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的疾病在腸治癒(2)
遠古美洲原住民的糞便量約800公克,
內含150公克的纖維質。日本人在戰爭
結束時,糞便量約400至350公克,現
在則減少到200至150公克,大概減少
了一半。隨著糞便量的減少,腸內細菌
也減少。這與飲食有密切關係。尤其是
速食店的普及與肉類攝取量的增加,蔬
菜的攝取量大幅減少。日本人的蔬菜攝
取量在1985年時,每人一年110.8公
斤,然而,在1995年時,減少到108
公斤,
在1999年時,更減少到102.3
公斤。豆類等含有食物纖維的攝取量,
現在是戰前的3分之1以下。
墨西哥長久以來都是貧困與治安不良的
國家,可是墨西哥的自殺率卻遠比日本
低。原因在於墨西哥每人一天的食物纖
維的攝取量為93.6公克,而日本人的
食物纖維的攝取量只有墨西哥人的3分
之1。
瑞典的卡洛林斯卡研究所做了一個實驗,
準備擁有腸內細菌的老鼠,與沒有腸內
細菌的老鼠,觀察其成長。結果,沒有
腸內細菌的老鼠隨著長大,變成具有攻
擊性。此外針對沒有腸內細菌的老鼠,
一組在成長初期導入腸內細菌,另一組
在成熟後導入腸內細菌,兩組做比較。
結果,在成長初期導入腸內細菌的老鼠
長大後,行動與普通的老鼠一樣,另一
方面,在成熟後導入腸內細菌的老鼠,
顯示出強烈的攻擊性格。研究團隊據此
下結論:腸內細菌對初期腦的發達有影
響。
中國科學院的金鋒教授用豬做實驗。豬
與人一樣是雜食動物。豬的腸內細菌比
例很像人。持續讓豬攝取乳酸菌後,身
體衰弱常生病的豬變得健康了,肉質也
變好了。當人靠近豬圈時,許多豬會不
安而鼓譟起來,但是攝取乳酸菌的豬卻
很安靜。金鋒教授分析道:這是乳酸菌
製造出「幸福物質」多巴胺與血清素
的前驅體,送到腦內的結果。
血清素是由食物中含有的必須胺基酸所
製造。多巴胺也是沒有必須胺基酸,就
無法合成。肉類含有必須胺基酸,可是
就算大量攝取肉類,如果腸內沒有細菌,
多巴胺與血清素也無法增加。
腸內細菌之所以會不足,有許多原因。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安與緊張。
1976年,美國太空總署的荷爾迪曼博士
檢查3位太空人的腸內細菌狀態,結果
知道3位太空人在極度
不安與緊張時,
壞菌會大量出現。
在日本,專家檢查阪神大地震前後住民
腸內細菌的變化,發現大地震後,由於
精神壓力之故,住民糞便中的好菌減少,
壞菌增加了。
加拿大的賽利耶博士提出精神壓力學說,
他認為精神壓力有3種:生理性精神壓
力、物理性精神壓力、社會心理性精神
壓力。生理性精神壓力是失眠、營養不
足等,物理性精神壓力是溫度、濕度、
噪音等,社會心理性精神壓力是離婚、
家人去世、經濟困窮等。精神壓力會造
成種種疾病,並且對許多內臟有不良的
影響,尤其對腸的影響最大。腦與腸
表面上好像距離遙遠,其實兩者關係密
切。腦的資訊通過脊髓與自律神經,傳
到腸的神經細胞,因此腸有「第二個
腦」與「會思考的臟器」之稱。如果
腸的活動停滯了,就會讓腦老化。有些
老人住院長期接受點滴治療後,家人
說:「很明顯地變癡呆了!」癡呆的原
因不是在頭部,而是長期依靠點滴提供
靜脈營養後,造成腸的神經細胞活動衰
退,導致對腦的刺激減弱,而形成癡呆。
(待續)
2017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