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美國的性與暴力(6)

美國的性與暴力(6
路易斯安那州的密西西比河流域被稱為「癌症走廊」(Cancer Alley)。州都和該州最大都市的130公里間,設有超過130座石化工廠,平均每1公里就有1座石化工廠。這些石化工廠之所以集中在這裡設立,除了這裡接近墨西哥灣的油田地帶之外,這裡是黑人住的貧困地區,也是一大原因。企業只要對地區居民給予補助款和增加就業機會,就不會被反對。可是這地區最後卻成為「癌症走廊」。一般美國人每年被化學物質污染的量為10,這地區的居民卻高達4500。漢畢爾村落的癌症罹患率是全美國平均的18倍。
還有核能發電廠的廢棄物,以及核子彈試爆的放射性污染也是一大問題。美國政府向來把這些廢棄物,以及核子彈試爆,集中在西部沙漠地帶。1945年第一次核子彈試爆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帶實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的核子彈試爆在內華達州的沙漠實施。2002年,美國政府不顧居民的反對,於內華達州設立放射性廢棄物處理場。沙漠地帶的確人口密度低,問題少,反對力量也較小,但卻是印地安人居住的地方。自從白人來到北美之後,印地安人在白人的武力逼迫下,節節往西方敗退,西部沙漠地帶雖然不適合農耕,卻是他們最後的居住地。
納巴哈族的居住地發現了鈾礦,貧窮的納巴哈族便被雇用去採鈾礦,讓他們遭受放射性污染,嚴重傷害健康。由於印地安人的失業率高,因此只要美國政府或企業給予他們雇用機會和補助款,他們即使明明知道會嚴重傷害健康,也願意接受放射性廢棄物處理場,以及採鈾礦。
由於越戰的失敗,美國的對外軍事行動稍有收斂。但是1981年雷根當選美國總統後,美國的對外軍事行動又轉趨積極。美國的對外戰爭,與美國暴力傳統中的要素「私刑」相當類似。只要對共同體成為威脅的人物或少數者,容易成為「私刑」的對象。美國的對外戰爭,也有這種特徵,可稱為「私刑式戰爭」。「私刑式戰爭」並不是在美蘇冷戰之後突然出現,在美國與印地安人的戰爭時,就已經開始。
對殖民地時代的清教徒而言,與印地安人的戰爭就是對外戰爭。印地安人是清教徒建設樂園的障礙物,是必須排除的對象。
1890年,在南達科他州發生一個虐殺印地安人的事件。蘇族印地安人已經向合眾國陸軍投降,正往特別保留地移動,第七騎兵隊卻向他們開槍,虐殺了450位印地安人,其中包括230位女人和小孩。
美國首次展開「私刑式戰爭」是越戰。美國在越戰中的戰爭犯罪,最典型的是宋米村虐殺事件。1968年,美軍攻入宋米村,虐殺了450位村民,而且犧牲者大半是女人、小孩和老人。當時美國發表殺了128位遊擊隊員,假裝是正當的戰鬥行為。之後美軍士兵自己爆料,外界才知道當時美軍殺的是沒有武器的民間人士。
198912月,美國侵略巴拿馬。越戰時,私刑式的軍事行動只是作戰全體的一部分,這回對巴拿馬的私刑式暴力發動卻是戰爭的主要目的。
1980年代,美國的麻藥吸食者越來越多。輿論要求政府阻止麻藥流入美國。1989年擔任總統的布希(父親)責怪巴拿馬的強人諾瑞加(Manuel Noriega) 讓麻藥流入美國。就在這時,駐守巴拿馬運河的美國士兵被巴拿馬士兵射殺。美國便以此為藉口,於199013派兵到巴拿馬逮捕諾瑞加帶回美國。然後以涉嫌麻藥走私為罪名,加以審判,判有罪。
這個事件從國際法的觀點來看相當不正常。竟然派遣軍隊將別的國家的領導人強行帶回自己的國家,加以審判。國際社會紛紛指責美國。但是美國國內卻一點也沒有批評的聲音,輿論和議會都強力支持布希總統的決斷。
美國的邏輯是如此︰諾瑞加讓美國社會充斥麻藥,是危害美國的惡人,為了保護美國的安全,必須除去這個人物,而且除去這個獨裁者,對巴拿馬人民也有好處。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開戰不久,美軍從伊拉克的醫院救出失蹤的白人女兵琳區(Lynch)。美國媒體對此大幅報導。當初,美國政府發表琳區是在一場勇敢的戰鬥中負傷被捕。經由感人的救出畫面,琳區成為美國的女英雄。沒想到後來琳區坦言報導並非真實。她只是補給部隊的士兵而已,沒有殺過一名伊拉克士兵。實際上她是在與另外一輛美國汽車相撞而受傷,送去醫院時失去意識。
為什麼美軍要把琳區捧成女英雄呢?當年輕的金髮女兵成為伊拉克的俘虜的消息傳到美軍時,引發美國士兵的想像。他們想像琳區一定受到殘酷伊拉克士兵的性虐待,因此部隊興起想要為琳區報仇的熊熊鬥志。同樣的故事若能說給美國人民聽,一定會獲得美國人民對這場戰爭的高度支持。而因為補給部隊發生車禍,琳區才受傷,送去醫院。這樣的故事未免太平淡。
在美國,人們絕對無法接受異人種的男性染指白人女性。美國政府便是利用美國人的這種心理,編出故事來煽動美國人同仇敵愾的情緒,讓美國人全力支持這場戰爭。
大部分美國人都相信對日本投下原子彈是正確的事。理由如下︰第一,戰爭是日本發動的,而且在戰爭期間,日軍非常殘酷,時常虐待俘虜。投下原子彈是在盡量減少美軍傷亡的情況下對日本報仇的手段。第二,美國政府控制資訊,讓美國人支持對日本投下原子彈的決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826所實施的民意調查顯示,肯定對日本投下原子彈的人佔85%,否定的人只佔10%。可是當長崎、廣島因原子彈爆炸所遭受的悲慘狀態被報導之後,美國人開始懷疑這項決定的正確性。保守派的短評欄執筆者羅倫斯甚至在「人類製造了什麼?」的文章中寫道︰「我們創下了什麼先例?真是可恥!」美國政府對這些反應產生了危機意識,因此決定加強對長崎、廣島悲慘狀態的資訊控制。並且讓美國人非常信賴的政治家史汀生Stimson 1867-1950)寫對日本投下原子彈是正確決定的文章。史汀生在文章中指出如果不對日本投下原子彈,而讓美軍登陸日本的話,美軍將傷亡100萬人
1995年,華盛頓的Smithsonian航空宇宙博物館以「最後一幕!原子彈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為主題,舉行展示會。Smithsonian航空宇宙博物館向長崎、廣島的資料館借來燒爛的衣服和壞掉的手錶展示。Smithsonian航空宇宙博物館還發表研究報告,認為當時美軍如果登陸日本的話,美軍將傷亡6萬人。這對一直相信100萬人的美國人來說,真是晴天霹靂。
由於這個展示會給參觀者「對日本投下原子彈是錯誤的決定」的印象,引起「退役軍人協會」等團體的強烈反對。反對者影響聯邦議會與輿論,最後Smithsonian航空宇宙博物館館長不得不辭職。
1982年,美國政府建築越戰戰亡者追悼紀念碑,但是追悼紀念的對象只限於美國人,完全忽略數十倍死亡的越南人。
美國社會有些人認為墮胎是殺人,可是卻贊成人可以保有槍械,讓許多人被槍殺。美國人為何沒有發覺兩者的矛盾?真是不可思議。
最近美國康州桑迪胡克小學發生槍擊案,死亡人數近30人,美國社會開始有管制槍械的聲浪,今後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全文完)
理州上  201212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