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歷史探微(36

(維吉尼亞權利法案)

1776年,維吉尼亞州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Virginia Declarcation of Rights),對後世影響

深遠。「權利法案」第一條為:所有的人生而自由且獨

立,而且擁有生來一定的權利。包括財產所有權、

追求幸福與安寧權、享受生命與自由權。第二條為:

官員是人民的受託者與公僕,對人民負責。

第三條為:政府是為了保護人民與社會的利益而成立。

任何政府如果違反這個目的,或是沒有充分達成

這個目的,社會上的多數人有權利改善或廢除這個政府。

第五條為: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與司法權必須分離。

「官員是人民的公僕」這樣的觀念在1776年就出現

在北美維吉尼亞州,真是先進︕1776年相當於清朝乾

41

(美國獨立宣言)

1776年宣布的「美國獨立宣」大致內容為:所有的人

都生而平等,擁有造物主所賦予的種種權利。這些

權利包括生命與自由的權利,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

人們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才組織政府。任何政府如果違

反這些目的,人民可以隨時變更或廢除這個政府。

(不自由,毋寧死

維吉尼亞州州長帕特里克.亨利(Henry.Partick 1736-

1799)反對英國的印花稅法,他於1775年在維吉尼亞

州演講時說了一句名言:「不自由,毋寧死︕」

(法國人權宣言)

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發表了「人權宣言」。其中第

一條為:人人於出生時,在自由與權利上就平等。

第四條為:自由在不妨礙他人的情況下,才存在。

第十一條為:能夠自由傳達思想與意見,是人類最珍貴的權

利之一。

關於這第十一條,我必須感謝科技的發達,讓我可以

將我的文章公布在我的bloger以及facebook上,與網

友分享。這絕對是法國大革命時代的人們所無法想像的。

(放棄戰爭的西班牙憲法)

1931年西班牙制定的憲法第六條規定「放棄戰爭」

這真是了不起不過諷刺的是,為了制訂這部憲法,

西班牙的民主派與法西斯派開始爭鬥,並且發展成內戰。

可見有時候,理想與實際還是有相當的差距。

(放棄戰爭的義大利憲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於1947年制定的憲法

第十一條規定「放棄以戰爭為手段,侵害他國的自由,

以及解決國際紛爭。」

義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侵略者、是法西斯國家,

戰後徹底反省而制定這部「放棄戰爭的憲法。我們期

義大利能夠堅持這個正確的選擇。

(團結一致為和平)

德國思想家康德於1795年寫出論文「論永久和平」。

日本的思想家植木枝盛(1857-1892)也主張為了維持

和平,應該成立「萬國共議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於1945年制定的憲章大致內容如下:

戰爭是從人的內心中產生,因此必須在人的內心中建構

和平。由於不瞭解彼此的風俗習慣,世界各人民間就容

易引起疑惑與不信,進而造成戰爭

最近結束的這場大戰,否定人類的尊嚴、平等、互相

尊重,換言之,否定民主主義的原理,以無知與偏見來

取代,並進而擴大人種間的不平等。

為了不喪失和平,人類必須發揮智慧,更加緊密團結。

(世界人權宣言)

聯合國於1948年宣布「世界人權宣言」,大致內容如

下:

無視、輕視人權,招來踐踏人類良心的野蠻行為。

(世界最長的憲法)

印度於1947年獨立,1949年制定憲法。這部憲法有

395條,是世界最長的憲法。因為印度的人種、宗教、

種姓制度都非常複雜,稍微有一點交代不清楚,就容易

引起紛爭,所以憲法才這麼長

這部憲法的第十五條規定:國家不能因為人民在宗教、人種、種姓制度、性別、出生地的不同,而有差別待遇

第十七條規定:廢除不可觸賤民制度。

(禁止武器、彈藥的憲法)

1981年制訂的帕勞共和國憲法,不僅禁止核子武器,

也禁止一般武器與彈藥。違反者會被判有期徒刑15

相當嚴厲。這部憲法值得各國學習,尤其是槍械氾濫的

美國。

(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宣言)

1961年,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並

發表宣言。不結盟國家主張

第一,無條件支持民族解放運動。

第二,不捲入美蘇冷戰。

第三,不簽訂任何軍事條約。

第四,不讓外國的軍事基地設在自己的國家內

12世紀的文藝復興)

一般人認為的「文藝復興」是指14世紀至17世紀的

文藝復興。其實,12世紀也有一次文藝復興。近代科

學的源流就是在 12世紀的文藝復興中產生。中世紀末

期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學者們的著作中,就有

「慣性的原理」、「落體的法則」、「幾析幾何學」等

的萌芽。而西歐中世紀末期的萌芽,則是12世紀文藝

復興 的脫胎換骨。

12世紀文藝復興有三個據點:第一,以托萊多

Toledo)為中心的西班牙南部。第二,以巴勒莫

palermo)為中心的西西里島。第三,以比薩、

威尼斯為中心的義大利北部

1085托萊多再度回到西方懷抱後托萊多就成了

拉丁世界吸收阿拉伯文化的基地托萊多的司教萊姆

德斯研究阿拉伯學術,創設翻譯阿拉伯文獻的學校

許多歐洲求知慾強的知識分子紛紛越過庇里牛斯山

來到托萊多研究阿拉伯學術

英格蘭哲學家巴斯艾德拉德Adelard 1080-1152

阿拉伯文的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翻譯成拉丁文。

在此之前,歐幾里德的幾何學只有極少部分被波伊提烏

Boethius 475-524)介紹而已,如今,歐幾里德的

「幾何原本」全貌終於出現在西歐知識份子眼前了。

另一位翻譯大功臣是義大利的克雷莫納

Genardo Cremonese 1114-1187)。他把古希臘學者

阿波羅尼奧斯(Apollonios)的著作「圓錐曲線論」從

阿拉伯文翻譯成拉丁文。此外,克雷莫納又翻譯了71

種重要書籍如此空前絕後的翻譯活動將古希臘與

阿拉伯的第一級學術精華介紹給西歐世界

第二個據點西西里島當時在諾曼第王朝(Noram)的支

配下。諾曼第王朝採取非常寬大的文化政策,讓希臘語、

拉丁語、阿拉伯語成為公用語。而且諾曼第王朝的

歷任君王都愛好文化,因此,古希臘與

阿拉伯的種種學術文獻就在這裡翻譯成拉丁文例如

亞里斯多德的「氣象學」、托勒密(Ptolemaios 90-

168)的「光學」。

第三個據點是以比薩、威尼斯為中心的義大利北部。

義大利北部雖然沒有受到阿拉伯的直接影響,卻與拜占

庭帝國有非常密切的通商關係。威尼斯商人在君士坦丁

堡還擁有特別居留地比薩、威尼斯的商人常常從

拜占庭帝國帶回古希臘的書籍寫本

到了13世紀,紀堯姆(Guillaume)將阿基米德全集

從希臘文翻譯成拉丁文。這在近代科學的形成上

意義重大。接著, 紀堯姆又翻譯了,亞里斯多德 所有

的著作。後來義大利哲學家阿奎那(Aquinas 1225-

1294)就是使用這個翻譯本研究 亞里斯多德,而形成

他的經院哲學。

科學史上第一個胎動是13世紀的「方法論革命」。也

就是綜合了「數學合理性」與「實驗實證性」。12

紀時,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與實驗科學同時由阿拉

伯傳入歐洲。這兩者結合後,形成新的理念。這種理念

是東方所沒有,也是伽利略之後西歐科學的特徵。

英格蘭學者羅傑培根(Bacon Roger 1214-1294)是

第一位提倡數學實驗科學的人。

(待續)


贖罪者理州上 2015年好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