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無關(8)
台灣實為耕地甚少的海中一島,不幸被
捲入農耕文化及大陸政治,被迫玩起不
適合自身天然條件的遊戲,猶如一名棒
球好手被迫打籃球。
台灣人要找回自己,第一件任務就是要
認清台灣的天然現實以及它被強披在身
上的歷史大衣之間的落差,然後認識到
只有海洋文化、海洋價值才有可能讓台
灣突破農耕侷限,無遠弗屆的進入世界。
台灣社會老是覺得,壓在自己身上的問
題是政治問題,極少認為其實是文化問
題。台灣人想在政治上去中國化,認為
那就是核心問題的所在,卻壓根兒沒意
識到自己身上的「內陸農耕文化在地性
格」,才是台灣最大的侷限。
海洋文化的核心就是開放,內陸農耕文
化的核心就是閉鎖。
海洋是沒有中心的,而下一波人類文明、
世界秩序的核心觀念之一,就是「去中
心化」。未來的地球上,只有物理的島
嶼和大陸,沒有意識上的島嶼和大陸。
這種心態和認識,以前叫做「海洋心
態」或「海洋文化」。海洋可以連接
島嶼和大陸,海洋就是通路,陸地只是
結點;地球沒有固定的中心。
台灣來自海洋文化,卻被迫甚至自願的
被吸納進入農耕文化。海洋文化是一種
「何處不可為家」、「何處不可為中
心」的價值觀,不懂得什麼叫做流浪或
孤兒,自己心胸放開,就是中心,自己
心胸放不開,就是邊緣。
香港與中國大陸接壤,買張車票就到,
走路也可到,但是一直到今天,香港還
有一批年紀已經4、50歲的人,誓死不
踏入中國一步。這群堅持不與中國接觸
的人,今天可能是香港社會最鬱悶的一
批人,因為大街小巷已經充斥著中國人
士。相對之下,台灣對中國人士寬容得
多,展現出一種「政治歸政治,人情歸
人情」的平民大度精神。
另一方面,台灣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及
競爭時,往往有一層焦慮感,生出凡事
以中國為座標的低級反應,其實大可不
必。台灣人需要了解一件事實,那就是
今天中國的年輕一代,在威權文化下其
實非常壓抑,而台灣的平民文化正是最
能感動新一代中國人的地方。
大陸人是很不幸的,大陸人今天在精神
上的空虛程度,外人難以體會。他們非
常知道自己的國家是價值空虛的,他們
只剩下「國家強大」這點民族自尊了。
包容,就是理解別人的不幸。對於一個
什麼都貧乏只能炫耀錢的不幸者,我們
能不能對他的炫耀心理包容一些,這可
能是文明禮貌的最高指標。
大陸網上青年謾罵,相當因素也是強國
自尊受損,同樣的一批人日後若來台灣
自由行,會看到台灣的好處。台灣青年
若加倍奉還的罵回,就有點包容力不夠
了。
台灣大人們可惡的中國式「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陰魂,已經完全破壞了台
灣的職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強迫每個孩
子都讀大學,造成台灣滿街都是只有他
國高中程度的大學生。
當然,台灣的大人們如此態度也是事出
有因,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競爭不
過大陸的孩子。如果台灣孩子的行為模
式和價值觀與大陸同齡人類似,那麼在
60對1的事實下,台灣當然競爭不過,
台灣青年只有一個出路:擺脫上一代古
老價值觀的束縛,徹底解放個性,以不
同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面對來自大陸的
競爭。
這一代的大陸青年,只有在一個封閉的
權勢環境中才有生產力,跳脫了權勢結
構或父權文化,他們多半茫然無所適從。
台灣拜歷史之賜,某種程度上已經擺脫
了絕對的權勢及父權文化。然而不幸的
是,近年來在「中國焦慮」之下,竟然
想和大陸「比大小、比面子」,因而權
勢意識及父權文化在台灣死灰復燃。
考慮到台灣的教育現狀,應該鼓勵的政
策,其實應該是「百萬青年走進世界」,
讓世界來教育台灣青年,讓世界經驗來
改變青年人在台灣形成的村落經驗。例
如,由政府提供補助,規定在核發大學
文憑之前,大學生必須出國打工生活兩
年。其實這筆政府支出並不算高,投資
一筆5年總數1千億台幣的基金,但
這1千億台幣將為台灣的人力資源帶來
本質上的變化。
氾濫的大學制度,已經生產出大批高不
成低不就的青年人,這已經是無法改變
的事實,與其讓他們在台灣島上拖時間,
不如讓他們出去闖世界。
台灣青年在世界上競爭,需要的是銳氣,
而不是溫良恭儉讓。今天你在台灣看到
的溫良恭儉讓,絕大多數是虛偽的矯揉
做作。
環保團體、反核人士及政治運動者,無
不將核四視為沒有民意基礎的產物,動
員數十萬人上街怒吼,但卻沒有一人願
意公開說出「我願意接受停建之後可能
面臨的限電和漲電價」。在大政府體制
下的低電價福利,沒有人願意割捨。
2011年年底,我出版第一本書「台灣是
誰的?」2012年2月,我收到了一封來
自北京陌生者的信,他來台灣自由行時,
在誠品書店買了一本「台灣是誰的?」
後來他訂購了一批書,送給中共中央政
治局的25位成員。「台灣是誰的?」主
要提出的概念是,台灣必須率先跳出統
獨邏輯,甩開當前國際上的「西伐利
亞」主權觀,以世界品牌的策略來擺脫
中共的糾纏。這是一本不可能在中國大
陸出版的書,也是一本與中南海對台政
策唱反調的書。這樣一本書,怎會有內
部人士干冒大不諱而呈送中國最有權力
的25人閱讀?
據那位先生說,你不要看低了中國的領
導人,他們都需要新思路,而且都在積
極的尋找新思路,你的書中的思路,他
們沒看過。
一個月後,我收到了一位德國的年輕漢
學家的來信,他說,來台灣收集資料時,
在金石堂書店買了一本「台灣是誰
的?」當場就讀了3小時,然後就決定
把書翻譯成德文。問他道理,他表示,
德國人現在有點畏懼中國,已經好多年
沒有出現過台灣觀點了,因此應該要把
書中觀點介紹給德國人。經過這位漢學
家一年的翻譯,「台灣是誰的?」德文
版將於2014年3月在德語區國家問世。
(全文完)
※以上就是台灣作家范疇「與中國無
關」(八旗文化)的部份精彩內容,想
要閱讀全書的人,請到書店購買。
2016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