。之後美軍士兵自己爆料,外界才知道當時美軍殺的是沒有武器的民間人士。
198912月,美國侵略巴拿馬。越戰時,私刑式的軍事行動只是作戰全體的一部分,這回對巴拿馬的私刑式暴力發動卻是戰爭的主要目的。
1980年代,美國的麻藥吸食者越來越多。輿論要求政府阻止麻藥流入美國。1989年擔任總統的布希(父親)責怪巴拿馬的強人諾瑞加(Manuel Noriega) 讓麻藥流入美國。就在這時,駐守巴拿馬運河的美國士兵被巴拿馬士兵射殺。美國便以此為藉口,於199013派兵到巴拿馬逮捕諾瑞加帶回美國。然後以涉嫌麻藥走私為罪名,加以審判,判有罪。
這個事件從國際法的觀點來看相當不正常。竟然派遣軍隊將別的國家的領導人強行帶回自己的國家,加以審判。國際社會紛紛指責美國。但是美國國內卻一點也沒有批評的聲音,輿論和議會都強力支持布希總統的決斷。
美國的邏輯是如此︰諾瑞加讓美國社會充斥麻藥,是危害美國的惡人,為了保護美國的安全,必須除去這個人物,而且除去這個獨裁者,對巴拿馬人民也有好處。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開戰不久,美軍從伊拉克的醫院救出失蹤的白人女兵琳區(Lynch)。美國媒體對此大幅報導。當初,美國政府發表琳區是在一場勇敢的戰鬥中負傷被捕。經由感人的救出畫面,琳區成為美國的女英雄。沒想到後來琳區坦言報導並非真實。她只是補給部隊的士兵而已,沒有殺過一名伊拉克士兵。實際上她是在與另外一輛美國汽車相撞而受傷,送去醫院時失去意識。
為什麼美軍要把琳區捧成女英雄呢?當年輕的金髮女兵成為伊拉克的俘虜的消息傳到美軍時,引發美國士兵的想像。他們想像琳區一定受到殘酷伊拉克士兵的性虐待,因此部隊興起想要為琳區報仇的熊熊鬥志。同樣的故事若能說給美國人民聽,一定會獲得美國人民對這場戰爭的高度支持。而因為補給部隊發生車禍,琳區才受傷,送去醫院。這樣的故事未免太平淡。
在美國,人們絕對無法接受異人種的男性染指白人女性。美國政府便是利用美國人的這種心理,編出故事來煽動美國人同仇敵愾的情緒,讓美國人全力支持這場戰爭。
大部分美國人都相信對日本投下原子彈是正確的事。理由如下︰第一,戰爭是日本發動的,而且在戰爭期間,日軍非常殘酷,時常虐待俘虜。投下原子彈是在盡量減少美軍傷亡的情況下對日本報仇的手段。第二,美國政府控制資訊,讓美國人支持對日本投下原子彈的決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826所實施的民意調查顯示,肯定對日本投下原子彈的人佔85%,否定的人只佔10%。可是當長崎、廣島因原子彈爆炸所遭受的悲慘狀態被報導之後,美國人開始懷疑這項決定的正確性。保守派的短評欄執筆者羅倫斯甚至在「人類製造了什麼?」的文章中寫道︰「我們創下了什麼先例?真是可恥!」美國政府對這些反應產生了危機意識,因此決定加強對長崎、廣島悲慘狀態的資訊控制。並且讓美國人非常信賴的政治家史汀生Stimson 1867-1950)寫對日本投下原子彈是正確決定的文章。史汀生在文章中指出如果不對日本投下原子彈,而讓美軍登陸日本的話,美軍將傷亡100萬人
1995年,華盛頓的Smithsonian航空宇宙博物館以「最後一幕!原子彈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為主題,舉行展示會。Smithsonian航空宇宙博物館向長崎、廣島的資料館借來燒爛的衣服和壞掉的手錶展示。Smithsonian航空宇宙博物館還發表研究報告,認為當時美軍如果登陸日本的話,美軍將傷亡6萬人。這對一直相信100萬人的美國人來說,真是晴天霹靂。
由於這個展示會給參觀者「對日本投下原子彈是錯誤的決定」的印象,引起「退役軍人協會」等團體的強烈反對。反對者影響聯邦議會與輿論,最後Smithsonian航空宇宙博物館館長不得不辭職。
1982年,美國政府建築越戰戰亡者追悼紀念碑,但是追悼紀念的對象只限於美國人,完全忽略數十倍死亡的越南人。
美國社會有些人認為墮胎是殺人,可是卻贊成人可以保有槍械,讓許多人被槍殺。美國人為何沒有發覺兩者的矛盾?真是不可思議。
最近美國康州桑迪胡克小學發生槍擊案,死亡人數近30人,美國社會開始有管制槍械的聲浪,今後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全文完)
理州上  201212月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