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讀書雜記(4)
讀書雜記(4)
(其三 草原革命)
草原遊牧民族的主要家畜是羊,集體遊牧時,最適合的羊數目為600隻左右。超過600隻,人類就很難管理,因為人的速度趕不上羊,於是人就必須依賴馬。人類很早就開始飼養馬,不過起初只是為了吃馬肉和剝馬皮,後來用馬來拖車子,最後人類才騎馬。要騎馬,必須有馬口鉗、韁繩、鞍子和鐙。至少要有馬口鉗和韁繩。
騎馬的發明可以和火車與汽車的發明相比較,都非常重要。人類會騎馬之後,行動速度變得加倍,遊牧民族也可以管理更多的羊,而且可以加強彼此的聯繫。更重要的是發展出騎馬戰。
人類很早就在戰爭時使用戰車。中國在商朝時便使用戰車。不過當時是否用馬來拖戰車頗有疑問,首先是地形的問題,在高低起伏不平的地面,戰車容易翻覆。其次是戰車的強度問題,若要強化戰車,就必須在車輪外面包一層鐵皮,這樣就增加戰車的重量,讓馬容易疲累。此外,在顛簸搖動的戰車上,士兵很難射箭或擲槍,尤其是二輪戰車顛簸搖動更是劇烈。
因此在古代的中國和伊朗,戰車主要是在儀禮上使用,在羅馬則當成運動項目,或是誇示王或將軍的權威時使用。
然而當馬口鉗、韁繩、鞍子和鐙發明之後,馬就可以在戰場上使用。在打仗時,決定勝負的關鍵是誰能迅速將兵力集中在戰略要點。甲方雖然整體的兵力較多,但若兵力分散,容易被各個擊破。乙方雖然整體的兵力較少,但若兵力能迅速集中在戰略要點,可以佔上風。兵力能否迅速集中,要看機動力,士兵若能騎馬,就會讓機動力倍增。因此騎馬戰立即被遊牧民族採用。這是「草原革命」。
(其四 有趣的人物中行說)
西漢文帝時出現一位有趣的人物宦官中行說。漢文帝即位後,想與匈奴談和,便決定將宗室的一位女子嫁給匈奴王單于,派宦官中行說隨行。中行說便前往匈奴所在地,不久就獲得單于的信賴,中行說感恩圖報,便誠心誠意效忠單于。有一次,中行說告訴單于︰「匈奴的人口還趕不上漢的一個郡,匈奴之所以能夠在與漢對抗時,取得優勢,都是因為滿足於簡樸的生活。如果匈奴模仿漢的奢侈習慣,不久就會被漢消滅!」又說︰「如果匈奴人穿了絲綢的衣服,一定很快就穿破。在食物方面,匈奴的牛奶與乳酪比漢的食物對人體較好。」顯然中行說的效忠對象已經從漢轉移到匈奴。
英國史上也有一位類似中行說的人物,Beket(1118-1170)。Beket在亨利二世下任官,他的才能深獲亨利二世信任。當時在英國,國王與教會正在爭奪權勢。亨利二世讓自己的心腹Beket擔任坎特伯雷的大主教,希望教會能從此服從王權。不料Beket一旦進入教會,和中行說一樣,轉而效忠教會,為教會的自由而奮鬥,常常威脅到亨利二世的對教會策略。結果亨利二世派人暗殺了Beket。而羅馬教宗認為Beket是殉教者,將Beket列為聖者。
(其五 景教創始人聶斯脫里)
5世紀時,一位天主教的僧院長聶斯脫里(Nestorius)主張聖母馬利亞是人,所以耶穌基督也擁有人性,結果被天主教的宗教裁判視為異端,而被逐出教門。這派的人就放棄西方,專心向東方傳教。這派傳到中國後,被稱為「景教」。中國人認為景教是從波斯傳來,因此稱其寺院為「波斯寺」,唐朝時,朝廷命令改為「大秦寺」。
景教傳到中國後,吸收了佛教、老子和莊子的思想,還主張人人應該對皇帝效忠、對父母盡孝,相當中國化。
唐武宗時,皈依道教,禁止其他一切宗教,景教遭受嚴厲打擊,因而在中國絕跡。
(其五 共產宗教)
波斯宗教改革者Mazdak(died c. 524 or 528)可說是盧梭的先驅,他主張人人生而平等,也主張應該共有財產與女人,所以Mazdak的思想是一種徹底的共產思想。他宣稱他是受到神的啟示才有這種想法。
(其六 玄奘取經)
玄奘出生於西元600年左右的隋朝,13歲時就當和尚。喜好學問的玄奘越研究佛教,越覺得佛經中有許多矛盾難解的地方,為了解開這些迷惑,玄奘認為只有到佛教的起源地印度一探究竟,換言之,不能只靠翻譯成中文的佛經,必須閱讀原始佛經才行。
627年,26歲的玄奘出發前往西域。當時中國政府因為與西突厥不和,禁止人民出玉門關。因此玄奘是犯了國禁,西出玉門關。他只好白天隱藏,夜晚行走。628年,玄奘終於抵達印度。他在印度待了13年才回國,644年,回到中國,這時他已經43歲。
在回國時,玄奘帶著他搜集的657部佛經,必須用22隻馬搬運。帶著這麼龐大的行李,越過連夏天的積雪的帕米爾高原、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渡過無數的河流。其艱困可以想像,何況還要提防當時中亞經常出現的盜匪。
小說「西遊記」中將玄奘描寫成俊秀的唐三藏,在孫悟空、沙悟淨和豬八戒的英勇護衛下,順利取經歸來。但是在現實中的玄奘,恐怕比孫悟空、沙悟淨和豬八戒等人全部合起來還要英勇!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3年12月好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