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思想史(1)
「社會思想史」(有斐閣新書)是日本學者
平井俊彥編的書,部份精彩內容如下:
英國思想家洛克在著作「論宗教寬容」中
反對國家統制宗教,主張宗教與政治分離,
政府不應干涉個人的宗教。
孟德斯鳩被稱為「法國的啟蒙思想之父」,
他的主要著作是「論法的精神」。
以狄德羅(1713-1784)為中心編集的
28卷「百科全書」由近200人執筆,花了26
年。其內容是向舊秩序告別,渴望新世界。
人類的歷史不斷進步這種進步史觀是從法國
思想家杜爾哥(1727-1781)開始的。杜爾哥
認為人類到了農業階段,才開始能夠生產剩
餘物,而有餘暇。人類就利用餘暇,讓精神
進步。在這個過程,擴大了人類天生的不平
等。但是沒有這個不平等,人類就不會進步。
因為若沒有這個不平等,就沒有餘暇的人。
杜爾哥認為人類進步的原因在於經濟的發展。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眾攻擊專政的象
徵巴士底監獄。一般將此視為法國大革命
的開始。隨著革命的進行,以上層中產階級
為中心的吉倫特派,以及以中小市民為中心
的雅各賓派,激烈對立。吉倫特派重視自由
甚過於平等。他們反對處死國王。但是革命
的歷程卻由更激進的雅各賓派實現。雅各賓
派的領袖羅伯斯比爾樹立獨裁統治。
經過一番波折,法國的命運交給了拿破崙。
盧梭認為一切惡的根源在於為了滿足奢侈。
他並且認為人類的歷史是不平等擴大史,也
是專政的樹立史。
康德認為人類歷史的終極目的是實現「世界
共和國」。
一般認為愛國主義與世界市民主義矛盾,但
是德國哲學家費希特(Fichte
1762-1814)
卻認為兩者可以並存。
英國保守思想家伯克(Burke1729-1797)在
著作「法國大革命的省察」中顯露出對法國
大革命的恐懼。伯克認為人類的不平等很自
然,他讚美傳統的君主政治。
英國的政治思想家戈德溫(Godwin
1756-
1836)的暢銷書「政治正義論」是近代無政
府主義的宣言。戈德溫認為研究政治的目的
在於幸福快樂。快樂之中,知性感情、壓抑
自己的利己感情、將重點放在全體的幸福、
與認同自己比外表的快樂還高級,而能夠獲
得這種快樂的狀態就是文明的狀態。當政府
讓財產的不平等永久化時,人類就更加墮落
了。
戈德溫認為必須否認所有的政府,為此,
必須先除去人類的邪惡。因為是人類的邪惡
讓人想控制別人。於是,戈德溫的關心從
政治組織論轉向倫理學與教育論。
戈德溫的教育主張是讓孩子自由成長,培養
有德的人,排除權威主義教育。
法國無政府主義者浦魯東(1809-1865)認為
「所有」就是「竊盜」,一切的政府都是壓
抑性,民主政治也不例外,欺騙人民最好
的方法就是實施普通選舉,在還未實現經濟
革命之前,普通選舉就是通往君主政、通往
專制、通往野蠻的倒行逆施。
浦魯東認為人支配人,無論怎麼粉飾,都是
壓抑。浦魯東在他的著作「什麼是所有
權?」中指出社會最佳的狀態是秩序與無政
府主義的結合。
浦魯東還非難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認為是權
威主義式的國家主義。
但是,浦魯東稱讚聖西門,因為聖西門重視
經濟勝過於政治。
(待續)
2019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