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

中國哲學史(1) 「中國哲學史」(中公新書)是日本 學者中島隆博的著作,部份精彩內容 如下: 序言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創立100周年。 這100年中國變化極大。現在的中 國,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民主主義 與權威體制,復興儒教與後現代相結 合。現在的中國哲學者如何理解現在 的中國呢?中國哲學究竟是什麼? 春秋戰國時代出現的孔子、老子等諸 子百家在舊秩序崩潰時摸索未來,創 造出中國哲學的泉源。 漢帝國的哲學不久變成六朝期的玄 學,並且與佛教交涉。中國哲學如何 與隆盛期的佛教對決?唐朝的古文 運動、宋朝的朱子學、明朝的陽明學 是儒學從最根本再定義的哲學運動。 明朝末年,天主教開始到中國傳教。 透過與異國對話,清朝考證學成立。 中國往革命與民族主義邁進時,近代 中國摸索新方向。戰後,現代新儒家 與西方對峙。 了解中國哲學的來歷,是理解現代中 國的重要關鍵。 第一章 中國哲學史的起源 在許多中國哲學史的書當中,最有影 響力的是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 這本書於1950年代初期翻譯成英文 書。這本書在緒論時,如此定義中國 哲學史: 哲學原本是西方的詞彙。現在要講述 中國哲學史,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中國 歷史中種種學問當中,挑選出吻合西 方所說的哲學。 馮友蘭把希臘哲學分類成物理學(自 然學)、倫理學、論理學三大部門。 然後再將哲學分類成: 宇宙論----目的是探求「世界的道 理」。 人生論----目的是探求「人生的道 理」。 知識論----目的是探求「知識的道 理」。 馮友蘭再將其細分化:宇宙論為存在 論與宇宙論,人生論為心理學與倫理 學與政治社會哲學,知識論為認識論 與論理學。 馮友蘭又如此寫道:「中國沒有哲學 這個詞彙。中國自古所說的『經』、 『子』就有與哲學史相近的材料。」 中國的經史子集四分類中,經是經 書(有權威的經典),史是史書,子 是諸子之學,集是文學。 馮友蘭又如此寫道:「孔子之前沒有 私人著述,所以不知道有沒有正式的 哲學。」又寫道:「從門人的紀錄來 看,孔子擁有體系的思想。」 換言之,孔子是近代哲學家。 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寫道: 「政治如此黑暗,社會如此混亂,貧 富如此懸殊,人民如此困苦。在這種 情況下,產生種種反動思想。」 胡適在美國以杜威為師,學習實驗主 義。 馮友蘭如此寫道:「社會舊制度崩潰 的過程中,守舊的人目睹世風不古, 人心淪陷,而擁護舊制度。孔子就是 這種人。」 (待續) 2022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