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騙局(2)
劉備在臨終託孤於諸葛亮時,對諸葛亮
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
才,君可自取。」同時又囑咐劉禪:
「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從劉備
這兩段話中,我們知道劉備賦予諸葛亮
廢立蜀國皇帝的權力,同時讓劉禪把諸
葛亮當作父親來看待。這樣,劉禪繼位
後,不得不聽從父親的遺命,「政事無
巨細,咸決於亮」。
後來,隨著劉禪對當時三國局勢的了解,
劉禪知道魏、蜀、吳三國中,
蜀國的國
力最弱,魏國的國力最強,而蜀國要北
伐魏國,顯然是自不量力;但北伐政策
是父親劉備與諸葛亮共同制訂的,再加
上諸葛亮在蜀國的崇高威望,劉禪雖然
明白北伐不可能成功,依舊一次次支持
諸葛亮北伐。由於諸葛亮屢屢北伐,事
必躬親,最後積勞成疾,病死於五丈原。
我們很難知道當劉禪得知諸葛亮病逝的
消息後,他的內心是什麼樣的感受。但
我們可以想像,他很可能會暗暗地鬆一
口氣,因為他心裡很清楚,北伐是徒勞
無功的,而諸葛亮既然死了,也該是停
止這種無謂的北伐,讓百姓休養生息的
時候了。
因此劉禪在諸葛亮死後不久,便下令廢
除丞相制,同時設立尚書令、大將軍
和大司馬,讓這三個職位互相制衡,實
行軍政分立,以避免再次出現一人獨攬
大權的局面。
劉禪的這一系列政策,對當時明顯處於
弱勢的
蜀國來說,無疑十分正確。也正
是因為這些明智之舉,才使得國力衰頹
的蜀國又延長了30年的國祚。試想,
如果劉禪真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在
諸葛亮逝世之後,蜀國的命運也危在旦
夕,怎麼還可能延續30年之久?
遺憾的是,劉禪對軍隊一直沒有實際的
控制權,諸葛亮死後,繼承遺志的姜維
長期對北方用兵,國力受到嚴重的消耗。
最後,在魏國大軍逼近成都的情況下,
劉禪只好獻國投降了。
試想,劉禪最後寧願自己背上罵名,選
擇不戰而降,不正是體現出他對百姓的
關愛嗎?倘若蜀國真的與魏軍開戰,除
了損兵折將,最痛苦的還不是百姓?因
此,東晉王隱在「蜀記」中為劉禪平反,
認為劉禪的不戰而降乃是「全國為上之
策」。
劉禪遷到魏國後,雖被封為安樂公,但
他知道身為亡國之君,他的生命安全隨
時受到威脅,包括蜀地百姓的命運,此
時也掌握在別人手裡。如果劉禪無時無
刻表現出「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懊
悔樣子,他還能活幾天?正因如此,劉
禪不得不違心地說出「此間樂,不思
蜀」的話來,而這句看似懦弱、無志氣
的話,卻包含了劉禪多少的慈悲與智慧。
劉備去世後,劉禪擔任蜀國皇帝共41年,
他是三國時期所有君主在位時間最長的
一個。在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蜀國地
小人少、國勢衰弱,能夠堅持那麼長一
段時間,劉禪絕對有過人之處,絕非常
人所稱的無用之君。劉禪在位41年間,
也是三國時期殺戮大臣最少的君主。與
那些動不動就上馬出征和拿起武器的君
主相比,劉禪不像亂世之君,倒是具有
太平盛世的明主風範,可惜他生不逢時。
或許除了生不逢時之外,也怪諸葛亮的
擁護者太多,人們不肯把亡國的罪責推
給時勢,或是怪罪近乎神人的諸葛亮耗
損了太多國力,倒讓這個不太為自己發
聲的好脾氣皇帝,默默吞下這歷史的汙
衊。
劉禪實質上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而是一位韜光養晦又具仁愛之心的明君。
但為何後世還是有那麼多人稱劉禪為
「扶不起的阿斗」呢?第一是後世大都
十分崇拜諸葛亮,幾乎達到神化的地步,
但諸葛亮卻「出師未捷身先死」,終其
一生也沒完成統一中原的夙願,於是人
們只好將這責任強加在劉禪身上。第二
是文學作品的渲染。「三國演義」將
劉禪描寫成徹頭徹尾的窩囊廢,使得
劉禪被定位為「扶不起的阿斗」,為世
人所恥笑,卻忽略了歷史的本來面貌和
人性中珍惜生命的美德。
(紂王的惡名是後世共同汙衊的?)
商紂王是商朝的亡國之君。對他的指控,
從古至今罄竹難書:他設計「炮烙」,
讓人在燒紅的銅柱上爬行,許多忠良都
受此刑而死;寵愛妃子妲己,讓妲己坐
在嘉賓席上望著被炮烙的罪犯鼓掌而笑;
用酒當作池水,用懸掛的肉當作樹林,
讓男女裸體在其間追逐嬉鬧;因叔父比
干直諫,也為了滿足妲己的好奇,命令
比干把自己的心剖開……。
關於商朝的滅亡,傳統史書上的記載是:
商紂惡貫滿盈,眾叛親離。但早在2千
多年前,孔子弟子子貢就意識到了紂王
的悲哀,認為紂王雖不好,但不至於如
此壞,很多罪狀都是後世人憑空羅織出
來的。
1960年,郭沫若撰文「替紂王翻案」,
認為紂王其實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他
對中國領土的開拓有其貢獻,他開發了
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根據「尚書」記載,周武王為了解釋
自己伐紂的合理性,給商紂開列的「六
大罪狀」包括:
一是酗酒;二是不用貴戚舊臣;三是任
用小人;四是聽信婦言;五是迷信有命
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
說實話,這些罪狀不管放在哪個朝代都
不算嚴重。用現代的價值觀來判斷,
有的甚至相當先進。比如說紂王「不用
貴戚舊臣,任用小人」。據學者研究,
這裡的「小人」是指出身卑微的平民,
而非品德敗壞的人。紂王不用權貴子弟,
而是「唯才是舉」,這種想法即使以現
今來看,也相當先進。
而第5、6條所謂的「迷信有命在天,不
留心祭祀」,更是細枝末節,無關痛癢
的小事。
周武王給紂王定出的六條大罪,只有
「酗酒」一條勉強算是不良行為。但是
商朝人好喝酒,聚眾豪飲是當時的社會
風氣,因此也不能說酗酒是紂王敗壞國
政的惡行。
那麼是誰將髒水潑到紂王身上,把紂王
的臉塗黑,將他塑造成炮烙忠良、濫殺
無辜、荒淫無度的暴君?這麼做的,不
是他的敵人周人,而是500年後的戰國
學者。戰國學者為何要貶損紂王?這是
當時的社會背景造成的。戰國時代,百
家爭鳴,為了壓倒對手,表示自己的觀
點是正確的,往往誇大其詞,對於自己
學說有利的人,就將他捧為聖人,對於
自己不利的人,就挖空心思地抹黑,有
時甚至偽造古史,以求圓融自己的理論
學說,而且必須說得栩栩如生,以便遊
說諸侯。
紂王最惡名昭彰的「酒池肉林」與「炮
烙」的行為,在周朝初期的文獻上從未
記載,是戰國末期韓非首次提出。漢朝
的劉向讓妲己坐在嘉賓席上望著被炮烙
的罪犯鼓掌而笑。
在春秋時期,比干的死還只限於「比
干諫而死」,到了戰國,呂不韋的門客
說他是被剖了心。到了漢朝,劉向更進
一步說他被剖心是為了滿足妲己的好奇。
到了晉朝,醫生皇甫謐乾脆說,紂王在
妲己的慫恿下,不但剖了比干的心,還
剖開孕婦的肚子,驗看胎兒。
西漢時期,司馬遷在「酒池肉林」的基
礎上增加了「男女裸奔其間」,而使他
的文章更加生動。
紂王作為一個末世之君,依舊想勵精圖
治。軍事方面,他平定東夷叛亂,使中
原文化傳播到東南地區。因此,郭沫若
也說:「這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對
於中華民族的貢獻非常大,中華民族能
向東南部發展,是紂王的功勞。」
(待續)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