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民族紛爭(2)

民族紛爭(2) (盧旺達) 當波斯尼亞的民族紛爭受到世人矚目時,無論是在犧牲者的人數、紛爭激烈度上,都遠勝過波斯尼亞的民族紛爭在非洲的盧旺達發生了。盧旺達民族紛爭的當事者是胡圖人和圖西人。兩者原來的區別不是在民族上,而是在社會階層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比利時統治時代,才轉變成民族上的區別。 在比利時統治時代,少數派的圖西人在盧旺達位於支配地位,但是在脫離殖民地統治的過程中,因「社會革命」之故,胡圖人反而位於支配地位。大量的圖西人因而逃到國外,他們從鄰國不入侵盧旺達。盧旺達國內則發生胡圖人的報復。 盧旺達由胡圖人統治,但是同樣是胡圖人,總統的親戚卻能居於高位。 1994年,發生盧旺達總統搭乘的飛機墜毀事件。以此為契機,胡圖人急進派首先殺害穩健派的重要人物後,再大量屠殺圖西人,這是百分之百的「種族滅絕」(genocide)。希臘語的「genos」是「種」的意思,拉丁語的「cide」則是「殺」的意思,「genocide」是這兩個詞彙連在一起。1948年聯合國總會通過「genocide條約」中,將「genocide」定義為「企圖消滅全部或一部分的人種或宗教集團的行為。」 盧旺達位於非洲中東部,雖然赤道經過這裡,但是由於標高很高之故,氣候舒適。由於氣候舒適,加上土地肥沃,盧旺達的人口密度相當高。盧旺達的人口之中,胡圖人佔8成多,圖西人佔1成多。胡圖人和圖西人都說盧旺達語,在信仰上,天主教佔6成,基督教佔4成。換言之,無論在語言或宗教信仰上,胡圖人和圖西人都沒有明顯的不同。 不過在外形上,胡圖人皮膚較黑,鼻樑較低;圖西人則皮膚較白,鼻樑較高。換言之,圖西人的外形比較接近西方白人。因此歐洲宗主國就比較偏袒和自己較像的圖西人。這是造成盧旺達民族紛爭的遠因。 盧旺達在17世紀之前有盧旺達王國,當時的支配者為從事畜牧業的圖西人,從事農業的胡圖人則是被支配者。但是2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1889年,盧旺達成為德國的保護領,但是隨著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盧旺達就被置於比利時的管理下。在比利時統治時代,少數派的圖西人位於支配地位。 1959年,以圖西人為主,主張王制的「盧旺達國民聯合」成立,胡圖人的「胡圖解放運動」也成立。不久,雙方發生衝突。 1962年,盧旺達獨立。1994年4月6日,盧旺達 胡圖族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所乘坐飛機被二枚飛彈擊落,其本人遇難。此事成為盧旺達大屠殺 導火線。盧旺達大屠殺 的期間由4月7日(盧旺達總統被暗殺的翌日),到7月18日為止,總共有50萬至100萬人遇害。 盧旺達大屠殺時,以法國為主的多國籍軍隊積極介入,但是柯林頓主政下的美國則一付事不關己的態度。當時的聯合國事務總長禁不住指責美國的這種態度。 2006年,法國當局提出報告書,指出暗殺盧旺達 胡圖族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 的首謀者是現任總統卡加梅。 (納哥爾諾卡拉巴赫) 1917年俄羅斯革命後的高加所南部,亞美尼亞、阿塞拜爾和格魯吉亞相繼獨立。之後,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爾之間發生戰爭。原因之一是納哥爾諾卡拉巴赫的歸屬問題。蘇聯併吞兩國後,決定納哥爾諾卡拉巴赫屬於阿塞拜爾。亞美尼亞人對此非常不滿。因為納哥爾諾卡拉巴赫裡的多數派是亞美尼亞人。蘇聯於1991年解體後,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爾就發生戰爭,亞美尼亞佔上風。1994年,兩國達成協議,納哥爾諾卡拉巴赫規亞美尼亞支配。 (塞浦路斯) 1878年之後,塞浦路斯就是英國的租借地。1925年則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在英國入主塞浦路斯之前,塞浦路斯裡的多數派希臘人與少數派土耳其人之間,民族意識不太明顯。然而英國入主塞浦路斯之後,由於採取分割統治,兩民族逐漸進入敵對狀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塞浦路斯的希臘人要求公民投票,與希臘統一;塞浦路斯的土耳其人則要求分割塞浦路斯。英國則讓塞浦路斯於1960年獨立。1960年的憲法相當保護少數派土耳其人。這讓多數派希臘人相當不滿。1963年,兩民族開始紛爭。 塞浦路斯的第一任總統馬卡里奧斯三世是希臘人。1974年,塞浦路斯在希臘軍事政權的引導下發生政變。一國發生民族紛爭時,鄰國有時會介入。介入的理由通常是紛爭當事者的民族同胞,很多住在鄰國。鄰國的民眾此時常會發起遊行,呼叫︰「救救我們自己的同胞!」鄰國的領導人聽到這呼叫,往往心動,派兵介入。 1974年,塞浦路斯的紛爭便是由鄰國希臘興起,由另一個鄰國土耳其的介入而結束。 塞浦路斯位於地中海東部,土耳其的南方。塞浦路斯島僅次於西西里島和薩丁尼亞島,是地中海第三大島嶼。傳說中,塞浦路斯島是美神維納斯的誕生地,有「東地中海的真珠」之稱。地理上與塞浦路斯島最接近的是土耳其。從土耳其南岸到塞浦路斯島,只有75公里。從希臘東部的島嶼到塞浦路斯島,則有380公里。如果從希臘本土到塞浦路斯島,則有800公里。 希臘於1830年自奧斯曼帝國獨立。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4年3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