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微
(快樂主義)
「快樂主義」認為追求快樂,避免痛苦是行
動唯一的原理。問題是因為行為而產生的
快樂,強度不同,品質也不同。古希臘的哲
學家「Aristippos」與伊比鳩魯就主張快樂
主義。「Aristippos」認為只有行為帶給自
己快樂,才是有價值的行為。但是
「Aristippos」的快樂只是瞬間感覺的快樂。
這樣的快樂主義引起批判,1.人的快樂有
精神的快樂與感覺的快樂。前者高,後者低。
「Aristippos」卻只追求低的快樂。2.追求
低這種快樂,當追求不到時,常常會產生
痛苦。即使能夠獲得這種快樂,由於慾望
無限,會產生焦躁感。而且過度的快樂時常
會產生痛苦。3.只為了自己的快樂著想,
違反道德。
伊比鳩魯借用古希臘唯物論者德莫克利特
的世界觀,認為既然所有的東西都由粒子構
成,畏懼神、畏懼死亡就毫無意義了。所以應
該排斥神秘主義的生活態度,追求快樂。但
是必須追求持續很久且不會伴隨痛苦的快
樂。伊比鳩魯輕視瞬間的快樂。這點和
「Aristippos」的快樂主義不同。伊比鳩魯
認為純粹的快樂是靜止的快樂。靜止的快樂
是內心滿足而且沒有任何痛苦的狀態。因此,
伊比鳩魯追求的是靜寂的境界。伊比鳩魯
的快樂主義對羅馬時代的有識之士,以及對
文藝復興後的倫理學者產生很大的影響。
(愛彌兒)
「愛彌兒」是法國思想家盧梭的教育論。
內容是描述一位名叫「愛彌兒」的孤兒,從
搖籃到結婚為止,在理想家庭老師的指導
之下成長。
書開頭的第一句話是「離開造物者的手時,
一切都是善。但是交給人的手時,一切變成
惡!」
「愛彌兒」的主要論點是如何保護孩子免受
外在環境(社會、家人)、習慣、偏見壞的
影響。如何讓「自然」的芽盡量自由茁壯。
例如,盧梭反對將幼兒的養育工作交給女僕,
並且建議餵母奶。幼兒時訓練他的感覺,少
年時訓練他的肉體。不積極地教道德與真理,
這稱為消極教育。避免書本與言語教育,以
經驗為重。少年期的知性教育也以實物教育
為主。重視感情的培養、職業技術。
「愛彌兒」在洛克、「Condillac」(1715-
1780)的影響下,由蒙泰尼(1533-1592)、
拉貝萊(1494-1553)等文藝復興期的自然主
義教育思想家繼承、發展。對當時偏重書本
的形式教育,提供近代尊重人的教育。
「愛彌兒」被各國廣泛閱讀,通過康德、
裴斯泰洛齊(1746-1827),在教育思想史上
與哲學思想史上產生很大的影響。
(奧狄浦斯)
「奧狄浦斯」(Oidipous)是希臘神話中的英
雄。他是底比斯國王拉伊俄斯與王后伊俄卡
斯提的兒子。有預言說奧狄浦斯將殺死父親,
並與母親結婚。因此,奧狄浦斯一出生就被
丟到山裡。後來他成為哥林多王的養子。一
天,他知道對他的預言,以為哥林多王是自
己的親生父親,便出外旅行,以避開預言。
在路上,他遇見拉伊俄斯,兩人起衝突,不
知道對方是自己的親生父親,而殺了他。
後來他解開謎語,讓怪物獅身人面獸消失。
先前,王后伊俄卡斯提已經宣布誰要是能夠
讓怪物獅身人面獸消失,就要將王位讓給他,
並與他結婚。奧狄浦斯因而在不知情的情
況下與自己的母親結婚。後來,奧狄浦斯
知道實情後,挖掉自己的眼睛,母親也自殺
了。佛洛依德認為這個故事顯示幼兒對母親
獨佔的慾望,因而創造戀母情結(Oidipous
complex,也就是奧狄浦斯情結)這個詞彙。
(待續)
2018年好日
贖罪者理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