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2)
自私基因學說的支持者都同意,動物確
實會調節生育率。動物的節育可否算是
利他性,是為整體的利益而做的,還是
自私的,是為了個體生殖的好處?
在自然界裡,父母親若擁有超過負荷的
孩子數,就不會有很多孫兒,他們這種
「超生」基因也就不會傳到未來的子代。
因為自然界沒有福利國,所以沒有必要
在出生率上做利他性的抑制,任何放縱
的基因會立即受到懲罰,含有那個基因
的小孩就會挨餓。
母親是否應該偏心?或應該對所有的小
孩一視同仁?母親不可以將她所擁有的
資源分配給太多小孩,而使得每個小孩
只能得到微小的量,因為如此一來,她
會失去太多基因,而導致沒有足夠的第
三代。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她的投資
也不應該局限在少數小孩身上,而把他
們寵成小壞蛋。
母親做均勻的投資是不是比較明智?她
應不應該偏心?答案是,從基因上說來,
母親沒有必要偏心。因為她與所有小孩
的關係都是一樣的。對她來說,最適當
的策略是把投資平均分配在她所能養大
的最多數目的小孩身上,直到這群小孩
有了他們自己的小孩為止。話雖如此,
但我們知道有些小孩的存活率總是比其
他的好。
一隻長得過小的幼雛,牠所含的基因與
其他健壯的同胞兄弟姊妹一樣,但是牠
的壽命通常較短。換句話說,光要使牠
長得跟其牠的同胞兄弟姊妹一樣大,就
得耗費比其他幼雛較多的母投資。對母
親比較划算的做法,就是乾脆不養這
隻幼雛,把牠所應得的食物,分配給
牠的兄弟姊妹。事實上,若是把這隻幼
雛餵給牠的兄弟姊妹吃,或是母親自己
把牠吃掉,好製造母乳,都可能比較划
得來。這雖然殘忍,不過母豬中確實有
吃自己小豬的事,但我不知道牠是否特
別找不成器的小豬吃。
如果說,母親在非得救一個小孩與放棄
另一個小孩之間作抉擇,而且如果被放
棄的一個必死無疑的話,那麼這母親應
該會選擇救年紀較長的孩子。原因是如
果這個年紀較長的孩子死了,這母親失
去的投資比較大。如果被救的是年紀小
的孩子,那麼這母親還得投入一些昂貴
的資源,才能把牠拉拔到和年長的一樣
年紀。
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這母親所做的不
是生與死的抉擇,那麼她最好的選擇可
能是選小的了。比方說,這母親正在為
餵大的或餵小的而傷腦筋時,餵小的可
能比較好,因為年紀大的比較可能靠自
己的力量找到食物,因此即使沒餵牠,
也不見得會死。相反的,如果母親將食
物給年紀長的,年紀小尚未有能力自己
找食物的幼雛就比較可能餓死。
這也是為什麼哺乳類母親要給幼雛斷奶,
而不餵牠們一輩子的原因:幼雛長大到
一定程度時,對母親來說,將投資趕緊
轉換到將來的幼雛身上會比較划算。如
果母親能知道她現在養的已經是她最後
一個幼雛,一般可能會期望她就可以把
餘生所有的資源,都投在這隻幼雛身上,
甚至直到牠長大成年以後。話雖如此,
母親應該仍會衡量一下,是不是將投資
放在第三代,或甥姪兒女身上會比較好?
雖然這些受益者與她的關係只有兒女的
一半,但是牠們受益的程度可能超過
那最小幼雛的2倍以上。
札哈維曾提過某種幼雛威脅母親,極為
殘忍的現象:幼雛利用一種特別的叫聲
刻意招來掠食者。幼雛「說」:「狐
狸、狐狸快來吃我!」母親唯一能使
孩子閉嘴的辦法就是餵牠。如此一來,
幼雛冒著本身的生命危險給自己換來一
些不該得的食物。這個殘忍的策略與
劫機者威脅同機的人,如不給贖金就要
將飛機引爆是一樣的道理。我很懷疑
這樣的策略在演化上有什麼好處?如果
掠食者果真來了,幼雛失去的也相當多。
威脅法對布穀鳥(杜鵑鳥)幼雛或許比
較划算,因為母布穀鳥有個習性是:在
幾種不同種類的鳥巢中各下一個蛋,而
讓不知情的養父母們去照顧牠的幼雛。
小布穀鳥與牠的養兄弟姊妹沒有絲毫的
基因關係。小布穀鳥如果叫得太大聲,
引來了掠食者的話,牠失去的可能相當
多,最大的損失當然就是生命。可是牠
的養父母損失的可能更大,也許是牠4
隻幼雛的性命。所以對這隻母鳥來說,
也許多餵小布穀鳥一些是值得的。而對
小布穀鳥來說,為了這個好處,冒一點
險也是值得的。
假設小布穀鳥利用尖叫「掠食者、掠食
者,快來抓我,快來抓我的兄弟姊妹」,
來恐嚇牠的養母。這種尖叫的真正的意
義究竟是什麼?從基因上來說,意義是
這樣的:布穀鳥尖叫的基因之所以會在
基因庫內成為多數,是因為這個基因增
加了養母餵小布穀鳥的機率。
(待續)
2017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