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台灣是誰的?(1)

台灣是誰的?(1
「台灣是誰的?」是專欄作家范疇的作品,部分精彩內容如下︰
★前言
台灣若認定自己的命運不是統就是獨,那麼現在活著的台灣人,抑鬱以終的可能性很大。這本書的角度不是台灣人的角度,也不是中國人的角度,我希望它是世界人的角度。台灣真正面臨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中國大陸問題,而這個問題只有從世界人的角度來做遠距離的宏觀,才可能有解。
台灣的政治力、經濟力,完全可以是目前的2倍、3倍,然而,卻因為台灣人還沒想清楚「我是誰」,它們就壓抑成了目前的水準。
   台灣是誰?
所有的策略都必須先老實面對3個問題,否則必定失敗。這3個問題就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現在在哪裡?
為什麼台灣幾乎停止了對3個問題的公開討論?據說,是因為顧及了「中間選民」及「首投族」。「中間選民」覺得現狀挺好,他們怕的是現狀改變。「首投族」則是90後世代,一輩子不知道台灣曾經有過國際地位,他們關心的是職業生涯和個性發揮。
民進黨問了中國大陸一句話︰你會天真的認為國民黨將永遠執政台灣嗎?這句話,北京聽進去了。然而,大陸問民進黨一句話︰你會天真的認為大陸會讓台灣獨立嗎?民進黨看起來還沒聽進去。大陸也問了國民黨一句話︰你會天真的認為美國不會為了它自己的國家利益而放棄維護台灣嗎?國民黨倒是聽懂了,但是至今無法提出任何答覆。
眼下,民進黨及國民黨看起來都在等待某種歷史的偶然來救台灣。例如大陸內部發生動亂使得北京自顧不暇。若真有這樣的期待心態,那就是幻想了。
今天的台灣可以有2種選擇︰拖延等待,或主動作為。若是主動作為,那麼就是1個千古的策略問題了。在付諸實務之前,台灣必須先自己回答3個問題︰台灣是誰?台灣從哪裡來?台灣現在在哪裡?
藍綠陣營為了各自「政治正確性」下的選票,都不願公開承認自己與對方之間具有公約數,似乎誰先承認,誰就輸了陣勢。這就是台灣民主不成熟的地方,以及台灣選民不成熟的地方。台灣人民不知道,他們拒絕提煉藍綠之間的公約數,付出的代價是自我掌握命運的能力。
中國大陸內相當一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民,基於其對歷史的深刻認識,將台灣的存在視為1種中國未來的參照物。
★過小日子,還是改變世界?
當蘋果公司還不大的時候,20來歲的領導人賈伯斯想網羅百事可樂總裁史考利,當時百事的市值超出蘋果百倍也不止。史考利猶豫之際,賈伯斯問了他一句話︰「你是想一輩子賣糖水,還是來跟我一起改變世界?」
大哉問!
台灣人口是中國大陸的60分之1,面積300分之1。若提問︰「台灣領導人是想讓台灣一輩子在中國大陸的陰影下過小日子,還是帶領台灣人民超越兩岸關係的糾纏來改變世界?
大哉問!
藍綠不管誰執政,如果台灣的遠景就是一輩子過小日子,那麼坦白講,眼前就有1個好樣板——香港。台灣香港化就可以了,馬照跑,舞照跳,鄧老先生的智慧已經把話講到頭了。
中國的未來影響世界的未來,而台灣的未來影響中國的未來,簡單的3段論,台灣的未來足以影響世界的未來。台灣如果劃地自限,無法突破兩岸關係的軌道,不能以一種世界的高度來定義、呈現自己,世界將失望,中國大陸人民將失望。
那些不相信小小台灣可以最終影響世界命運的人,容我引用英國文豪蕭伯納的1句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創新突破都是由不講理的人完成的;講理的人的論點都基於現實勢力,而基於現實勢力不可能產生創新突破。」
台灣,你可以過小日子,或起身影響世界命運。開闢,在台灣手中。
   歷史大脈絡下的台灣
1百多年來,華夏文化在政治上的糾纏,其實不脫2條路線︰開明專制還是自由民主。台灣,由於歷史的因緣際會,首先告別了開明專制,進入自由民主的軌道。大陸今天的改革開放及一黨專政寫入憲法,本質上是清末維新立憲的山寨改良版,鄧小平或可視為康有為、梁啟超的傳人,青出於藍然勝於藍。
   只有開明專制才能救中國這個思想從未消失。自由民主路線也未消失,竟然最後在台灣開花結果。今天台灣的獨派人士只責罵「蔣介石專制政權」,閉口不談隨著國民黨來台的自由民主派知識份子對台灣自由民主的作用和貢獻,實非君子作為。不正視歷史,使得獨派永遠雙腳不能落地。
新加坡是個獨立國家,各種成就可謂傲立於世。然而,自建國以來,開明專制是它的主旋律。奇妙的是,此次以華人為首的工人黨,其領導人在選戰中吶喊新加坡應該更民主時,引用的案例竟然不是英國的民主,不是美國的民主,而是中國的五四運動。它凸顯了一個大歷史的脈絡︰當挑戰開明專制時,對華人最親切的自由民主精神案例還是五四運動。儘管新加坡已經獨立,這個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還未能完全擺脫「中國」歷史元素的糾纏。
台灣,在這個大歷史脈絡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及地位,但是很多台灣人沒有意識到這點,劃地自限,硬生生地脫離中華大歷史,把一場亞洲多人運動會變成孤芳自賞的海角一人運動會。
   大台灣還是小台灣?
整套國民黨當年在大陸的體制,濃縮到一個300分之1的地理面積上,有立法院、省議會、總統府、行政院、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清華大學、衡陽路、漢口街,此是謂「大台灣」,一個背負著泱泱大國意識形態的小島。
廢省、教科書「去中國化」、中正紀念堂內蔣公座像上辦風箏展,此是謂「小台灣」,一個擺脫了泱泱大國包袱的大島。
其實,台灣社會中有一個部門,老早就擺脫了「小台灣」、「大台灣」的爭端泥沼,成功地將「大台灣」的靈魂轉世到「小台灣」的軀殼中。這個部門,就是電子產業,他們瘋狂的講究效率。還有一個走出了「大台灣、小台灣」死胡同的部門,那就是以慈濟為代表的慈善組織。他們的精神是泱泱普世的,但雙腳是站在台灣的。同樣的,他們非常講究效率。相較之下,政治部門、政府部門、學術部門、文化部門、甚至媒體部門,顯得太落後了。眾多聰明才智之士的精力還糾纏在大台灣、小台灣的泥沼中。
(待續)
理州上  20134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