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契機(6)
專家認為把碳封存在地底下是危險又浪費的
作法。二氧化碳量一大就很危險,我們花了
大把鈔票把碳從地底放出來,結果現在想到
最佳的解決方法是竟然是挖更多的洞把碳塞
回去!
藻類是大自然的基材。這是數十億年來,植
物處理碳的一貫方式。我們為何不仿效大自
然?過去人類拼命挖掘存放數百萬年的石化
燃料,因而加速碳循環的「釋放」端,所以
現在我們要讓循環中「吸收」端也迎頭趕上。
地球的煤礦總有一天會用完,但我們可以繼
續養藻類,讓發電廠拿藻類當燃料,然後
捕捉二氧化碳,打回溫室,繼續養出更多藻
類。藻類乾製後,每磅所含的BTU與煤礦
相當,一座十足再生、再利用的電廠就此誕
生。
電廠排放廢熱,廢熱得好好利用。電廠排放
廢氣,廢氣也得想辦法利用。但這些構想唯
有在「二氧化碳等於錢」的條件下才行得通。
我相信神把碳留給人類,是為了讓人類在正
確時機使用它;因此我們應該面對駕馭並
運用碳資源的挑戰。
世上很少有地方如華盛頓州的馬凱灣一般,
充滿豐沛的生命力。它位在美國的西北角。
巨浪規律地撞擊這片海岸。數千年來,馬凱
族人就是靠這片豐饒海域活著。漁業是馬凱
族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春天,小鎮生氣
勃勃,35艘小船滿載堆得像山一樣的比目魚
和鮭魚。但是隨著白晝逐漸縮短,失業率攀
升至7成,生活越來越難熬。冬日,暴風雨來
襲,電線應聲斷裂,電力停擺。2001年,馬凱
族自治政府找到靠海謀生的新途徑。一位女
士艾拉前來拜訪,表示自己成立了一家水能
公司,可以將此處舉世聞名的巨浪所潛藏的
動能變成電力。艾拉表示只要安裝四座浮筒
發電裝置,就能產生足以供應尼亞灣150個
家庭使用的上百萬瓦電力。等到實驗廠證明
其效能,就能再加裝16座發電裝置,滿足
全鎮的電力需求。甚至族人還可以靠「賣
電」增加收入。
雖然海洋能源在資金支援與技術開發方面
雙雙落後於太陽能與生質燃料,但大眾已意
識到海洋能源的潛力。海洋能源以數種不同
形式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是洋流與海浪。
唯有穩定持續的強風,才能掀起最適合利用
的海浪。
根據估計,海浪發電約可滿足全美總電力
需求的10%。
儘管海洋能源與太陽能相比不過是九牛一毛,
但海洋能確實有其獨特的優點,其一是穩定
性。第二個優點是可預測性。散佈在大海中
的資料浮標可提供多日預報,預告海浪何時
襲岸,讓輸電網管理業者提前布局與規劃。
第三個優點是能量密度高。海浪屬於「第三
級」或「附屬」能源----陽光促成風,風再
將能量傳給水。但海浪的密度卻是風的800
倍。由於每個轉換步驟都會濃縮能量,若太
陽能的最大能量密度是每平方公尺1千瓦,
轉換成風就變成1萬瓦,而海浪的最大能量
密度可高達10萬瓦(遇上暴風雨可能更
大)。
美國阿拉斯加的內陸深處,一個只有61位
居民的名叫「珍娜溫泉」的小聚落。這裡便
是地熱能源的最重要據點。
這套系統的運作方式如下:溫泉水首先加熱
由氨水與水組成的特別溶液,由於氨水沸點
低(攝氏4度),受熱後立刻變成加壓蒸氣,
與水分離,進入冷凝管。這時外面冰冷的溪
水流經冷凝管外,將汽化的氨水再次冷卻成
液體,但冷凝管內的液體仍處於高壓狀態。
這些高壓液體一旦釋出膨脹,便可吸收海水
的熱量,冷卻在「冰館」內外牆之間循環的
空氣。最後氨水再次被水吸收,重回循環。
(待續)
2019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