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蛻變(1)
「大蛻變」(商周出版)是英國女作家
阿姆斯壯(Armstrong
1944-)的作品,
部份精彩內容如下:
在我們當前的困境裡,我相信我們可以
在德國哲學家雅斯培所謂「軸心時代」
的時期裡找到啟發,因為那是人類靈性
開展的樞紐。自西元前900年到西元前
200年,在4個不同的地區,誕生了偉大
的世界傳統:中國的儒家與道家、印度
的印度教與佛教、以色列的一神教,
以及希臘的哲學理性主義。那個時期有
佛陀、蘇格拉底、孔子、耶利米、奧義書
神祕教派、孟子和優里庇德斯。他們告
訴我們一個人應該是什麼。我們其實
從未超越
軸心時代的洞見。當我們的
靈性或社會遭遇危機的時候,我們總是
回到這個時代找尋指引。軸心時代的
先知、神祕主義者、哲學家,他們如此
前衛,他們的見解如此激進,後代人們
甚至必須稀釋一下才行。
大部分軸心時代的哲學家並不關心什麼
教義或形而上學。像佛陀這樣的人,完
全不在乎個人的神學信仰。有些聖哲甚
至堅拒討論神學,說那只會讓人分心而
有害。有人主張說,許多人想要在宗教
裡找到某種絕對確定性,那其實是幼稚
的、荒謬的。
軸心時代展開的所有傳統,都在窮究
人類意識的未知領域,在他們的存有核
心裡發現一個超越性向度,但是他們並
不一定視其為超自然存有,大部分聖哲
甚至堅拒討論它。他們認為人們不必
人云亦云地相信宗教教義。重要的是懷
疑一切,並且以實證的方式去檢證任何
教義,和你個人經驗做對照。如果有人
問佛陀或孔子是否信神,他或許會遲疑
一下,並且很有禮貌地解釋說這個問題
並不恰當。我們在聖經裡很少看到明確
的一神論主張,而那些讓人很不舒服的
教義其實是背離軸心時代的基本精神。
重要的不是你信仰什麼,而是你的行為。
在軸心時代以前,儀式和牲祭是宗教
活動的核心。軸心時代的聖哲卻改變
了它;他們仍然尊重儀式,但是賦予
它新的倫理意義,並且以道德為靈性
生活的中心。你和所謂「神」、「涅
槃」、「梵」或「道」相遇的唯一方式,
就是要有憐憫之心。的確,以前的宗教
就是憐憫之心。現在我們以為要信仰
某個宗教,就得先證明「神」或「絕對
者」的存在。那是很好的科學習慣:
先證實一個原則,然後才能應用它。
但是軸心時代的聖哲卻會說那是本末倒
置的。你得先在道德上身體力行,唯有
時時存養的慈悲心才能讓你看見超越性。
在軸心時代的4個地區所創造的宗教傳
統,都植根於恐懼和痛苦。他們都認為,
重要的不是去否認這個災難,當下承擔
它,是啟蒙的先決條件。
在西元前8世紀的印度,有些婆羅門渴
望獨自休息梵行,於是他們林棲。林棲
的生活非常艱苦。林棲者遠離人類社會,
住在樹林裡,以樹根和水果為生,並修
「苦行」。他的言行舉止有些野蠻。他
髮爪不剪,甚至不可以行經耕地,因為
那是人類文化的象徵。
遁世者更加激進,他的出離是觀念上的
而不是身體上的。他可以到村子裡乞食,
但是不可以有家(在森林裡甚至不可以
有隱居處)。除此之外,他必須不停流
浪,不能在一個地方待兩夜以上。遁世
者奉行「不殺生」,不可以「傷害種
子」。
印度的耆那教藉由實踐「不害」的生活,
苦修者就可為自己以及家族贏得榮譽。
耆那教徒必須深切知覺到,即使是石頭
這種表面上看似沒有生命的物體,實際
上也擁有靈魂,也能感受疼痛。
他們行動必須小心翼翼,以免無意間
踩死昆蟲或是踏到草葉。他們放下物體
的動作必須輕柔,也不得在黑暗中行走,
因為這樣做極易傷害其他生物。他們甚
至不能摘採樹上的水果,只能撿拾自然
掉落在地上的果實。耆那教徒當然也需
要進食,所以他們早期允許吃別人施捨
的肉,只要不是自己宰殺動物即可。不
過,真正的理想是禁絕一切活動,因為
即使是最小的動作,也可能造成傷害。
希臘思想家芝諾(Zeno
生於西元前490
年)說,即使是跑步速度比任何人都快
的阿奇里斯,在雅典競技大會的賽跑上
卻連跨出起點線都做不到:他要跑完全
程,首先必須跑完一半;但在跑完一半
之前,也先必須跑完四分之一。這樣的
推論可以無窮無盡地持續下去;不論
阿奇里斯想前進多少距離,都必須先
達到那個距離的一半。
蘇格拉底與柏拉圖認為修養靈魂是人類
最重要的任務,遠比世俗成就重要得多。
蘇格拉底臨終前說道:「不論我們遭遇
別人什麼樣的惡行對待,都絕不該以惡
報惡。」這樣的觀念大幅偏離了希臘的
習俗,因為希臘人向來認為報仇是神聖
的命令。不過,蘇格拉底卻堅稱唯有克
制報仇的衝動才是通往快樂的唯一道路,
因為對所有人忍耐----不論是朋友還是
敵人----是有益靈魂的行為。
蘇格拉底一心忠於雅典,至死都對雅典
的法律遵行不悖。即使判決不公,他還
是拒絕逃獄,也不接受放逐的選項;他
淡然指出,自己已經快70歲了,不想住
在別的地方。他臨死之際沒有憤怒,也
沒有怪罪任何人。他對弟子說,死亡一
點都不悲哀,因為根本沒有人知道那是
什麼,說不定死亡其實是一大好事。他
終生都認為自己身邊伴著一位神靈,總
是會在關鍵時刻對他說話。這位神靈從
不指示他怎麼做,只會警告他避免採取
特定行為。他發現自己的這道內在聲音
在審判期間都沒有出現,所以深感振奮,
相信自己必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朝著
善的目標前進。
在他喝下毒藥的時候,他的朋友都聚集
在他的床邊。柏拉圖說,他在喝下毒藥
之前,還先清洗了身體,以省卻收殮婦
女的麻煩。他能夠祥和地面對死亡,要
求朋友不得為他哀悼。蘇格拉底證明了
人即使在苦難當中,心靈的祥和仍有可
能超脫於外在的處境。
(待續)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