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讀書雜記(3)
讀書雜記(3)
希臘城邦沒落之後,人們喪失效忠的目標,取而代之的觀念是世界市民(cosmopolitan),最初提出這句話的據說是犬儒派的戴奧吉尼斯(Diogenes),有一次他被問︰「你是哪一國的人?」他回答道︰「我是世界國家的市民!」戴奧吉尼斯的學生克拉堤斯也說過︰「我的祖國不只一個,世界各處都可以居住。」犬儒派的人之所以主張世界市民,因為他們想將個人的自由從國家制度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克拉堤斯的學生Zenon將世界市民的觀念發展成斯多亞學派的一個重要概念,也就是「自然法」的思想。
伊壁鳩魯(Epicurus前342-270)35歲時,前往雅典,開設學園。這所學園可說是在人生大海中,遭受海難者的避風港。這所學園不只收男性學生,也收女性學生,甚至妓女和奴隸,人人平等。柏拉圖的學園只收男性學生。伊壁鳩魯的學園門口豎立一塊告示,上面寫著︰「不懂幾何學的人不得進入!」可見伊壁鳩魯重視自然科學。而且伊壁鳩魯的學園堅決與政治保持距離,不像柏拉圖的學園培養了許多政治人才。
伊壁鳩魯認為人在任何年齡開始學哲學都不嫌遲,因為學哲學的目的是為了靈魂的健康,所以在任何年齡開始學哲學都不嫌遲,就像追求幸福在任何年齡開始都不嫌遲一樣。
伊壁鳩魯認為醫生若無法治療病人,就是沒用的醫生,而哲學若無法治療人的靈魂,就是沒用的哲學。哲學的目的是讓人心裡平靜、讓靈魂沒煩惱、讓人幸福。
不過當時與後世的人誤解伊壁鳩魯的思想,認為伊壁鳩魯主張膚淺的快樂與放蕩。事實上伊壁鳩魯曾說︰「我只要有麵包和水,心裡就充滿快樂。」他對物資上的要求很簡單,只要不餓、不渴、不冷就行了。而且如果能夠滿足這樣的條件,伊壁鳩魯就覺得他的幸福不會輸給宙斯。
雖說如此,伊壁鳩魯倒不是主張石頭或死人般的生活,他反對壓抑人的本能,他仍舊肯定感官的享受。伊壁鳩魯主張追求心寧的平靜,因為這與幸福有關。要如何獲得心寧的平靜呢?伊壁鳩魯認為首先要去除擾亂心寧的要素。擾亂心寧的要素之中,最主要的是害怕死亡與害怕神的心理。伊壁鳩魯之所以重視自然科學,就是因為學習自然科學,有助於我們去除是害怕死亡與害怕神的心理。
死亡是什麼?伊壁鳩魯認為死亡只不過是構成有機體的原子分離而已。死亡之後,我們就喪失一切感覺,死亡只不過是如此罷了。當我們在活著的時候,死亡不在我們身邊,當死亡實際來臨時,我們又已經不存在了,因此無論對活著的人或對死者而言,死亡都沒什麼影響。因此我們之所以害怕死亡,不是產生自死亡本身,而是產生自我們對死亡先入為主的猜測。但是這種對死亡先入為主的猜測是毫無根據的,所以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害怕死亡。不迴避生、不怕死,充分享受當下並且知足,這才是賢慧的人。
至於人們害怕神的心理。一般人認為神會施予好人恩惠,也會懲罰壞人,因此人們害怕對神祭拜不夠的話,會遭受神的懲罰。可是神很聰明,根本不想勞心管世間的事,祂住在另外一個世界,享受平靜又幸福的生活。
伊壁鳩魯派因此而被後世的人認為是無神論者,但是伊壁鳩魯本人卻很尊敬神,他甚至遵守人間的習慣禮儀,祭拜神。
(其二 古羅馬時代哲學)
古希臘哲學傳到古羅馬後,有人接受,也有人反對。以教育來說,當時羅馬富裕人家對子弟的教育,有新式教育與舊式教育。羅馬政治家Cato(前234-149)就遵守古羅馬的傳統,是一位頑固守舊的人。實行新式教育的上流家庭都聘請從希臘來的教師或奴隸,而Cato則對子弟的教育,由自己教授讀寫和羅馬的歷史與法律,以及擲槍、耍刀、騎馬、游泳、打鬥。
新式教育與舊式教育的對決,結果是新式教育獲得勝利。
西元前155年,哲學家Karneandes以雅典使節身份到羅馬出差時,順便舉行一場哲學的公開講座。當時羅馬的青年就紛紛前來聽講。那天Karneandes的演講題目是「關於正義」。他第一天贊美正義,第二天則批判正義,因為他的哲學立場是懷疑論。但是這種模稜兩可的論調卻讓以正義者自居的Cato不滿,擔心這對羅馬的青年有負面影響。羅馬的青年或許會認為與其上戰場獲取名聲,不如靠言論獲取名聲較快速。因此Cato便說服元老院,找一個適當的藉口,將Karneandes趕出羅馬。
Cato排斥希臘文化,連妻子和孩子生病時,都拒絕讓希臘醫生看病,以自己的方法治療,結果妻子和孩子相繼死亡。
古羅馬主要從希臘學習辯論術與哲學,尤其是辯論術,因為學習辯論術的效果立竿見影,在議會或法庭就可以看出效果。哲學就比較不容易被接受,因為一來教師們的主張經常不同,二來羅馬人的性格也比較不喜歡探討哲學。
羅馬在共和時代末期,知識份子都嚮往希臘的學問與思想,對羅馬過去的傳統不關心或瞧不起。但是到了奧古斯都皇帝時代,人們開始復古,他們的口號是「回復羅馬的傳統」,他們強調愛國心,贊美往昔簡單樸素的傳統生活。這一方面是羅馬人在軍事與政治上優越表現的自負心,另一方面也是對東方各先進文明長期累積自卑感的爆發。
羅馬政治家塞尼加(Seneca)曾經擔任尼祿(後來成為暴君)的家庭教師,並成為皇帝尼祿的政治顧問。這樣的經歷自然使他認同現在的體制。他認為沒有獨裁的話,社會只會混亂,社會的和平優於個人的自由,安定的政府優於無秩序。因此他責難很多斯多亞派的人拒絕擔任公職。他對尼祿的暴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尼祿殺害自己的母親時,他還幫尼祿寫辯解書交給元老院。但是塞尼加的心中對尼祿還是相當不滿,而萌生退隱之意。
他認為與其生活在現實的人間,不如住在包括眾神在內的大宇宙較快樂;與其從事公職,不如研究哲學,對社會較有貢獻。塞尼加退隱之後,對尼祿還是相當曲意奉承,即使如此,最後他還是被捲入一場陰謀事件,不得不自殺。
哲學家Epiktetos(55-135)幼時被當成奴隸賣到羅馬,買他的主人殘酷而無知,Epiktetos之所以變得跛腳,就是因為主人的虐待,但是那位主人有識人之明,看出Epiktetos的潛能,將他送到哲學家Rufus那裡學習。尼祿去世後,Epiktetos就被解放。後來Epiktetos開了一所學園,在那兒授課直到去世。Epiktetos主張人類都是兄弟、同胞,要互相友愛。Epiktetos認為我們只是由神導演戲碼中的角色,我們對自己被賦予的角色不要抱怨,無論是扮演乞丐或瘸子,都要按照劇本盡力演出。在指定的時刻上舞台演出,在指定的時刻滿足地步下舞台。我們要全心全意相信神的安排。這種想法是Epiktetos的人生智慧。
羅馬皇帝奧勒裡安努斯(Aurelianus 121-180)是五賢帝之一,也是一位哲學家。奧勒裡安努斯有些神經質,他不喜歡現實生活也不喜歡當皇帝。他最喜歡的是哲學。他的思想相當悲觀,厭惡人生,接近虛無主義,他覺得死亡一步步逼近,有一天自己會歸於空無,而且死後一切名聲都成幻影,遲早被世人遺忘。
奧勒裡安努斯最尊敬的哲學家是Epiktetos。Epiktetos的身分雖是奴隸,心靈上卻是皇帝,而奧勒裡安努斯的身分雖是皇帝,心靈上卻是奴隸,真是有趣。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3年12月好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