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3)
我們很難想像還有哪兩個國家會像中國
與日本這樣差異迥然,它們之間的現代
戰爭始於1895年,在那場戰爭中,日本
徹底摧毀了清政府的北洋水師,此後,
經濟衝突把它們變成了無法調解的敵人。
日本是個海上工業大國,它的原材料幾
乎完全依賴進口。而人口眾多、地域遼
闊的中國則可以自給自足。從日本
的工業化歷程起步那一天起,就離不開
中國的市場、原材料和勞動力。中國需
要的則是國外的資本和經驗,但卻不願
因此而受別人的控制。這兩個國家之間
別有用心地相互依賴,導致20世紀3、
40年代在它們之間爆發了一場殘酷的戰
爭,日本人佔領了中國的大部分領土。
兩個國家始終未能擺脫那場戰爭留下的
陰影,而它們之間的敵意和仇恨也只是
暫時受到抑制。
美國最終之所以能在太平洋戰爭中打敗
日本,並非僅因原子彈和「跳島」戰術
的成功,更是因為他們的潛艇切斷了從
南方運往日本的原材料,摧毀了日本的
戰鬥能力。儘管日本還在負隅頑抗,但
隨著其原材料供給被美軍潛艇阻斷,日
本徹底陷入了無助的境地。
今天,日本經濟依舊像20世紀3、40年
代那樣依賴於海上貿易。石油依舊完全
依賴進口,它依舊需要通過美國海軍控
制的海域實現進口。這就意味著,日本
的工業狀況取決於美國是否願意為他們
提供並承擔風險來保障這條海上補給線,
尤其是霍爾木茲海峽。
日本與美國的關係已經降格為從屬關係。
在建立起能獨立保衛其供給線的軍事力
量前,日本還無力承擔疏遠美國可能帶
來的後果。在未來10年,日本人不足以
如此野心勃勃,更不足以承擔如此高昂
的代價。然而,依賴進口所致的與生俱
來的不安全感,再加上美國人的不可預
測性,註定會驅使日本不斷減少對外依
賴性和外交風險。
和日本一樣,中國也難以承擔疏遠美國
的代價。他們對美國的依賴並不體現在
原材料上,而表現在中國工業品對美國
消費市場的依賴。中國是僅次於日本的
美國第二大進口國,如此說來,美國的
消費能力和購買意願自然成為中國經濟
的重要基礎。未來10年裡,中國和日本
一樣,都需要對美國這個重要貿易夥伴
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
在此後的每個10年中,中國經濟均保持
高速增長的態勢,但增速卻不斷放慢,
這種發展速度的下降隱含著不穩定的種
子。在歷史上,中國始終遊走在兩個極
端之間:不是閉關自守,忍受貧窮,就
是打開國門,導致社會動盪。
約6千萬中國人的生活水準已經達到
中產階級水準。與此相對繁榮形成鮮明
對比的是,還有6億人口生活在年收入
不足1千美元的家庭裡,換句話說,他
們每天收入不足3美元。還有另外4.4
億人口的家庭年收入在1千美元到2千
美元之間,或者說,每天平均收入在3
到6美元之間。這就意味著,80%的中國
人生存條件堪比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
貧窮程度。距海岸線100英里以內的富
裕地區容納了中國15%的產業工人,即
使只看這一地區,中國依舊是一個極端
貧窮的國家。如此狹小的發達地區不僅
造成了巨大的地域差異,也造就了明顯
的社會鴻溝。沿海地區的利潤來自貿易,
而其他地區卻並非如此。中國沿海地區
的經濟利益更多與國外貿易夥伴休戚相
關,這種相關性不僅超過與國內其他地
區的關係,甚至超過與中央政府的關係。
正是沿著這條斷層線,19世紀的中國支
離破碎,也正是在這裡,它在未來必將
產生新的裂痕。事實上,由於國外利益
驅使,沿海地區往往與中央政府存在著
不可調和的矛盾,加上貧富鴻溝,中央
政府的權威自然要受到削弱。英國人入
侵後的清政府就是這個狀況。
中國在未來10年將會採取何種措施處
理這種困境呢?在經濟狀況相對繁榮情
況下,國家還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
儘管貧富不均程度不斷加劇,但隨著大
多數中國人絕對生活水準的提高,這種
差距還不足以引發民眾的不滿情緒。
但是在經濟疲軟,人民生活水準下降時
會怎樣呢?對於那些達到或超過中產階
級的人來說,這也許只會給他們帶來一
點麻煩和不便。但是對生活很貧困的10
億中國人來說則完全不同了。而這也是
中國在近期可能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經濟情勢惡化。這種矛盾一旦在經濟和
社會上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引發不滿
情緒。
(待續)
2017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