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御風而上5


在每一個病人走進來之前,如果醫生已經讀


過他的病歷,看到病人的第一眼就叫出他


的名字,先詢問他上次的病是否比較好了,


然後再聽聽這一次他的問題出在哪裡?這樣


在第一時間醫生便傳達了2個訊息


第一是我在乎你,我知道你的名字


第二是我知道你的問題,你的病歷我已經


讀過了


雖然這兩樣都在病歷上寫明了,但是你只要


花一點點時間說出來,就能贏得病人的信任


讓病人感覺「上次的病儘管不是他看的,但


是他知道我的身體狀況」再則,為什麼


要等到病人走出診療室後,再寫他的藥單與


病歷呢?如果醫生就在病人面前一方面寫


一方面就告訴他:「張先生,我幫你開的這


藥方是什麼什麼,它可以治你的咳嗽,但是


不會馬上好,我不要開太重的藥,太重了會


影響你的工作和睡眠,所以你要有耐心,不


要急,按時服藥,23天就會好了……」


我們想想醫生只要稍微叮嚀幾句病人回


家後一定就會乖乖的吃藥耐心等23


不會吃了一天藥想想怎麼還不好?馬上又


去找另外一個醫生再看一次病。這樣既浪費


了醫療資源,對病人自身的病情也不好。


所以我認為想要做一個成功的醫生,第一個


要學的可能不是如何治病,而是如何贏得病


人對你的信賴


我們常常以為的「專業」,總是將它定義在


「技術面」上,而忽略了專業的「態度」其


實比「技術」更為重要


就比如醫生吧醫生在我們的社會裡往往


被認為是受人尊敬的、待遇優渥的優秀分子,


因此最聰明的、在學校功課最好的年輕人都


以報考醫學系作為他們升學的志願。可是


我們的醫學教育教導學生們各種醫學知識


與技術,卻很少告訴這些報考醫科的同學們


作為一個醫生,你最需要的是愛心與服務的


熱忱


同樣的作為一個好醫生,必須要像服務業一


樣懂得「易位而處、感同身受」這個道理


前些日子我讀了賴其萬醫師所寫的一本書


「當醫生遇見siki」,其中提到他在美國


堪薩斯大學醫學院當教授時,有一次他因為


身體不適,住進了內科的急救室,那一個晚


上,耳邊不斷穿刺著急救室的呼吸器、心跳


機、抽痰機、呼叫器各種尖銳吵雜的聲音


交錯著醫療人員的談話:一邊是重病患者


家屬傷心的啜泣,以及低聲商討著病人的後


事,另一邊卻是醫護同仁間歇的談笑聲


兩相比對,是諷刺、是荒謬、是不可思議,


使他心情起伏、徹夜未眠。於是他突然發現,


這平常他司空見慣的場景,當換了立場,


他從醫生變成病人易位而處之後,感覺竟


是截然不同。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教授曾說:當醫生面對


病人的時候,你看到的不光是,還要


面對那個「人」。我對醫科同學們演講的時


候,便再三的鼓勵同學第一個要學的是如何


贏得病人對你的信賴。醫術高明只是「技


術」,而博得信賴才是專業的「態度」,兩


方面都具備了,才能算是真正的專業


(待續)


2018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