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台灣是誰的?(3)

台灣是誰的?(3
   沒有了中國,兩黨即失業
假設中國大陸突然消失,民進黨和國民黨就頓時會兩眼茫然,進入失業狀態。民進黨和國民黨今天吃的政治飯,基本上就是中國飯。它們雙方今天存在的本質,其實就是中國概念牢籠中的政治犯。假設中國大陸在30年前突然消失,料想不至於讓台灣的政治頓然無所依託,那麼,為什麼僅僅不過30年,台灣的政治重心就由台北遊離到北京呢?是誰把台灣送進了中國概念的牢籠?就是台灣不成材的政治人物自己。
許多問題,明明是台灣自己內部的問題,也非得扯上中國,賴到中國。試問,台灣的國際地位低落,可以歸罪中國,但台灣的世界地位低落,也可以賴到中國嗎?台灣的大學排名落後,可以賴到中國嗎?台灣的某些產業創造力停滯,可以賴到中國嗎?台灣的媒體自由度排名退步,可以賴到中國嗎?台灣的水土災難頻繁,可以賴到中國嗎?台灣的貧富差距擴大,可以賴到中國嗎?台灣學生的中文退步、英文不前,可以賴到中國嗎?
中國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藉口,而造成這種態勢的千古罪人,就是台灣的政治人物。更可恨的,政治人物們為了政黨私利、個人家族私利,綁架了台灣人民的潛力,把台灣出賣給那個叫做中國的概念。
   民進黨必須正視它的「大國意識」
民進黨要成其偉大,首先得正視它的「大國意識」。民進黨執政時氣急敗壞的辱罵新加坡是個「鼻屎大」的國家。新加坡700平方公里,是台灣的2%;以台灣是170公斤的人體來比喻,新加坡這塊「鼻屎」將重達1.4公斤,你見過1.4公斤的鼻屎嗎?中國的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台灣是它的0.375%,以中國是170公斤的人體來比喻,台灣是260公克。以新加坡對中國,新加坡只有0.5公克,很適合被稱為「鼻屎」。民進黨稱新加坡為「鼻屎」,顯然站的高度是中國的高度。
民進黨在主張「台灣獨立」的時候,擺脫不掉中國傳統的「大國意識」。我們不敢論斷這意識的來源是早期國民黨教育的成功,還是日本軍國主義教育的影響,還是台灣人民歷史上一向就認同自己是大國子民。但那意識存在,至少在潛意識中存在。
歷史讓台灣變成1個身穿大國大衣的島嶼;這島上的人,經常口出大國之言,搞大國才能支撐的行政機構,玩大國才有的複雜政治。
   打破隱性經濟鎖國,台灣才安全
外部安全的要素有3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台灣若想保持兩岸關係的平衡,唯一的辦法就是大力加強經濟層面的安全係數。當台灣的經濟被動依賴中國官方政策的程度超過50%時,大概政治方向就確定了。解套的策略是促成台灣的經濟活動真正向世界開放,然而台灣當下的「政治正確性」基本上排擠了這個策略。等到10年間的某1天,台灣人民發現其實經濟開放是唯一選擇時,為時已經晚了。
經濟向世界開放,就是跳出大漢民族的驕傲,放下河洛福佬的身段,拋棄亞洲孤兒的悲情,以1種持平的心態接納外國人、外國資金。
今天許多台灣人,潛意識裡其實已經把中國當作自己的某種政府,被照顧得不夠就抱怨,進入1種「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筷子罵娘」的奇異心理狀態。
★陸資入台,經濟轉機還是命運轉機?
陸資入台,台灣最擔心的應該是「比大小」的問題。台灣股市的總市值,不到滬深股市總合的4分之1,也只是中國外匯存底的4分之1。北京若舉全國之力,台灣可以被整體收購。這對台灣,是不是1次經濟轉機?從台灣企業主的觀點來看,肯定是。但對於政府而言,則必須從30年、50年的觀點看問題。馬政府提出「先經濟,後政治」,其實是個不存在的命題。因為對中國而言,經濟就是政治。台灣問題是歷史性任務,能夠劃分經濟和政治嗎?
台灣應該花10年時間,把台灣打造成為中國科技企業主及高端技術人才的財富安全基地。今天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瓶頸之一就是腦力、智力的經濟價值無法體現。這是一筆巨大的「含金量」,20年之內,中國的環境煉不出來,而在台灣的環境下卻可以。
陸資入台,只要明白了以下4個道理,就敞開大門吧。這4個道理是︰「沒有蔥花,蛋就香不起來」;「中國是老虎,台灣是翅膀」;「中國靠勞動力,台灣靠腦動力」;「在中國沒有財富安全感,在台灣有財富安全感」。
   兩岸缺少民意交流的軌道
中共智囊鄭必堅率團赴台與台灣各界展開政治性對話,這是件好事,凡溝通過的,必留下痕跡。
兩岸關係的穩定,至少需要6條軌道。目前已經成型有5條軌道,包括︰
1.官方的陸委會、海基會,與中國的國台辦、海協會。
2.就是所謂的「國共平台」,這是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敘舊事、博新情的平台。
3.已經進行了20年的娛樂軌道。以鄧麗君為符號的台灣流行文化,可以視為改革開放實施過程的「軟化劑」。
4. 文化的軌道。從雲門舞集、賴聲川舞台劇、羅大佑、侯孝賢、李安到海角7號,從早期的李敖到近期的龍應台。
5.就是剛剛發生的「智囊界」接觸。
但是兩岸缺少1條雙方民意代表交流的軌道。中國人大代表雖然不是百姓選出來的,但是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是實實在在為人民做事的。雙方民意代表無論政治立場如何,他們之間有1個共同話題︰如何讓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
   台灣如何解讀中國?
在解讀中國這件事上,台灣已經越來越失去自我的看法,而隨著西方或日本的解讀方式起舞。以同文同種同文化的根源,台灣應該是最瞭解中國的地方。以老國民黨當年與共產黨某個程度「師出同門」的歷史淵源來看,台灣應該比誰都清楚共產黨的思維。然而,今天台灣社會對中國的解讀,大多是取材於西方及日本對中國的解讀。在中國這個議題上,台灣應該是世界的老師,結果變成了世界的學生,還是個不好獨立思考的學生。世界上沒有任何1個其他地方的命運像台灣一樣,與中國的命運這樣緊密的綁在一起,而台灣竟然沒有自己獨立的中國解讀!
中國之外,還有誰比台灣更瞭解面子文化和面子政治呢?西方人分析中國時,離不開「利益」、「權力」、「尊嚴」、「野心」、「對抗」、「和解」這些西方概念;台灣人分析中國,應該要從面子、裡子的解讀座標來看問題。抓住裡子,給足面子,才是台灣解讀中國的正途。
當前局勢下,對台灣最有利的做法是協同中國做足面子,緩和它的裡子壓力。不幸的是,台灣不但對中國的裡子問題認識不清,還對中國不斷發出的「面子信號」不給面子。這證明了台灣對中國的解讀不清。對台灣政府的忠告是︰對中國的面子最好多給,對北京裡子的關懷也不能沒有。
(待續)
理州上  20134月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