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讀書雜記(2)
讀書雜記(2)
(其1)古希臘哲學
伯羅奔尼撒戰爭時,蘇格拉底三次上戰場,他非常勇敢,還獲得勳章。這也是他普受年輕人歡迎的原因之一。蘇格拉底的妻子Xanthippe被公認為是惡妻的典型,「xanthippe」這個字在英文中還有「潑婦、悍妻」的意思。但是關於Xanthippe的傳說是否正確,頗有疑問。起碼蘇格拉底的門生柏拉圖認為Xanthippe是一位情愛深厚的普通女性。
Xanthippe之所以被描述成惡妻的形象,是因為後來的犬儒學派想要凸顯蘇格拉底的偉大,因為他能夠在惡妻的家暴下,一直隱忍,而且成為了不起的哲學家。這是犬儒學派的虛構。
西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控告,經過審判,判處死刑。控告者是一位年輕又狂熱的自稱愛國者。控告的內容是蘇格拉底不承認國家認定的眾神,以及引進新的鬼神,腐化年輕人。但這些控告的理由只是表面上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政治理由。原來雅典的30位獨裁者被推翻之後,其中的Kritias是蘇格拉底的好友。掌權者認為蘇格拉底也應該負責,而且蘇格拉底又經常批評政府,是個危險人物。
掌權者原本只希望蘇格拉底可以放棄他的思想,或者出國,沒想到蘇格拉底寧願死也堅決不放棄他的思想,掌權者只好判處蘇格拉底死刑。判死刑後,蘇格拉底在監獄中待了一個月,在這期間,友人策劃蘇格拉底逃獄,但是蘇格拉底拒絕逃獄。甚至到了死刑前二天時,老友克林頓建議他逃獄,也被拒絕、後世的人就將蘇格拉底這種反應視為「惡法亦法」。蘇格拉底明知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審判,但是既然是國家的命令,如果無法說服國家更改命令,就只好遵守命令。對蘇格拉底而言,國家的地位比父母和祖先還尊貴、神聖。
蘇格拉底認為「活得正直」比「活」更重要,因此當面臨「行不義」和「接受不義」之間,必須選擇一樣時,蘇格拉底毫不遲疑地選擇後者。蘇格拉底並且認為「因為不正當的理由被殺」比「因為正當的理由被殺」還好。
蘇格拉底的人格魅力不僅吸引雅典人,也吸引其他城邦的人,紛紛前往雅典,當蘇格拉底的學生。蘇格拉底不是「教導」學問的人,而是與學生一起探討學問。蘇格拉底沒有寫下任何書,他的工作像接生婆,幫助學生生下正確的精神。蘇格拉底認為教育不是從外面教導知識,而是引導出學生內心的價值。
蘇格拉底去世後,他的學生分成3派,1派是快樂主義派(Kyrene)第2派是以安提斯泰尼(Antisthenes)為祖,主張禁慾主義的犬儒派。第3派是以宥克立(Eukleides)為祖,重視辯論的麥加利斯學派(Megarians)。
蘇格拉底的學生之中,第一位收取學費的是Aristippos。Aristippos認為人生的目的在追求幸福、快樂。幸福、快樂是從過去到未來,所有的快樂減掉痛苦的餘額。後來的伊比鳩 魯(Epikurus)主張消極的快樂,也就是沒有痛苦,但是Aristippos主張積極的快樂。Aristippos認為與其為過去的事後悔、為未來的事擔心,不如把握、享受當下。
「犬儒派」名稱的由來是這派人的行為像犬一樣。這派的創始者是安提斯泰尼(Antisthenes)。安提斯泰尼認為與其追求快樂,不如瘋掉算了。別人問他學哲學的目的是什麼,他回答道︰「培養與自己交往的能力!」
「犬儒派」的Dingenes穿著一件衣服,擁有一個袋子,裡面放著少許食物,年紀老了時,再加上一根柺杖。他否定人類一切文化,無視社會的習慣與制度。
有一天,亞歷山大大帝聽說Dingenes的異行,便去拜訪他,問他有什麼需要的東西嗎?Dingenes回答道︰「我什麼都不需要,只求你不要擋住我的陽光。」言下之意,要亞歷山大大帝早點離開。亞歷山大大帝離開後,騎著馬,喃喃自語道︰「我若不是亞歷山大,但願我是Dingenes!」
又有一天,Dingenes看見一個孩子用手掏取河水喝,Dingenes心想︰「在簡單的生活上,我還不如這個孩子!」於是丟棄袋子。
「犬儒派」的人以不擁有任何東西為最高理想,他們過著和乞丐一樣的生活。他們認為無慾則鋼、無慾則幸福。
有人問Dingenes他從哲學學到什麼,他回答道︰「學到無論遭遇到什麼環境、什麼命運,都能處之泰然,以平常心面對。」
柏拉圖40歲時認為讓哲學家當皇帝,或讓皇帝學習哲學,只有這二者之一,才能讓人類免於不幸。
一般都認為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是對照性的哲學家,例如在有名的拉斐爾(Raffaello)所畫的壁畫「雅典學堂」中,站在中央手指指向天的是柏拉圖,站在一旁手指指向地的是亞里斯多德。這幅壁畫象徵兩人的思想天差地。柏拉圖想要脫離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嚮往永遠不滅的彼岸,出身在醫生之家的亞里斯多德則尊重這個現實世界,一點也不嚮往永遠不滅的彼岸。柏拉圖不信賴感覺,亞里斯多德則信賴感覺與經驗,在感覺與經驗之上累積知識。因此亞里斯多德能夠觀察、記述與創造出柏拉圖所無法獲知的學問。亞里斯多德在動物的研究上尤其出色,他分類了400多種的動物,記述牠們的出生、運動和身體結構,在政治制度的研究上,他調查、記述了158個城邦國家的歷史與制度。由於亞里斯多德的學問非常廣泛(從邏輯學、天文學、氣象學、動物學、生理學、心理學、政治學、倫理學、修辭學到形而上學),因此他被稱為「萬學之祖」。
希臘化時代(Hellenism)一般是指從亞歷山大大帝去世那年(前323年),或他東征那年(前334年)開始,到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滅亡(前30年)為止的300年左右期間。因此,希臘化文化是指由於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以及他的後繼者統治那些征服地,而將希臘文化推廣到那些征服地一事。
在希臘化時代,希臘人對異民族的偏見逐漸消失,最具象徵的是,亞歷山大大帝不但自己娶了波斯公主,而且還讓馬其頓的80名軍官與波斯貴族之女集體結婚。就這點而言,亞歷山大大帝違背了老師亞里斯多德的教誨。因為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征出發前,老師亞里斯多德告訴他︰「把希臘人當朋友對待,把異民族的野蠻人當動植物對待!」
然而希臘化時代的偉大地理學者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276-194)卻認為「不應該將人分成希臘人與野蠻人,而應該將人分成好人與壞人。」
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征時,隨軍帶了很多學者,也就是一支學術探險隊。他在東征之後,隨著軍事征服,接下來就是文化征服。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3年12月好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