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美國現代思想

美國現代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國外方面,於1949年與歐 洲各國組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對抗蘇 聯等共產國家。在國內方面,於1948年開始取締共產 主義者。1950年,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Raymond McCarthy 1908-1957)指出美國國務院內有 共產黨員潛伏,一時發生風聲鶴唳的麥卡錫主義 (McCarthyism)。 美國一方面自認為是自由的堡壘,一方面又呈現極權 主義的姿態,相當矛盾。 以純粹邏輯思考來說,「自由主義」的本質是「只要是 當事人基於自由意識的選擇,無論是任何思想,都可 以被容許,不應該被干涉。」因此當事人若選擇希特 勒政權那樣的法西斯制度,或是蘇聯那樣的共產制 度,旁人也不得干涉。這才是「自由主義」。 美國以全世界自由的堡壘自居,對抗極權主義的那一 刻,就已經陷入自我矛盾的情境。 1940年代,在美國談論「自由」,最有影響力的是佛 洛姆(Fromm 1900-1980)的「逃避自由」,以及海耶 克(Hayek 1899-1992)的「到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 佛洛姆與海耶克都認為西歐越來越難維持「自由的精 神」,並且人們感覺放棄自由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從 另一個角度看,極權主義的威脅並不是來自德國、義 大利和蘇聯等外部,而是來自美國、英國等自由主義 社會的內部。 佛洛姆認為資本主義創造出必須為自己負責而又自由 的個人,但是這會讓許多人感覺孤獨和充滿無力感, 因而逃避自由,跟隨命令自己的權威。佛洛姆指出德 國之所以會出現納粹,就是這種社會心理。但是這不 是德國特有的現象。在現代社會中,群眾感覺孤獨和 充滿無力感,是常見現象。 佛洛姆認為要克服這個危險,必須實施合理的計畫經 濟。 但是海耶克認為計畫經濟才是放棄自由,通往奴役之 路。海耶克指出納粹掌握政權之前,德國也有許多人 認為不要經過民主討論,讓獨裁者決定經濟計畫。「納 粹」的德語是「國民社會主義者」之意。對海耶克而 言,右派的納粹與左派的共產主義,在以計畫經濟為 志向的社會主義上,基本上是同類。計畫經濟會邁向 極權主義。 海耶克認為英國和美國也有人贊成計畫經濟,他們願 意拿自由換取安全和保障。海耶克認為安全和保障固 然重要,可是不應壓抑市場競爭。對海耶克而言,市 場競爭不只是交易、追求利益的場所,也是鍛鍊自由 精神的場所。 日裔美籍政治學者福山(Fukuyama1952-)著有「歷史 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福山認為歷史已經結束,自由民主主義取得最 後勝利。另一位美國學者杭廷頓(Huntington 1927-) 著有「文明的衝突」。杭廷頓雖然認為自由民主主義取 得勝利,但是冷戰後,卻產生新型態的對立。新的對 立不是因為經濟或意識形態,而是因為文化認同。杭 廷頓預言各文明之間的斷層線(fault line)將成為未 來的戰線。在冷戰時代,一直被美蘇壓抑的文明之間 的對立,在冷戰結束後爆發出來。將來伊斯蘭文明、 儒教文明、印度文明可能一一向西歐文明挑戰。 杭廷頓認為以往的世界史,是以「西洋化」的方式邁 向現代,但是非西歐各文明一面引進西歐近代的科 技,一面復興自己的傳統文化,現在出現擺脫西歐化 的傾向。伊斯蘭文明、儒教文明等非西歐文明,在人 口的增加與經濟發展上,已經逐漸凌駕西歐。並且這 些文明有團結一致,共同對抗西歐的情形。西歐以往 以自己的價值觀,塑造世界秩序,形成普遍主義。為 了避免文明間的戰爭,西歐應該放棄這種普遍主義, 並且接受全球多文化性的現實,在彼我之間找出共同 性。 2002年2月,美國60位知識份子發表一封公開信, 標題是「我們為何而戰?」內容表明支持布希總統對 恐怖份子開戰。內容並且承認在「911事件」之前, 美國對其他文化無知而傲慢,另一方面也支持「美國 的價值」,亦即︰一,必須尊重人的尊嚴。二,確信獨 立宣言、林肯在蓋茲堡的演講、金恩牧師的演講等所 顯示的普遍性道德價值。三,了解每個人對真理的詮 釋不一定相同,因此對他人持不同詮釋,採取寬容態 度。四,主張良心與信教的自由。 這封公開信的署名人包括杭廷頓與福山。 (全文完) 贖罪者理州上 2014年5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