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中國歷史(14)
(孔子主張愚民嗎?)
其實,還有第三種句讀方法:「民可使,由
之;不可使,知之。」
把「使」當作「被支使」、「被使用」、
「被驅使」,就可以翻譯成「老百姓若可任
使,就讓他們聽命;若不可任使,就讓他
們明理。」這樣才更符合「論語」的語言規
律,也更符合孔子的思想實際。
我們可以做如下的猜想:有一天,國君向孔
子諮詢,要派人到國外執行外交任務該怎麼
做?孔子告訴國君,如果有人可以做使者
(有出使的條件和能力),應當受以特權,
由他全權處理,不要限制過多;如果他條件
不具備,就應當告訴他,他哪些方面不足,
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把「使」理解成「出
使」,「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不是在
討論一般的原則性問題,而是在具體地討論
外交問題。
其實,綜觀孔子的所有言論,除了這句話,
再找不出一句有愚民色彩的話來,如果單憑
這句沒頭沒腦的話而給孔子扣上一頂愚民的
大帽子,那孔子的確有些冤枉。
但不能否認的是,這句話的確為皇帝們推行
愚民政策提供了很好的藉口。
退一步講,就算孔子主張愚民又怎樣呢?一
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侷限,我們不能拿現代
人的觀念來批判2千多年前的孔子,更不能
拿少數糟粕來全面否定孔子。
(登上神壇的諸葛亮)
諸葛亮為何沒有打敗司馬懿,反而被司馬懿
拖垮了身體,最終殞命五丈原?這是許多人
不願提及的事情。因為大家都再小心翼翼
地維護著這個「神話」。
真正的歷史中,諸葛亮是個善於內政(尤其
刑獄)的書生,而連年動眾出征,卻沒有取
得多大的成功。
「成者王侯敗者寇」的歷史規律竟然沒有體
現在諸葛亮的身上,這可以說是一個歷史的
意外,也可以說,這是一個人們被神話的表
象所蒙蔽的結果。對於諸葛亮,人們因為他
的智慧而寬容了他的不成功。
在決定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戰中,諸葛亮並
沒有像「三國演義」中所寫的那樣去借東風,
更沒有草船借箭之說。
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說:「亮志大而不見
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10
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北宋的兵法
博士何去非也指出「孔明有立功之志,而無
成功之量;有合眾之仁,而無用眾之智。」
諸葛亮成為神話最要感謝的人自然是羅貫中。
可是,羅貫中為何要通過大量的虛構來塑造
諸葛亮的形象呢?說到底,這是中國傳統儒
家的影響。傳統儒家追求的是「內聖外王」
的理想。而要實現這個理想,就不能離開
道德、才智、政治這三者的統一。而神壇上
的諸葛亮無疑就是集道德、才智、政治三
為一體的完人形像。
(冤屈千年的周瑜)
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智慧非凡,對周瑜
做了大量的貶低,使一位氣宇軒昂的名士
變成了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極強的齷齪小
人。
在「資治通鑑」中,司馬光對周瑜給了極高
的評價,他稱周瑜為胸中帶甲、膽識過人、
智勇兼備的優秀軍事家。
小說終歸是小說,並不是歷史。赤壁之戰
根本是周瑜漢魯肅的功績,和諸葛亮毫無
瓜葛。
(從「溫酒斬華雄」看關羽形像的升遷與神
話)
董卓部下勇將華雄先是斬了鮑忠,繼而打敗
孫堅,在各諸侯大驚失色之際,關羽奮勇請
戰,當他提著華雄之頭回到中軍帳時,曹操
為他斟的酒尚有餘溫。其實,歷史上雖有
斬華雄之事,但真正的英雄不是關羽,而是
那位華雄的手下敗將孫堅。
關羽在中國歷史上地位特殊。在千年之後,
關羽居然成了「武聖人」,能與「文聖人」
孔子齊肩為聖。在民間,關羽更被神化。
「關羽崇拜」現象的產生可以說是基於當時
三個因素:
第一,真實關羽的良好德行。
歷史上真實的關羽有「國士之風」。
第二,關羽在世時與將士和民眾的特殊關係。
第三,關羽死後人們特殊的「自責」心理使
然。
關羽的部屬在江陵被呂蒙占領後投降孫吳,
這直接導致關羽失敗被擒殺,這些叛離的士
族及家人受良心的責備,反而格外敬奉關羽。
(全文完)
※以上就是歷史學者羅文興「被誤解的中國
歷史」(海鴿文化)的部份精彩內容,想要
閱讀全書的人,請到圖書館借。
2018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