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7日 星期六


社會思想史5


納粹一方面煽動民眾憧憬社會主義一方面


將「賣國賊」的標籤貼在猶太人頭上。


希特勒「我的奮鬥」與羅森伯格Rosenberg


1893-1946)「20世紀的神話」中除了這種


社會性反猶太主義之外,還包含種族理論式


的反猶太主義。這是來自於戈比諾


Gobineau 1816-1882)的種族的不平等


性」與錢伯斯(Chambers 1855-1927)的


19世紀的基礎」所提倡的理論


接著來看佛洛姆的「逃避自由」「逃避自


由」是在解釋大眾為何自發性協助納粹


納粹的支配不只靠暴力,還靠巧妙的宣傳


與操縱輿論大眾為何沒有任何抵抗,反而


積極協助納粹?那是因為大眾之間瀰漫著


家長主義讓納粹的宣傳容易進行之故


人類在幼童時,融入家庭的共同體之中,


遵循家長父親的權威並受其保護這稱為


「第一次羈絆」幼童長大後,脫離「第一


次羈絆」,想要自己獨立,但是辦不到


這時產生孤獨與無力感,他反而覺得自由是


一種負擔。人類為了逃離孤獨與無力感,


就放棄自由,服從新權威。這是「第二次羈


絆」。具體地說,就是以國家層次的新權威


來取代家長父親的舊權威,這就是「逃避自


由」


佛洛姆又稱此為「虐待.被虐待性格」


權威主性格的人服從強力支配者(如希特


勒)的命令,奉獻、犧牲自己,從中得到滿


足。但是如果只是如此,他們會產生自卑感,


因此必須支配比自己弱勢的人(如猶太


人)。將猶太人視為劣等人種,虐待他們,


就可以滿足虐待慾望


佛洛姆認為這樣的性格結構是納粹成立的


心理溫床


納粹獲得政權後,許多德國知識份子失去工


作,不得不亡命國外。從1930年代到40


亡命到美國的德國知識份子大概有1


5千人。其中包括愛因斯坦、佛洛伊德、哲


學家卡希爾Cassirer1874-1945)、社會學


家卡爾曼海姆(Mannheim 1893-1947)等著


名學者。當時德國大學的教授有超過40%


亡命國外。因此之故,德國所蒙受的損失


難以估計德國文化在19世紀後半至20


紀初期所保持的領導性地位,到現在還沒有


恢復。另一方面,亡命到美洲大陸的德國知


識份子發揮所長,在亡命地開花結果,對亡


命地的學術思想產生刺激作用。


(全文完)


2019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