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中國三大謎團(13


大唐帝國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時代。唐太


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


如一」這種「華夷一家」的開放政策,確


實空前絕後,少數民族和外國人可以在朝廷


做官。例如唐朝手握重兵的安祿山,其父


姓亞力山大,其母阿史德氏為突厥族女巫


日本的阿倍仲麻呂為從三品秘書監兼衛尉卿


中國商人到阿富汗甚至非洲紅海經商。世界


各國的商人也情繫中國。唐末在廣州從事貿


易活動的外商,有時竟達到12萬人之多。


與中國發生聯繫的國家、地區和部族竟有


189個之多。


然而,市場經濟為何沒有在中國形成?


中國歷史幾千年和建國之後幾十年,堅決


不搞市場經濟的謎底是:傳統文化的儒家、


法家道家和毛澤東思想等各派理論,都否


定商業行為和市場經濟;獨裁專制的的歷代


皇權都堅持國企壟斷,到毛澤東時代,公有


制達到了登峰造極


先看儒家學說中的「貶商」內容:


孔子強調:「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孟子則說:「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


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


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


」儒家宣導的理想模式是「五畝之


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


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


饑矣。」「孔子家語」竟主張「文錦珠玉之


器,雕飾靡麗,不粥於市」。


儒家特別反對追求利潤,最著名的故事是


孟子見梁惠王


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


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


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


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


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美國女學者芮瑪莉說:「一個儒教社會必然


是一個農業社會,商業、工業與任何形式的


經濟發展都與該社會格格不入


儒家思想導致了婦孺皆知的民族格言「無商


不奸」


我們再看看法家理論的控制經濟


管仲幫助齊桓公改革、其管制之策是對全國


實行軍管,全民皆兵,百姓不准隨便遷徙


壟斷老百姓一切謀生之道,讓全國人民都無


所逃於天地之間


商鞅變法繼承管仲戰略,用法西斯鐵血手段


強力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


法家韓非把商人當作應除掉的「五蠧」之一


所以實行「賤商」政策,徵發商人服勞役


早在西周時期,國家就規定禁止城市貴族與


商人、平民混雜居住。


「禮記.王制」甚至嚴禁工商者和士大夫


說話


這是「種族歧視隔離區」中國版


就連政治相對開明的唐朝,仍用高牆把市井


商業區和達官貴人居住區嚴格隔離。法律


嚴禁官員逛市場,其處分嚴於嫖娼。你不相


唐朝有大官因逛市場而丟了正部級烏紗




唐朝副部級官員張衡就在馬上要提升為正部


級領導的節骨眼上,他早朝之後肚子餓了,


就到市場買塊蒸餅吃,不料遭到御史揭發彈


劾,武則天大筆一揮做出批示「不許入三


品!」於是張衡即將到手的正部級烏紗


帽,就因為親自到市場買餅而告吹。如果


張衡遵守賤商規則,派僕人買餅來吃,那就


沒事了。


(待續)


2018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