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勿留後人愁(2)
李登輝訪問琉球,兩度表示,釣魚台是
日本的領土。李登輝說,從歷史上看,
釣魚台是日本的。那是李登輝讀了太多
日本人所寫的一面之詞的歷史。明、清
兩朝都將釣魚台劃為海防管轄範圍之內,
日本遲至1895年才宣稱釣魚台為其領
土。
1943年「開羅宣言」載明,日本應將其
所佔中國東北、台灣和澎湖列島等在內
的土地歸還給中國。其中,台灣是指本
島及周邊島嶼,釣魚台包括在內。
釣魚台早經中華民國政府劃歸台灣省宜
蘭縣頭城鎮管轄,曾為中華民國總統的
李登輝難道不知道?李登輝如果認定釣
魚台屬於日本,在他總統任內為何不
「歸還」日本呢?
陳水扁公開揭露李登輝在新瑞都案中
利用人頭匯了10億元到海外,且指李
登輝非法挪用「奉天專案」的2億多元,
使國安密帳經費流入台綜院。對於這些
指控,作為一個卸任總統和基督徒,李
登輝有責任向人民說清楚。李登輝放下
這件事關人民權益的事不顧,卻把台灣
一塊地送走,這算什麼人品?
戊戌政變後,梁啟超東渡日本辦「新民
叢報」,寫信給妻子,附有一張穿和服
照片,他註明:「衣冠雖異,肝膽未
移。」
今天的台灣,很多人雖「衣冠未異」,
卻「肝膽已移」,又豈僅李登輝一人荒
謬乖張而已。
1932年,蔣介石請胡適吃飯,兩人第一
次見面。胡適送蔣介石一本「淮南子」,
作為間接的諫言----請蔣介石不要事事
站在第一線。「淮南子」的主旨就是宣
揚「無為主義」。當國者,要不侵官、
不越權,行「無為之道」。
蔣介石有沒有看這本書呢?似乎沒有。
即使看了也沒有照著做。因為1935年,
胡適還寫信給羅隆基,認為據他觀察,
蔣介石管事太多。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
的腐化。」英國阿克頓勛爵這句名言,
大家都耳熟能詳。
抗日期間,有幾位記者訪問延安後回重
慶,他們向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讚揚共產
黨人如何清廉奉公,如何具有理想和獻
身精神。宋美齡凝視窗外片刻,靜靜地
說:「如果你們講的都是真的,那麼我
可以說,他們還沒有嚐到真正權力的滋
味。」
觀今天大陸貪腐之嚴重,更能證明宋美
齡的感慨言之有據。
不管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人格
必須經過淬煉,才能有內在的光輝,成
為有教養的人。教養表現在禮儀上,內
化為正常行為的一部分,時時會在日常
生活中表現出來。
法王路易16皇后被送上斷頭台,不小
心踩到劊子手的腳,她連忙說:「對不
起,我不是故意的。」生死關頭,她還
忘不了向人道歉。這與她的皇后身分無
關,只因她平日受此訓練,禮儀已融入
她的性格。
早年台胞去大陸,使用外匯券,各種參
觀門票都比當地人貴許多。有次一位台
胞持普通票參觀故宮,剛要進門,卻被
驗票員叫回來,「你不是本地人,要補
票。」何以知之?「因為我剛才撕完
票,你說『謝謝』。」如果此君明知
有票價不同的規定而故意買普通票,那
他就不夠文明。但他把「謝謝」成為口
頭禪,倒是一個文明人的習慣。
SARS肆虐兩岸三地,
人民痛苦之餘,
有人樂觀地認為,也許因此能改革大眾
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譬如隨地吐痰。
醫界說SARS患者的一滴痰就含有一億
個病毒,於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重典
治「國啐」,隨地吐痰的罰款從人民幣
5元以下提高到50元至200元之間。有
民眾建議,在大街上每隔50公尺設一
痰盂,以方便「不吐不快」的人。
痰盂似乎成了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徵。
1972年尼克森訪北京,毛澤東和他的座
椅面前就赫然放一痰盂。
德國前任總理施密特出版回憶錄,記述
他與世界各國領袖人物的交往。施密特
與鄧小平多次晤談。施密特形容和鄧小
平晤談時的場景非常傳神:「他連續不
斷地抽菸,因此總是有痰,並熟練地
將痰吐到遠處的痰盂裡。」吐得如此精
準,好像是一種讚譽。但很多中國人讀
了這一段,可能覺得像是自己臉上被
施密特吐了一口痰。
吐痰與抽菸並沒有絕對關係。很多不抽
菸的人,如青年與婦女,似乎也不能
「免俗」。自國民政府於1934年發起
「新生活運動」,宣導不隨地吐痰以來,
收效似乎不大。問題在哪裡?有人指出
是教育的不足。大陸文盲多,教育不
普及,人民的知識還不到「不隨地吐
痰」的層次。
但這話也不一定說得通,台灣早已實施
9年國教,大學生滿街走,而隨地吐痰
仍經常可見。SARS初來時,台北縣罰吐
痰,第一天就開了4張罰單,每張新台
幣6千元。一家民間機構的洗手台上貼
了一張告示,上書:「請勿吐痰,違者
面斥,再者痛毆。」若不是清潔者長期
忍無可忍,何能有如許厭恨之情?
可見不是缺少教育,而是教育內容裡缺
少某種東西。那麼缺的是什麼?
大陸國務院教科文衛處處長解思忠,對
中國人的素質進行了深層的考察,於
1997年發表了「國民素質憂思錄」一書。
他憂思的重點是「道德素質」----「良
心約束無力」、「缺乏社會公德」。
美國公理會教士明恩溥1872年來中國
傳教22年後,出版英文書「中國人的素
質」,對中國人「缺少公共精神」多所
著墨。
國民黨政府關了他25年,施明德沒有
跑,現在民進黨執政了,他卻選擇出走
外國。施明德有幾句臨別贈言:「泛綠
陣營從來沒有人為台灣獨立流過血,應
該謙卑一點,包容一點,不要太囂張,
不要動輒說別人不愛台灣。」
今天民進黨的某些人,拿愛不愛台灣為
同胞劃分界線。而愛不愛台灣,只有他
們手握唯一的、也是最後的檢驗標準。
甚至也不要什麼標準,在他們心裡,凡
出生地不是台灣的就必然不愛台灣。這
樣的民粹思想,由懷有這種想法的一群
人執政,社會能和諧安定、國家能團結
向前嗎?
其實,什麼樣方式的愛國才是真愛國,
還真難分辨。清朝的領導人認為義和團
志在「扶清滅洋」,結果招來八國聯軍
之禍。甲午年朝野督促北洋艦隊開戰,
李鴻章雖明知不敵也只好從命,最後還
是國家簽了割台的「馬關條約」,他自
己則成了「賣國賊」。盧溝橋事變之前,
國民政府暗做長期抗日準備,但民間義
憤填膺的要打,難怪胡適要感嘆「和比
戰難」。
(待續)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