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中國歷史(1)
「被誤解的中國歷史」(海鴿文化)是
歷史學者羅文興的著作,部份精彩內容如下:
中國人喜歡簡單,也喜歡對人物輕易定性。
在簡單的二元思維模式下,是與非被絕對地
對立起來,功和過也永遠不會在同一個人
身上出現。英雄人物總是十全十美,而壞人
則被描述成十惡不赦之徒。
(殷紂王是暴君嗎?)
殷紂王是中國典型的暴君。但是,無論是歷
史記載或民間傳說,都沒有殷紂王殘害百姓
的跡象。就是「封神演義」裡大肆描寫紂王
的暴虐,殺的也只是皇親國戚,沒看到紂王
濫殺平民。
從周武王給他列舉的罪狀來看,至少能看出
殷紂王有這幾點先進思想:
1.男女平等,尊重女性。
2.注重實際,有唯物論的傾向。
3.不論出身門第,唯才是舉。
在一片罵聲中,偶爾也會聽到異音。
子貢曾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
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紂王淫暴,出於「封神演義」等小說的藝術
加工。所謂提拔小人,是提拔奴隸小臣為
大夫卿相,這正是進步的措施。
(屈原----一個模糊的背影)
雖然屈原因憂憤而投汨羅江的動人故事被人
們廣為流傳,但隨著歷史的推進,人們逐漸
開始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許多人都在探
求屈原的真實死因。
對屈原自殺的唯一證據,就是屈原被放逐以
後所寫的「懷沙」。詩中稱自殺的方式已經
確定,那就是向江中一躍,去擁抱「懷」
----江底柔軟的泥沙。對此,胡適提出質疑,
認為「懷沙」一詩中的許多話語並不符合屈
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後人根據他自殺的傳說
而炮製的偽作。
後來有人提出屈原死於謀殺的觀點,說屈原
與鄭袖私通,太子橫是他們的私生子。橫
執政後,屈原的政敵意識到自己面臨的危險,
派殺手趕往汨羅江刺殺屈原。
屈原的真正理想是實現楚國統一。他有這麼
遠大的理想,怎麼會因為郢都被攻破而自殺?
屈原與楚懷王的寵姬鄭袖的曖昧關係被楚懷
王知道後,促使他放逐屈原,使屈原再也無
法與鄭袖見面。楚懷王駕崩之後,為了防止
屈原與鄭袖的曖昧關係捲土重來,楚國王室
遵照楚懷王的遺命,派人刺殺屈原。刺殺
事件就發生在汨羅江。刺殺者將屈原刺殺後,
裝進袋子,壓上石塊投入江心。
據說,有百姓目擊了這個謀殺過程,於是導
致了端午節的起源。用賽龍舟隱喻當時追殺
屈原的激烈場面,用包粽子來隱喻屈原被投
入江中----糯米象徵屈原的身體,粽葉象徵
裝著屈原的袋子,而把粽子丟入水裡,象徵
屈原被投入汨羅江中。
屈原與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一樣,讀書的目
的是為了做官。屈原之死,並不是殉國難,
因此,屈原之死並不值得後人紀念。
(誰用錯了韓信?)
在世人的心目中,似乎項羽不如劉邦會用人,
歷來就有人用韓信作為論據,認為項羽失去
韓信,注定項羽的失敗,從而認為項羽不會
用人才。不過這不合史實。
韓信投奔項羽之後,用韓信的話說:「臣事
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郎中一
職,常在君主左右,處親要之位,參與制定
政策,影響君主所做的政治決策。
可見,當初的韓信只是剛出茅蘆,而剛入項
羽帳下,項羽就給他一個相當好的待遇,
讓韓信貼近自己,成為自己的智囊和保鑣,
可見項羽還是極其相信韓信的才幹。反之看
劉邦,韓信來到後,只給他做連敖,這職位
簡直就是對韓信的侮辱。
(待續)
2018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