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3)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3)
「七千人大會」中,特別受到注意的是林彪。林彪獨排眾議,大力讚揚毛澤東。他如此說道︰「我們之所以會遭遇困難,很明顯地是因為,我們沒有聽從毛澤東主席的警告,我們沒有跟隨毛澤東主席的思想。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此。毛澤東主席的思想絕對不會錯誤。毛澤東主席的思想在任何工作,都扮演決定性角色。毛澤東主席的思想是靈魂、是生命!一通萬事通,旗幟鮮明,方向無誤。」
當大家對毛澤東的領導產生懷疑時,林彪的發言顯然讓毛澤東留下深刻的印象。「七千人大會」結束後,毛澤東下令將林彪的發言分發給黨內幹部學習。林彪的發言可說是後來文革時,毛澤東個人崇拜的雛型。
回顧大躍進運動,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造成4千萬人餓死,卻沒有發生大規模抗爭活動?為什麼經過大饑荒,卻沒有動搖共產黨的統治?
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1949年之後,從「鎮壓反革命」到「反右派」,無論是黨內或黨外,都見識到國家暴力的可怕。人民的反抗意志被徹底壓抑,「恐怖」使人民放棄反抗。
第二,政府實施徹底封鎖資訊,宣傳假輿論,讓絕大多數的人民,包括大部分官員,幾乎不知道實際發生的狀況。他們以為饑荒只發生在自己住的地方。
毛澤東是個充滿矛盾的人。他熱愛讀書,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他創作的詩詞也有相當水準。然而他的最高學歷只是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沒有在一流大學受過教育。
毛澤東對知識份子持有兩種態度。一種是重視知識份子在推動歷史上的角色,另一方面,他又瞧不起知識份子,認為知識份子的知識不如農民與勞工的知識。他認為知識份子必須被徹底改造。
毛澤東曾經說作他的接班人的條件是「年輕、明白自己的立場以及沒有學問」。後來看毛澤東挑的接班人,無論是王洪文或華國鋒,的確符合這三個條件。
毛澤東認為知識份子自以為有啟蒙、教育大眾的使命,其實最需要被啟蒙、教育的是知識份子,農民與勞工才是知識份子的教師。毛澤東認為知識份子必須踏出精神勞動,進入肉體勞動。毛澤東相信透過肉體勞動,可以改變內心的世界。
當然,毛澤東並非討厭所有的知識份子。他對自然科學家特別保護。毛澤東敵視的是人文科學的知識份子。因為人文科學的知識份子會挑戰當局的輿論宣傳。自然科學家不但遠離政治,而且還可能強化政權。例如,鄧稼先、王淦昌等科學家就為中國的「兩彈一星」(原子彈、氫彈與人造衛星)作出貢獻。毛澤東最討厭的是知識份子的獨立思考。
1949年之後對知識份子的思想改造是從批判電影「武訓傳」開始。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報」登出毛澤東親自執筆的社論「必須重視對電影武訓傳的討論」。內容大概是說武訓是宣傳封建文化的思想家,社論並且問電影的製作者︰「向人民讚美如此醜陋的行為,能夠原諒嗎?」
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政策。他對民主黨派和知識份子說︰「如果發現黨和政府的工作有什麼問題,儘管批評。」3月6日,毛澤東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說︰「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而言,沒有什麼可畏懼。我們共產黨員不會畏懼別人的批評。」
當時,民主黨派、高級知識份子與大學生,對8年來共產黨的統治的確蓄積不滿。首先,共產黨長期不信任知識份子,並且透過種種政治運動,強迫知識份子改革意識。
北京大學教授傅鷹說︰「黨與黨外人士之所以關係不好,是因為『三反』(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錯了。黨一發現人民有不好的思想或行為時,就認定是中產階級思想之故。這樣不公平。」
傅鷹的這段話代表了一些知識份子的心聲。
共產黨與國民黨在爭奪政權時,共產黨宣稱將來要與民主黨派人士合組聯合政權。當時代表民主黨派人士的中國自由知識份子,背後有美國支持。他們以為自己是「第三勢力」,對未來的中國充滿美好的想像。因此當共產黨宣稱將來要與民主黨派人士合組聯合政權時,他們就投入推翻國民黨的行列。建國初期,共產黨至少在表面上履行了聯合政權的承諾。然而韓戰之後,隨著各種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展開,民主黨派逐漸遭受冷落。羅隆基、章伯鈞等民主黨派領導人心裡非常不滿。
1957年,毛澤東發動「反右派鬥爭」。這個運動的實際負責人是鄧小平。朱鎔基也被貼上右派的標籤,下放到邊境改造。當時中國30%的知識份子被認定是「異份子」。毛澤東自己說鳴放是「陽謀」,是「引蛇出洞」,讓右派自由發表反動言論,然後再將他們肅清。統治者用這種欺瞞的手段,肅清自己的人民,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找不到第二個例子。
1949年之後,中國的知識份子就一直走坎坷的路。不僅社會地位低,而且生活水準也低。學者張黎比較抗戰前、1949年、1952年、1954年的研究員待遇。抗戰前薪資為750元人民幣,可以買200袋麵粉。到了1954年,薪資為244.8元人民幣,只可以買27.2袋麵粉,為抗戰前的14%。當然,比物質待遇還悲慘的是由於政治運動,人性遭到扭曲。在頻頻出現的政治運動中,知識份子是主要的被害人,不過有時也扮演加害者的角色。許多知識份子面對壓力,為了保身,有時會攻擊他人,顯示自己的忠誠。
在那個時代,郭沫若是為了奉承權力而不惜出賣靈魂的典型知識份子。1957年,郭沫若與毛澤東同機飛到莫斯科參加慶典,在回國時,他寫道:「在1萬公尺高空,為什麼艙內特別明亮,原來是:窗內窗外,有兩個太陽」,他將毛澤東比成「第二個太陽」,真是厚顏無恥。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4年5月好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