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宗教改革時代的社會史(1)

宗教改革時代的社會史(1
1517年,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揭開宗教改革的序幕。從此,不只是信仰,中世紀以來的舊法律、制度、經濟結構、生活習慣、政治理念和世界觀都有很大的改變。
傳統的歷史學是由德國歷史學家蘭克(Ranke 1795-1886)所確立。它的特色是偏重政治史與事件史,將焦點集中在王侯貴族、政治人物等上層階級的人,注意革命、戰爭等社會激烈的變化,例如拿破崙、法國大革命都是歷史舞台的主角。然而「社會史」卻與此對抗,把焦點集中在中下階級,以及注意100年、200年也不會改變的制度、習慣與價值觀。
領導「社會史」研究的是1929年,由法國學者費弗爾(Lucien Febvre1876-1956)與布洛克(Marc Bloch1886-1994)創辦的《經濟與社會史年鑑》。他們的目標是1.往昔的歷史學重視政治和大事件,他們重視的則是能夠抓住整個社會的歷史。2.因此,他們要積極引進經濟學、地理學、民俗學、語言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的成果。
他們關心中下階級的日常生活。
法國歷史學家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 1902-1985)為今日的「社會史」研究提出新視點,他認為應該注意至少百年之間,或數百年之間也會改變的東西。他將其稱為「結構史」或「長期持續的歷史」。
研究社會史最困難的地方是史料太少。如果是研究王侯貴族的生活,有他們留下的日記和筆記,或是其隨從、臣子的記錄公私文書。但是一般大眾多半不會寫日記,首先他們多半不會寫字,而且他們也沒有隨從。
不過在宗教改革的時代,由於活版印刷術快速普及,跟以前的時代相比,增加了不少有關大眾生活的史料。
宗教改革是從馬丁路德反對贖罪券(Indulgence)開始。任何人即使有什麼違反信仰的行為,只要購買贖罪券,就可以在死後進天國。當時的天主教教宗利奧十世(Leo 101475-1521)為了修建聖彼得大教堂,需要錢。他便派人到德國大肆販賣贖罪券。可是馬丁路德認為死後靈魂的救贖,並不是看現世的行為,而是看信仰是否夠虔誠。他並且認為教宗無法赦免任何罪,因此教宗販賣的贖罪券也無法赦免任何罪。
宗教改革的時代,恰逢活版印刷術快速普及,因此宗教改革派便使用活版印刷,傳佈大量以低價印刷的傳單,獲得許多民眾的支持。因此有人說︰「沒有活版印刷術,就沒有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歷史上第1個使用印刷物這個媒體的思想宣傳運動。宗教改革派平均比天主教的領導人還年輕許多,所以他們能夠勇於採用新媒體。
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之後的30年,1520年,馬丁路德36歲,他的協助者墨蘭頓(Melanchthon 1497-156023歲,蘇黎世的宗教改革者茨溫利(Zwingli 1484-153138歲,史特勞斯堡的宗教改革者布沙(Bucer 1491-155129歲。巴塞爾的宗教改革者艾科蘭巴迪(Oecolampadius 1482-153138歲。
另一方面,天主教教會已經持續數百年,組織已經官僚化,樞機主教和各地司教等上層階級,都由年齡大的人擔任。
16世紀初期,德國的識字率為3%4%之間,如果是都市則有5%。不過當時的識字率越來越增加。例如在1600年的漢堡,購買書籍和樂譜的人為4千人,佔漢堡市人口的10%。換言之,包括其家人以及雖識字卻沒購買書籍和樂譜的人在內,有百分之數十的人識字。專家估計在16世紀初期,德國都市識字率約10%30%之間。還有,16世紀的紐倫堡可能有1半的市民識字。
「集團讀書」也值得注意。1524年,1位男子在紐倫堡的廣場,因為大聲朗讀宗教改革激進派卡爾史達(Karlstadt 1480-1541)的書籍,而被紐倫堡市當局逮捕。這意味這位男子試圖在廣場進行「集團讀書」。另外在1560年代,於1個村莊,1位傳教者在朗讀宗教改革的書時,許多聽眾湧入,室內擠滿人,以致有60人在室外聽。宗教改革派似乎把「集團讀書」當成他們的戰略。1520年的1份宗教改革派的傳單,如此寫道︰「如果想知道反天主教的事,就到識字的朋友那裡去,請他唸新約聖經中聖保羅的信。」另1份傳單如此寫道︰「如果自己不識字,就請貧窮的學生唸給你聽,他應該很願意為了獲得1天所需要的麵包而唸給你聽。」不過這樣的傳單有1個矛盾之處,那就是傳單的內容,不識字的民眾看不懂。或許寫傳單的人期待識字者可以將傳單的內容讀給不識字的民眾聽吧!
在識字率低的社會,宗教改革派為了散布自己的思想,想出另一個方法,那就是同時使用繪畫和文字。
在中世紀,知識份子使用的文字是拉丁文,一般民眾根本沒有機會學習拉丁文,甚至連和一般信徒直接接觸的司祭們的拉丁文程度也很低。他們在彌撒等教會的儀式中,雖然使用拉丁語,但那完全是死記。而且信徒根本聽不懂拉丁語,所以不會發生問題。
根據1545年薩克森的教會巡察報告,某村莊的牧師不會用拉丁語說摩西的十戒,只能用德語說,而且還說得不很完整。
從中世紀以來,天主教教會就認為只有聖職者才能從聖經得到啟示,一般信徒只能聽聖職者的說明,沒有必要自己閱讀聖經,甚至不應該自己閱讀聖經。以拉丁文寫的聖經是聖職者的專屬物,嚴禁將聖經翻譯成各地語言。若有人翻譯聖經,就是異端。
從以前開始,贖罪券就有競爭者——聖遺物。所謂聖遺物,就是耶穌基督或聖母馬利亞,或使徒、教父等聖人,留下來的物品。據說如果膜拜這些聖遺物,死後就可以免去煉獄之苦。因此民眾除了購買贖罪券之外,還爭相膜拜這些聖遺物。事實上薩克森領邦的君主Friedrich是個聖遺物的狂熱收藏家。和他很親近的畫家克拉納赫(Cranach 1472-1553)在1507年時,寫了一張Friedrich所收藏聖遺物的名單。一共有5005種。據說這些聖遺物加起來,可以免除127703年又116天的煉獄之苦。之後,Friedrich繼續收藏聖遺物。1518年時,增加了3倍以上,達到17443種。Friedrich所收藏的聖遺物,包括耶穌基督出生後所穿的嬰兒衣的一小片布、耶穌基督出生在伯利恆馬廄裡的數根稻草、耶穌基督出生後東方三博士前來祝賀時攜帶的金塊一小碎片、耶穌基督的數根頭髮和一搓鬍子、耶穌基督的衣服數片布、最後的晚餐時耶穌基督吃剩的一小片麵包、耶穌基督被釘上的十字架的35個碎片、35根釘到耶穌基督手的鐵釘、耶穌基督死後蓋在祂臉上沾有血跡的7個布片、耶穌基督復活後升天時所站立的石座一小碎片、聖母馬利亞的4根頭髮和她所穿4小片衣服的布、聖奧古斯丁(Augustinus)的4顆牙齒、聖海諾尼莫斯Hieronymus 348-420)的1顆牙齒等。這些聖遺物幾乎都是荒誕不經。不只是Friedrich,當時歐洲許多地方都有安置聖遺物,供民眾膜拜。那麼,據說這些聖遺物是真的或是假的?遺憾的是百分之百是假的!據說如果將歐洲所有的耶穌基督的骨頭收集起來,可以復原1千位以上的耶穌基督。
佛教徒也對佛舍利塔中的佛陀骨頭虔誠膜拜。他們也不知道裡面的佛陀骨頭是真的或是假的。
(待續)
理州上  20134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