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歷史探微16

(斯賓賽)

英國思想家 斯賓賽(Spencer 1820-1903)的父親是學校的博物教師,

很相信科學,他的口頭禪是:「What is the cause」從1833年到

1836年, 斯賓賽與他的叔叔住在一起。他的叔叔相信極端放任思想。

對 斯賓賽而言,家庭就是學校,父親與叔叔就是教師。父親教他尊重

科學的態度,叔叔灌輸他自由放任的思想。這兩樣結合起來,就成為

斯賓賽的演化論。

斯賓賽的演化論觀念於1850年代形成。1859年,達爾文出版「物種

起源」。可是,斯賓賽的演化論觀念在\1850年代就已經形成,比達

爾文出版「物種起源」還早。不過,演化「development」這個觀念

是當時許多知識分子的常識。斯賓賽將這個常識的適用範圍拓寬,達

爾文將這個常識賦予科學解釋。斯賓賽創造了一個有名的詞彙「最適

者生存」(survial of the fittest)。環境不斷變化,能夠適應這種變化

的人就生存,不能夠適應這種變化的人就滅亡。這是自然的過程。對

斯賓賽而言,國家不應該干涉這種自然的過程。他始終反對國家的干

涉,堅決擁護個人的自由。斯賓賽認為社會如果放任自然的過程,透

過生存競爭,劣弱的個人會消滅,優秀的個人會繼續生存。換言之,自然過程的目的是要除去社會中劣弱的個人。如果國家干涉的話,反

而會讓劣弱的個人繼續生存,讓優秀的個人消滅。

(希羅多德)

埃及好幾千年沒出現一位歷史學家。據說是因為埃及人認為文字以及

一切有關記錄的東西,都由專門的神主宰。人不應該敘述歷史,否則

就是冒瀆神。有這樣的宗教觀念,當然無法產生歷史學家。美索不達

米亞也是如此。但是古希臘就不一樣了。前五世紀古希臘的希羅多德

Herodotos)被稱為「歷史之父」。 希羅多德的特色是,他雖然身

為希臘人,卻對東方專制君主統治下的世界很關心。

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中,有七人貴族會議在探討獨裁政治、貴族

政治、民主政治這三種政體哪一種比較好的一幕,相當有趣。大致內

容如下:

奧特尼斯說:「在獨裁制度下,獨裁者不必負任何責任,為所欲

為,這樣如何維持有秩序的國家制度呢︖在這樣的制度下,連這世界

上最優秀的人物,一旦坐上這個君主的位子,就會忘記過去的志

向,因現在的繁華榮耀,而產生傲慢之心。」

與此相對地,由大眾來統治有「萬民同權」的美麗名目。由抽籤來決

定職務的掌管。所有的國家政策都由公共討論來決定。

奧特尼斯如此述說完畢後,麥格比優斯主張國家應該由少數者統治

(寡頭政治)。他說:「奧特尼斯主張廢除獨裁制度,我完全同

意。但是將主權交給民眾,我認為不是最好的方法。愚蠢的民眾一無

是處。我無法忍耐好不容易擺脫獨裁者的暴虐,卻又陷入狂暴的民眾

手中。我認為應該將權力交給最優秀的一群人。」

麥格比優斯述說完畢後,戴雷奧斯說:「我雖然同意麥格比優斯對民

眾的看法,卻不同意他對寡頭政治的看法。我認為最後的選擇比前面

二者還要好。沒有比將主權交給最優秀者,更好的制度了。如果能

夠將主權交給最優秀者,他一定會發揮卓越的見識,造福人民。而且

在對敵人的謀略上,這樣的制度最能夠保守秘密。在寡頭政治下,容

易出現個人的敵對關係」,時常為了堅持自己的意見,產生激烈衝突。

結果,由於統治階層內鬨,回到獨裁制度。由此可知,獨裁制度最好。

另一方面,民主制度很難避免邪惡蔓延。在公共事務上,邪惡蔓延時,

惡人們之間不是產生敵對關係,而是產生友愛關係。最後。有人站出

來消滅這些惡人們。這個人就受到人民的讚美,結果成為獨裁者。從

這些事例看來,可知獨裁制度是最好的政體。我們的自由是從那裡獲

得︖是從民眾獲得︖或是從寡頭制度獲得︖或是從獨裁制度獲得︖我

認為是只有從一個人獲得。

以上是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中的片段,古時候居然有人認為人們

的自由是從獨裁者獲得。獨裁者如果會給人們自由,他就不叫「獨裁

者」了︕可見「歷史之父」希羅多德仍舊受到時代的嚴重限制。

(馬丁路德)

德國宗教改革者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於1521年被國

會招喚,這是他生涯最重要的一刻。 馬丁路德受到神聖羅馬皇帝卡

爾五世(Karl 1500-1558)的審問。卡爾五世要 馬丁路德把他的著作

取消。 馬丁路德回答道:「我不能違背良心行動,這是不正確的行

為。所以我不能取消任何東西。」

馬丁路德的父親是礦夫,幼年時家中很貧窮。但是後來父親成功了,

成為粗銅生產廠的老闆。 馬丁路德得以進大學讀書。

1510年,馬丁路德去仰慕已久的羅馬,但是他所看到的羅馬,卻是

徹底墮落、淫亂、詐欺、權勢欲、毀謗神的世界。

1513年,德國最尊貴的大司教,被只有23歲的青年擔任。他是阿爾

布雷希特(1490-1545)。他為了羅馬要新建築聖彼得大教堂,負責在

德國販賣贖罪券。阿爾布雷希特又把販賣贖罪券的工作交給

多明我修道會的修道士特次勒(Tetzel 1465-1519)。特次勒在販賣贖

罪券方面,經驗豐富。他能夠用巧妙的言詞打動民眾購買贖罪券。例

如他會如此說:「你們沒有聽到神與聖彼得在呼喚嗎︖你們不想解

救你們自己的靈魂以及你們已經去世親人的靈魂嗎︖想想看,只要懺

悔,並且捐款,就可以讓你們的罪孽獲得救贖。你們沒有聽到你們已

經去世的親人在哀求嗎︖他們說:『可憐可憐我們吧,我們正在非常

痛苦的水深火熱當中,只要稍微的捐獻,就可以把我們買回。』

只要金錢掉到箱底響起叮噹的聲音,靈魂就會從煉獄的火焰中飛

躍出來︕」

馬丁路德還聽到民眾告訴他,特次勒甚至說:「如果購買贖罪券的

話,連性侵耶穌基督的母親瑪莉亞的罪,都可以獲得饒恕。」還說:

「教宗紋印上的十字架,與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擁有相同的價值。」

如此一來,馬丁路德再也無法保持沉默了。

1517年,34歲的馬丁路德在教會的門上貼「95條論綱」。「95條論

綱」的內容在強調贖罪券不能饒恕人的罪,只有神才能饒恕人的罪。

第一條,主基督耶穌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

音第四章17節)主基督耶穌希望信徒能夠悔改。

第三十六條,如果真的悔改,基督徒可以完全獲得救贖,不需要購買

贖罪券。

第八十六條,教宗擁有龐大的財產,要新建築聖彼得大教堂,為什麼

要使用貧窮信徒的金錢,而不使用教宗自己的金錢︖

95條論綱」是以拉丁文寫的,但是很快就被人翻譯成德文,傳遍

德國。。1518年,教宗對馬丁路德發出傳票,要他於60天內到羅馬

報到,並為自己辯護自己不是異端。梵諦岡本來要處馬丁路德焚刑,

但是,大部分德國民眾都支持馬丁路德,馬丁路德的書要出版時,民

眾都在印刷廠門口等待,等到書印好,立刻付錢,把書帶回家閱讀。

甚至在回家途中,萬一碰到熟人,還必須應對方要求,朗讀馬丁路德

的新著作。梵諦岡對這麼高人氣的馬丁路德當然不敢處焚刑。


馬丁路德後來還把「新約聖經」翻譯成德文。不久,馬丁路德翻譯的

德文成為標準德文,通用於全體德國人民。

由於受到馬丁路德思想的影響,農民於1524年發動農民戰爭。農民

受到宗教改革思想的影響,基於神所賦予的權利,開始拒絕對天主教

繳納「十分之一稅」。

1525年,由托馬斯.閔採爾(Munzer Thomas 1489-1525)領導的農民

戰爭,主張實現原始基督教時的共產主義神國,但是這個主張激烈的

農民戰爭,被各諸侯消滅了。這時候,馬丁路德也指責農民的暴力行

為,並且要求領主們派兵鎮壓。馬丁路德自稱為「農民之子」,卻要

求領主們派兵鎮壓農民戰爭。這成為馬丁路德一輩子無法抹滅的汙點。 馬丁路德還於1525年,針對西歐最偉大的人文主義者伊拉茲瑪斯

Erasmus 1466-1536)的「評論自由意志」,提出反駁,寫出「奴隸

式意志」。關於「奴隸式意志」這本書, 馬丁路德說:「有了這本

書,我的其他書都可以丟掉了︕」馬丁路德認為人類沒有自由意志,

只有 奴隸式意志。神是全知全能,人類的行為是跟隨神的旨意與大

能。


馬丁路德還於1524年,與一位從修道院逃出來的修女卡塔琳娜..

拉結婚,兩人共生了6個孩子。馬丁路德活了63歲,壽命不算長。

綜觀馬丁路德的一生,有進步思想,也有反動行為。進步思想是他反

對贖罪券這個教宗可笑的斂財、騙財工具,反動行為是他自稱為「農

民之子」,卻要求領主們派兵鎮壓農民戰爭,以及與西歐最偉大的人

文主義者伊拉茲瑪斯決裂。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5年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